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如何识别AI安全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模型,要交叉验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1 16:09:00 来源:和讯网

参展者登上自行车开始骑行,此时心率计、功率计、踏频器等分别采集数据并上传,屏幕上实时显示骑行距离、速度、心率、踏频等各类隐私数据……

这是在5月17日至19日举行的2024年第十二届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数字安全建设成果展上的一幕。该展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示数据分类分级的过程,以及在传输中如何借助大模型检测潜在的数据泄漏、恶意攻击等威胁。”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火爆,在惊喜于大模型的“聪明能干”时,很多人也开始隐隐担忧:当我们在跟大模型对话时,会不会造成个人信息或者商业机密的泄露?AI在带来便捷与红利的同时,还会带来哪些安全方面的挑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会期间采访了包括院士、专家学者、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在内的多位业界人士。

如何识别AI安全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模型,要交叉验证

大会现场

摄挑战: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兴起,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一旦交互,肯定会有数据泄漏的风险。比如你的位置、个人喜好会在不经意间被收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金小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使用大模型的方式是跟它对话,收集数据是肯定存在的,这就需要大家最好不去使用信誉不好的企业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对生成式AI的安全关切是多方面的,包括意识形态安全和数据安全等。”

他举例说,在数据安全方面,生成式AI要依靠数据来训练,但数据如果被污染了怎么办?此外,人工智能在训练中有时要用到个人信息,甚至是商业秘密,相关方的权益该怎么保证?个人是不是有信息权益保护方面的诉求?

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生成结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数据的使用是否合法?这些也是大家密切关注的。

谈及大模型在数据处理、分析、生成中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部网络空间安全2030计划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工科联盟网络空间安全工委会主任委员、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胡瑞敏对每经记者提到了三大安全隐患:数据隐私,包括数据泄露;模型劫持;内容的安全以及合规合法和安全审计问题。

“这就要求安全技术必须跟进,并且和大模型有机结合。”胡瑞敏说,据他了解,国内很多单位已经在开展这方面工作。

风险:“黑模型”已经出现

除了训练、使用大模型带来的安全风险,不法分子还会利用AI深度伪造行骗。事实上,深度伪造技术早已出现,最典型的就是AI换脸。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欧阳昆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AI时代,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使图片、视频的真伪越来越难鉴别。“深度伪造现在已经产生了很多刑事案件。”

不仅如此,现在已经出现了“黑模型”——基于一些“黑灰产”数据训练出来的大模型,专门用于诈骗、窃取隐私、“钓鱼”等。他举例说,以前要做一个钓鱼软件或者黑客攻击,技术门槛较高,但现在只要输入指令,“黑模型”就可以生成一个钓鱼软件,门槛非常低。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全球云网宽带协会董事会主席李正茂在大会期间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感到现在对电信网络诈骗应对起来比较麻烦,如果AI技术被犯罪分子利用,就会变得更加麻烦。若要依赖第三方帮你甄别,可能还没甄别出来就已经被骗了,这是个大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探索:用AI防控、治理AI成为安全领域的必选项

每经记者注意到,多位专家在演讲或受访中都提到安防领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么以AI对抗AI是否是一个出路?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一个模型,不能自己检验自己,但是可以用别的AI模型来检验你的AI模型。”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威胁也愈发凸显。“以AI对AI、以AI管AI是数字治理的必然趋势。AI让网络攻击的门槛更低,更难以防范。用AI来防控和治理AI,正在成为安全领域的必选项。”

范渊提到,现在很多地方开放公共数据去训练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但同时又很担心会带来数据和隐私的泄露。基于机密计算的大模型训练与推理,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他还提到,在内容安全方面,也有很多大模型的注入,内容的输入、输出安全,都是非常具有挑战的部分,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应用安全,这些都是让人工智能更安全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是如何及时发现与阻断虚假内容;另一方面是防止侵犯知识产权、敏感数据泄露以及如何防御提示词的注入、提示词的绕过等。”

AI还可以提升安全问题的解决效率。范渊举例说,之前600人/天的数据分类分级项目,结合AI大模型“恒脑”知识库、相关语义识别能力、关联推理能力,以及站在业务视角的字段理解与注释,可以协助人工快速决策判断,最后只用20人/天就完成了,效率提升30倍。

范渊坦言,也有很多顽疾始终没有解决。“产品不够、服务来凑,海量告警数据需要靠海量的人去解决。”

“但是AI为这个行业、为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范渊直言,AI可以把几百万个告警数量减少到几万个,从几万个当中智能甄别哪些不构成威胁或不需要处理,解决了误报、待优化的内容,以及分辨可防御的、已经防御完成的告警,最后只留下少量告警需要人工研判,这是人力可处理的。

不过,在金小刚看来,AI永远是工具,最终起作用的还是人。“在安全问题上我永远主张创新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对:多维度、多种AI系统交叉印证

对于AI带来的安全风险,我们如何应对?

