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23 22:50:00 来源:上观新闻

新华社记者邬焕庆、商意盈、马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盛唐开元年间,诗人孟浩然漫游至江南睦州的建德江(今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新安江建德流域),忽心有所动,将天地之清丽和游旅之愁思凝聚于笔端,写下传诵至今的千古名篇——《宿建德江》。

从此,建德江,成为刻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随着中华文脉一路蜿蜒曲折、奔腾跌宕、生生不息,已是一缕缠绵的乡愁。

近1300年后,循着诗人的足迹,新华社记者在春节前夕走访建德、再宿建德江。江中流淌的依旧是诗画江南,江边徜徉的还是那诗意栖居,似乎今人仍是诗中人。

只是,从大唐盛世到新时代盛景,建德江还是那条江,建德江却也早已不是那条江。

(一)

——移舟泊烟渚。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2019年7月18日,在下涯镇之江村,唐玲珑为游客表演撒网捕鱼。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兴起,原在外打工的他回到老家,展示自小熟悉的渔民生活。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船行至黄昏,看见一小岛便喊渔夫将船停下。心绪起伏的孟浩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江面宽阔,江水湍急,小岛被笼罩在烟雾之中,俨然人间胜景。

建德江,以她独有的方式,抚慰着万千游子、养育着两岸人民。保护她、更好利用她,也是千百年来不变的恒久主题。

1月19日,临近大寒节气,却是一个江南冬日难得的好天气。

记者乘船沿建德江顺水而下,阳光明媚、碧水浩渺,两岸青山叠翠,一幅壮阔的青绿山水图映入眼帘,偶有来收网的渔民欸乃一声,为山水画增添了更多灵动。

建德江,承续自发源于皖赣交界的怀玉山脉,全长373千米、最高落差达100米的新安江,千百年来江阔水清,尤其是新安江水库建成后,成为浙西难得的一盆清水。

如何让建德江更好造福一方,也曾走过弯路。一二十年前,发展方式粗放,江面上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工业废水、农业用水、生活污水排入江中,导致水质恶化,敲响了保护水环境的警钟。

“应该说,20年前开始实施的‘八八战略’,让大家知道了我们应该走哪条路。”建德市委书记富永伟说,“生态是建德江发展的命脉。”

治水先治污。清除黑河、臭河、垃圾河,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剿灭劣质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经过多年奋战,目前建德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已经实现了可喜的100%。

提升水环境,还要水岸同治。近年来,建德通过城市防洪工程、梅城大坝加固工程等多轮堤防建设,三江两岸堤防达标率达到95%;实施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打通两岸沿江景观廊道,建德江边处处是“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美景。

目前,建德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其生态建设实践也在全国多地推广,成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

建德江的故事是浙江江河流域环境治理的缩影。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也曾因用环境来换发展而面临“江南水乡没水喝”的困境。近20年来,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到智慧治水……浙江走出了一条以治水作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之路。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上图:1956年拍摄的新安江大坝坝址(新安江水电站供图);下图:2020年7月8日开启9孔泄洪的新安江水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浙江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已达97.6%,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

清晨,就着晨曦在西水公园里打太极;晚饭后,在家门口的江边绿道散步,这是建德洋溪社区居民陈樟妹的日常生活。“我从小在江边长大,明显感觉到这几年这里变化很大,天蓝江清早已是常态。”陈樟妹说。

位于建德江铜官峡口的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百废待兴的年代,这座“三自”水电站不仅补上了华东能源缺口,更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激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安江水电站的发电功能减弱,但生态效益却日益凸显,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防洪水、保供水的重要屏障。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电站总经理李建华介绍说,从新安江水电站70米深处喷涌而出的江水,常年保持14℃至17℃恒温,遇上相对较高的气温后,清晨和傍晚会在江面上形成若有若无的白雾。

如今,江水明净清澈、天光倒影如画、江面薄雾氤氲,“白沙奇雾”也成为建德江独有的一道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这条江,如今更美。

(二)

——日暮客愁新。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2022年05月17日,在建德市航头镇航川村,“堂前燕”宣讲员范胜利点评村民陆庆娟的手机摄影作品。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水面泛起雾气,天色越来越暗,远处的山峦已经隐入夜色之中。暮色中的建德江江面开阔平静,一缕新愁涌上孟浩然的心头。

