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把老式推子、几柄剪刀、装着热水的旧暖瓶,是沂南县78岁老党员王元忠最珍视的“战友”。四十二年来,这些简单工具在他手中化作传递温情的桥梁,累计为村民义务理发4000余人次,在玉戴河村刻下共产党人最朴素的为民注脚。
1983年初春,王元忠发现村里许多老人因腿脚不便长期未理发。他当即翻出尘封的理发工具,挨家挨户为老人免费理发。“一个村的,不要钱”——这句看似随意的承诺,被他用半生时光郑重兑现。
为让乡亲们有“体面”,这位庄稼汉潜心钻研理发技艺,甚至专程到镇上拜师学艺。“元忠理得比收费的还板正!”村民们的称赞,让他的“流动理发摊”逐渐成为村头一景。三轮车斗里永远备着工具包,田间地头、宅院床头都是他的“工作室”,哪怕自己正发着高烧,也会如约出现在卧床老人床前。
最动人的剪影发生在生死边缘。当弥留老人渴望体面告别时,他顶着“不吉利”的非议,轻柔地为生命梳理最后的尊严。“人走也要干干净净,这是对生命的敬重。”面对不解,他默默换了新推子继续坚守。
四十二载春秋,近80把用坏的推子见证着无声的坚守。老伴邢凤英在他的感染下,主动为老太太们义务理发。那些偷偷塞进衣兜的钱、悄悄放在院里的鸡蛋,都被他笑着退回:“党员图钱还算啥党员?”
如今,玉戴河村的春风依旧伴着银剪清脆的开合声。青丝渐成白发的老党员仍在践行着最初的诺言,用最平凡的坚持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千钧重量。(通讯员 高梦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3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