邬江兴对每经记者表示,AI目前在科学上具有不可解释性,我们没办法对它的数学、物理性质作出解释,这是它基本原理上的缺陷,所以很多人想利用这种缺陷进行不法行为。

“我们现在有个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基于内生安全的AI应用系统来解决。”邬江兴说,这种AI应用系统是多维度、多种AI系统的交叉印证,不法分子在某个AI系统上做了手脚,在交叉印证中就会被发现。

“任何人在某一个模型、某一个数据上做手脚是没用的,它可能对A模型有用,但对B模型没用,所以我们用交叉印证来验证。”邬江兴说,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一个人摸,可能认为象是圆柱体,但是多角度结合起来看才知道象是什么样子。局部的问题我们看不清楚,如果是多个维度看就能看清问题了。

如何识别AI安全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模型,要交叉验证

邬江兴演讲 对于不法分子借助AI工具诈骗的行为,邬江兴表示,AI的特异性决定了不法分子可以用某一个模型诈骗,但放在另外的模型下可能就不管用,就像如果不法分子进行黑客攻击,他可以攻击一个模型,但不能同时攻击多个模型。“所以我们要用多样性印证。”

邬江兴反复强调在应用中尽量避免使用单一模型,单一模型如果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使用者是不能判断的,但是如果其他模型也是这样的结果,使用者就可以大致有个判断。

“我们不能机会主义地去用那些不安全的AI系统,但也不能理想主义地去用绝对安全的AI系统,因为不可能绝对安全。”邬江兴说,这中间怎么权衡?就是要用多样性来保证。使用几种典型的模型,相互之间进行印证。

对于AI,尤其是深度伪造带来的安全风险,胡瑞敏认为,首先要对智能技术应用做一定约束,要实现可信的智能,对模型的安全等都要进行有效监管;其次,要提升深度伪造的检测技术,应该有全局布局,确保深度伪造的风险可控。

这些鉴别技术普通人是否易得?胡瑞敏表示,我们有很多深度伪造的鉴别技术,很容易做成工具为大众所使用。“当然,由于智能技术发展非常快,也越来越成熟,这也给鉴别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4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举行
...的结合,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发言中表示,具身智能不仅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2024-03-30 22:38:00
...济论坛“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表示,做基础大模型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垂直领域的模型做得还不够,比较麻烦的是交叉学科
2023-11-05 22:58:00
中国工程院12月26日发布“超级工程研究”成果,万里长城、秦始皇陵、隋唐大运河、北京故宫、京张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国空间站等643项超级工程进入排行榜。当日由中国工
2023-12-26 20:42:00
...十四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6日在浙江宁波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发表《AI和新质生产力》主旨演讲时表示,AIGC是AI技术的重大突破,其瞄准了一个模拟人类
2024-09-06 22:24:00
新质发展 智控未来——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在青岛开幕
...文1500余篇,10余家行业知名厂商赞助支持。大会总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浙
2024-11-03 10:42:00
...主要是当时的机器学习算法及软硬件条件限制了其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认为,如今,“得益于更先进的算法、海量的数据和成熟的软硬件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具身智
2024-04-08 01:24:00
...控制着机器的每一个动作,优化着每一个流程的细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在致辞中说,从简单的编程到今天复杂系统的集成,工业软件支撑起整个工业的生态。由“中
2023-10-30 02:06:00
展示人工智能海洋学创新探索,第三届人工智能海洋学论坛在青开幕
...学研究范式变革”,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分别围绕“海洋与人工智能”“地球系统数字孪生的构建与挑战”
2024-05-28 16:51:00
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首届CCF大学校长论坛
...长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以及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校长、副校长围绕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国际发展战略、“智能+”
2024-05-25 16:2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