距离诗人几公里外,地处三江口的睦州州府所在地梅城正在爆竹声声中欢庆新年,人流涌动,商贾云集,一派繁华壮阔的盛唐气象。

事实上,自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州治迁至梅城,直至1959年,建德的梅城镇始终是州、府、路、专署所在,从古睦州到古严州,文脉不断,薪火相传。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建德在找准自己的生态优势之后,将具体的发展举措精准落在了文旅创新、守护传承传统文化这步棋上。

“梅城古城核心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3万人,其中大量人口居住在历史古迹周边和历史建筑内,给保护工作带来重大压力。”梅城镇党委书记邹泉说,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抢救性保护历史建筑,梅城2018年以来实施古镇水系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镇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重大项目34个。

一场赓续传统文化、打开古城复兴空间的行动在建德江畔接力展开。建德市委宣传部部长程星火说,这一过程中梅城十分注重听取百姓的意见,“有座古桥桥柱缺失,我们根据百姓记忆进行重刻。后来打捞到旧物一看,几乎一模一样。”

两年时间,梅城搬迁住户3000余户,完成企业搬迁31家,涉及房屋拆除、降层100余幢,最高的一幢从7层降到2层,一条流淌千年的玉带河被重新唤醒,千年古府“一轴一带一环六区”的古城保护利用功能布局正式形成。

“层高降下来,望得见山了,看得见水了,乡愁自然就回来了!”邹泉说,梅城核心区征迁后,近一半原住民仍选择留在古城生活。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2019年8月14日,市民在建德江畔绿道晨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一座江南古府从记忆深处被“打捞”,重现人间,其背后是浙江正式启动千年古城复兴工作的努力。浙江公布首批11个试点中,嘉兴崇福镇、金华芝英镇、宁波慈城镇等在列。这些曾经的郡治、州府、县衙所在地,有望拂去时间的尘埃,再现往昔辉煌。

腊月二十九,记者从澄清门入城,穿行在梅城的大街小巷,年味充盈在空气之中。江畔半朵梅花形状的城垛下,年俗活动早已排到了大年初六。

看到家乡的变化,梅城人钱敏选择回家创业,在梅城开了非遗咖啡馆。“冲泡咖啡的用具基本都是当地竹编,希望客人在享受美味咖啡的同时更多了解传统文化。”她说。

建德江,自古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历代诗人们的心仪之地。仅唐朝一代就有126名诗人溯江而上,纵情山水之间,留下步步屐痕和不朽之作。

之江村,位于建德市下涯镇黄饶半岛,因地处“之”字形的江畔而得名。建德江在此流速趋缓,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和“山、江、田、村”的独特景观。

经过重点文旅经营和开发,如今的之江村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摄影文化村,建德江畔古朴的渔耕文化成为摄影师镜头里经典的画面,声名远播。

“归根到底,名气就是门前这一江春水和流淌千年的文化。”下涯镇镇长诸葛林说,“而名气就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底气。”

传承千年,源远流长,之江村是“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的生动实践。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其中明确,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几声鸟鸣唤醒了之江村的清晨,渔民唐玲珑在家门前撒开了渔网,一如他的祖祖辈辈。就在他身后,时速250公里的杭黄高铁疾驰而过。

古与今、慢与快,在这一瞬间,完美融合。

(三)

——野旷天低树。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2019年3月19日,游人在建德下涯镇江畔的油菜花海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平野旷莽、天穹低垂,近处的树似乎比远处的天还要高,此时呈现在孟浩然眼前的壮阔景象,让他对自然心生敬畏。

对自然保持敬畏,做好生态环境的“托管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建德江两岸人民已经深深扎根的理念。

“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两句广告语让农夫山泉红遍大江南北,也让建德的好山好水深入人心。1996年,农夫山泉在建德建立首个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已投资35亿元,年生产能力达446万吨,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9万瓶饮用水。

深化“八八战略”的实施,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德进行了多轮产业转型升级。

富永伟说,建德曾经的八大行业,例如化工、建材水泥等都被慢慢精简,化工企业从200多家减少到不到20家、水泥企业从近40家减少至3家,用最严格的环保标准,为的就是保护一江碧水,发展生态型产业。

新安化工就是建德绿色化工的代表企业,在风景秀丽的江畔,与建德携手共度了半个多世纪。“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这句话在新安化工得到了完美印证。

“简单说,我们以氯为桥梁,让硅和磷实现流动转化和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新安集团总裁吴严明说,新安化工多年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2022年集团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同时实现每年节约矿产资源近百万吨,减少高磷高盐废水、废酸排放几十万吨。

