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从造塔科技中感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08 16:29:00 来源:中国网

《梵天寺木塔》摘自《梦溪笔谈》,讲述了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喻皓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利用科技力量巧妙化解建筑难题的故事。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引导人才成长,细读喻皓的故事,为两者皆提供了一定“解题思路”。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建到两三层时,人登木塔晃动厉害,众人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解决。后来,问到喻皓处,喻皓笑着说:“只要逐层铺上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果然,钉牢木板以后,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互相支撑,人踩上去就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一针见血、技艺精熟。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简单的破题三句话,背后体现的是喻皓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展现的耐心与决心——古时京城里有座相国寺,是唐朝人建造的,它的门楼的卷檐造得非常巧妙,喻皓每次经过门楼,都要仔细观察,有时坐下来,甚至躺在地下进行观察和研究。放眼今日,部分年轻干部习惯于“遥控指挥”“线上办公”“运筹帷幄”,对基层发生的事情掌握不够,对风土民情感悟不深,提出的想法缺乏实践的验证,自然较难“成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像喻皓一样,随时随地可以“俯身探楼”,在一线对新鲜事物和疑难问题进行探索和反复验证,在一次次“望闻问切”中得出最贴合实际发展的结论。

另一方面,面对宋朝的建筑技术得不到交流和推广的境况,喻皓决心把历代工匠和本人的经验编著成书。他每天思考到深夜,把手交叉地放在胸口,搭成木结构的形状,考虑怎样进行总结。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晚年写成了《木经》三卷,不仅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交流和提高,而且对后来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喻皓编著《木经》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他做事的决心,也反映了人要想做成事,必须善于总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2010年太平洋精锻的王耀祖组织锻造工艺员对他国锻造专利以及锻造装置经过分析之后,对结合齿、锥齿轮类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模具结构做出了改进设计,并最终形成了自主专利,仅一年的模具制造成本就降低了360多万元,利润增加了近千万元,这一举措,很快被中国科协推荐为创新代表应用典型。眼观当下,很多人认为,创新就必须是拿出“前无古人”的东西才算创新,可不管是喻皓编书还是王耀祖改进设计,都能发现——创新是创新者在前人不断摸索积累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年轻干部、科技人才善于总结借鉴,学会利用现代社会的各种先进的事物为我们提供的便利。(西畴县纪委监委特约监督员 郑舒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17: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企业”撑起“大创新”
...中小企业驶上发展“快车道”,以中小企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区(新市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
2024-05-24 03:15:00
应县木塔有了数字孪生,AI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业AI创新自律与治理的《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智慧应县木塔”案例被写入其中。​报告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
2024-11-10 17:40:00
【聚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探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乌鲁木齐路径”
...产业三个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抓手,进一步激活优势产业生产力,带动辐射其他产业知识产权运用发展。并对乌鲁木齐市“质量强企”梯队培育企业,以及“新疆品质”区域公共品牌市场主体培育相
2023-07-11 09:55:00
【企业一线看生产】打造智慧物流平台,让医药配送更高效 四个人一天出入库药品3.5万件
...之一。国药新疆公司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赋能对药械供应链进行了重塑,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全面保障医疗机构和药店精确、高效的供应配送。国药新疆公司物流
2024-03-29 11:02: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用数智化技术为古建筑“强筋健骨”
...钟鼓楼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水平、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团队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教授被聘为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古建筑保护专家,并与博物馆签约了馆校共建
2024-04-02 11:56:00
安徽东至:秋播秋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产业兴
...,不断强化“科技兴农、机械强农”措施,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聚焦提高耕地轮作率,今年落实秋季油菜种植24万亩、小麦种植15万亩,确保粮油增产增效,不断开创粮油产业高质量
2024-10-16 16:39:00
...1200人次,成为武汉的一座城市新地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发展离不开科技之光的照耀,也需要自然、人文、历史之美的融合。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中建三局积极
2023-08-14 10:37:00
小乡村里来了大专家——记自治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请相关专家在农忙时节进行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助力。
2023-04-21 14:21:00
千年古建如何焕发新生?联想携手清华探索文物保护数智化
...战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正逐步形成“文遗+科技”融合发展的崭新局面。在此背景下,联想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山西应县木塔的数字化保护为起点,启动“新IT,新文遗:应县木塔智慧保
2023-02-23 15: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