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四川遂宁一名公职人员孙先生下班兼职送外卖日赚百元引发热议。先生从消防员转业后,在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工作。其所在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后,他向单位提交了“从事副业”的相关申请。经单位批准同意后,他开始下班后兼职送外卖。7月23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示,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操作规范,从制度层面上堵住监管漏洞。(7月23日 极目新闻)
公职人员送外卖,打破职业偏见和隔阂
在传统观念里,公职人员端着“铁饭碗”,生活相对稳定,似乎与送外卖这类辛苦的体力劳动“绝缘”。但孙先生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他没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而是在工作之余,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更多价值。这种不躺平,主动为生活拼搏的精神,正是当下社会所倡导的。公职人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和大众一样的生活压力和经济需求。孙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收入,就没有什么可丢面子的,劳动最光荣。
长期以来,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各种偏见,公职人员被认为是“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而外卖员则被视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然而,孙先生在两种职业之间自由切换,让人们看到不同职业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对不同职业的尊重和理解,也能让公职人员更好地了解基层民生,体会普通劳动者的艰辛,从而在本职工作中更具同理心和责任感。当公职人员走进外卖骑手的世界,便能亲身感受到民众在生活中的需求与困难,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感悟,无疑将为他们的本职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思路,使他们在制定政策、执行公务时,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从社会层面分析,该事件也彰显出制度的人性化和包容性。单位下发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通知,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公职人员合理需求的尊重和支持。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公职人员开展副业,既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改善生活质量,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多元化。这也反映出社会就业观念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鼓励通过合法途径增加收入,追求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董乔楠)
公职人员送外卖,合理兼职撑起“斜杠人生”
支持的声音之外,质疑与担忧同样不容忽视。公职人员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其言行与公共形象紧密相连。若兼职行为不当,如服务过程中出现纠纷、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过度投入兼职导致本职工作懈怠,都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因此,首先需明确“合理兼职”的边界。制度层面应完善相关规定,对兼职类型、时间、行业限制等作出清晰界定,如禁止与本职相关的营利性活动,确保兼职不与主责冲突。其次,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单位审核、公众监督等方式,对公职人员的兼职行为进行动态管理,避免权力滥用或利益冲突。同时,公职人员自身需保持职业自觉,以本职工作为核心,在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探索多元价值。
更深层次而言,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会对“斜杠人生”的期待,与现实制度的碰撞。在鼓励个人多元发展的时代,公职人员同样渴望突破职业局限,实现自我价值。但公务员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角色定位必须优先服从于公共利益。因此,社会应在包容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既尊重个体合理需求,又通过制度保障维护职业操守。唯有如此,“公职人员送外卖”才能从争议话题转化为社会进步的积极注脚——在合规的前提下,让兼职成为拓展视野、反哺工作的有益实践,而非对职业本分的消解。
“斜杠人生”的本质,是人在不同角色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丰富性。对于公职人员而言,这种探索更需以责任为底色。当制度规范与个人自律形成合力,兼职或许能成为连接不同社会群体的桥梁,让公共服务者在多元实践中,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或许才是“公职人员送外卖”现象背后,最值得思考的价值所在。(汪昌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