事实上,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全省,深谙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法:GDP排名多年位居全国第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近年来,建德大量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22年,建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增幅均居杭州前列。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2019年5月12日,在建德航空小镇驼峰跳伞基地,外籍跳伞教练(左一 、左三)带着体验者登机。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在建德航空小镇,无人机制造企业浙江翔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刚刚落户,春节后便可投产,预计今年便可实现年产无人机、无人船3000余套。

航空小镇位于20世纪60年代建德“横山钢铁厂”旧址。炼钢厂、广播站、旧仓库等工业时代遗存中充满了飞机制造、通航文旅带来的科技感。截至目前,航空小镇已引进重点项目30余个,集聚通航以及关联通航上下游企业共268家。

在航空小镇的东北一二十公里处,是建德杨村桥镇的草莓小镇。统一流转后的土地上是整齐划一的草莓大棚,路边是一个个草莓小屋,红颜、粉玉、章姬、白色恋人……正值草莓热销季节,莓农在草莓小屋里热情售卖。这些草莓,每年为建德带来了超45亿元的产值。

“我们种草莓的农民‘第一年盖房子、第二年装房子、第三年买车子’。村里本来就有种草莓的传统,随着品种增多、品质提升,种植智能化,草莓已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黄金果’。”杨村桥镇党委书记苏晓明说。

宜居宜业、极具发展特色和潜力,已经成为建德这座浙西小城迈向新时代发展的另一个注脚。

(四)

——江清月近人。

新春走基层|再宿建德江 从一条江、一座城看新时代浙江的诗画之美

上图:明代画家项圣谟《剪越江秋图卷》所绘建德江段风景(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2023年1月20日,无人机拍摄的同一段江面(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茫茫四野,江水悠悠,明月孤舟。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诗人孟浩然感慨地发现,这江清水、这轮明月此刻和他是如此亲近与和谐。

明月照耀古今,洒下漫天清辉。

如今的建德江畔,已经创下全国文明城市的建德正在致力于书写和谐这篇大文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这个江畔小城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一摞笔记本,十年走访路,上百个已解决的基层问题,寿昌镇十八桥村党总支书记邵双很感慨:“走村这么久,和村民就像家人一样了。”

自2011年12月起,建德将乡镇干部与具体的行政村结对,并要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恤民意,“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这项工作自2014年在建德全市推广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近3万个,并于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在拉近乡镇干部与群众距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建德还搭上了数字化改革的浪潮,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村钉”的试点和推广就是一大成果。

2020年7月上线的“建村钉”全称为“建德乡村钉”,是集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和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数字平台。“钉管家”则是“建村钉”的后台处理员,基本上都是每个村的村干部,致力于对村民的需求做到“一呼百应”。

一扇乡村数字治理的大门,在建德的基层治理实践中被推开。据统计,目前建德市16个镇街、256个村社、52万人口信息已全部上“钉”,日活跃高达10.72万人。

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绘就百姓幸福底色,建德江畔的这幅新图景是浙江在“八八战略”统领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浙江全面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完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加快从“事”到“制”“治”“智”的转变。

建德,因吴王孙权封大将孙韶为“建德侯”而得名,寓“建功立德”之意。千百年来,“建功立德”精神厚植在建德人的基因之中,构成了城市的形与魂。风景秀美的建德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文明之风吹遍建德大地。

三江口的一条渔船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正在进行。宣讲小分队成员的平实话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月19日深夜,借宿建德江。

当窗外依旧有船影,仍然是青山如黛、碧水东流,记者的脑海中始终回放着白天的点点滴滴和《宿建德江》古诗悠远的情境,似乎在一个巨大的时空矩阵里穿越,有融通相似也有截然迥异。

和1300年前的诗人所融通的,是不变的一江碧水,似乎千百年来它就是如此,不改颜色,亘古向东。

和1300年前的诗人所见所遇不同的,是这山水间已经变换了的人间盛景,艰涩难行的古水路早已被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所取代,人民的富庶、安宁与和谐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

经宿一晚,晨起行走在建德江畔,欣然发现在大寒节气里,这里的“迎春一号”油菜花已经盛开。

陌上花已开,之江春来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4 0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者王春 通讯员翁叶 胡旭 浙江省建德市下涯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制定“房人互核”机制,缓解基层流动人口排查和管理压力。“房”指通过查验出租房底
2024-04-23 03:00:00
...女群众为主要对象,展示“千鹤妇女精神”从形成发展到新时代传承弘扬的专题展馆,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历史
2023-12-31 07:24:00
2023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会在浙江建德举行
...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作为新时代的农创客,我将深耕乡村沃土,闪耀三农初心,引进科技创新,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在广阔的大地上绘出乡村新美景。这是国家
2023-11-21 09:16:00
浙江建德:小驿站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了!”孤寡老人庞奶奶感激地说。前不久,庞奶奶到杭州建德市寿昌镇望江社区巷口网格党群驿站求助房产证纠纷无从处理,志愿者陪她去法庭咨询、查找材料、办理过户,最终顺利拿到房产证。2
2022-12-22 11:23:00
...域联动创建的城乡风貌样板区,去年12月还获评浙江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地处边缘的杭金衢接合部三镇,也由此渐成发展前沿。这里为何能发生喜人的变化?日前,记者前往三镇实地
2024-05-09 09:25:00
“双万结对 共建文明”走进建德航头每日商报讯 “血压130/80mmHg,在您这个年龄算正常的,别担心。”“洪大伯,您这个空腹血糖14 mmol/L,太高了,得吃药或者打针控制下
2024-10-23 07:27:00
艺术乡建赋能浙江建德乡村振兴
...约仪式暨“印象严州 诗意千鹤”主题设计展览在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千鹤村举行,30余件实地采风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亮相该村文化礼堂。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2024-06-07 10:02:00
...20周年。“千万工程”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浙江涌现了一批有思路、带动效应强的美丽乡村典范案例,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浙江经验”。“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
2023-06-14 13:27:00
浙江建德:赋能乡村运营,激发乡村活力
...分享嘉宾与参会学员围绕“如何发挥千鹤比较优势,塑造新时代千鹤IP”的主题,根据各自的经历经验与建德乡村实际展开了互动交流。“听了几位大咖的案例分享,我很受启发。接下来,我将围
2024-05-19 18:3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记者11月12日从清徐县税务局获悉,该局积极构建“政策宣传+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实现了政策的有效落地,仅山西美锦钢铁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重复利用率就达到98
2025-11-16 07:22:00
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访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樊成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6 08:05:00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丨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五):一条河灵动了一座城
一条河灵动了一座城——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五)近日,井陉县绵蔓河流域内,水鸟在水面嬉戏。 王保龙摄11月9日,漫步在石家庄市井陉县的绵蔓河湿地
2025-11-16 08:11:00
聚焦雄安新区|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启动
第七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启动168家优质用人单位发布人才需求超5200个,达成初步引进意向3500余人11月15日
2025-11-16 0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特约记者 林泽贵 记者 郭睿)14日,福建省影视教育座谈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出席并讲话
2025-11-16 08:3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河岸边,巡河志愿者们细心打捞着漂浮物;社区里,居民为垃圾分类措施展开热烈讨论;校园中,孩子们争先恐后报名成为环保小志愿者……“十四五”收官在即
2025-11-16 08:43:00
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北段隧道口雏形初现
近日,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北段隧道口雏形初现。今年以来,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北段建设进入“密集攻坚期”,从互通闭环、钢箱梁顶推到跨路桥梁合龙
2025-11-16 08:44:00
11月15日起,“星光·燕赵号”全景观光旅游列车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线路延伸至张家口、宣化两地,共设7节旅客车厢,总载客量216人。
2025-11-16 08:51:00
“您看,点开这个图标,就能给家人发照片了……”近日,秦皇岛天洋新城社区的活动室里,来自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韩瑞正手把手教社区居民使用智能手机
2025-11-16 08:54:00
文化筑气质 校地双赋能 扫码阅读手机版
在天美艺术街区的更新中,政府与高校并非简单的甲乙双方,而是形成了相互赋能、彼此成就的良性生态。它不仅是天津城市更新的创新样本
2025-11-16 08:56:00
河北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件成为全国第四个年快递业务量破百亿的快递大省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11月10日下午,省邮政管理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上
2025-11-16 09:01:00
金融精准赋能 助力文旅升级河北建立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两清单一机制”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王耀菲 记者张义杰)为加快建设文旅融合
2025-11-16 09:36:00
福州已就绪,静候东盟宾朋!
(由中国—东盟中心供图)“2025中国—东盟周”将于17日在福州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中国—东盟周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东盟中心联合主办
2025-11-16 09:38:00
工信智库联盟2025年年会暨智论“十五五”创新赢未来研讨会在肥召开
大皖新闻讯 为助力谋划“十五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信智库联盟2025年年会暨智论“十五五”创新赢未来研讨会于11月15日在安徽合肥召开
2025-11-16 10:37:00
志愿同心 公益领航——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场馆联合召开2025年志愿者总结大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11月15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2025-11-16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