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05:24: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单于冒顿率领十万大军,对在马邑的韩王信发起进攻,由于刘邦猜忌韩信,以致于韩信带兵投了匈奴。刘邦大怒先后在晋阳击败了韩信,与匈奴的左右贤王大军。随后刘邦欲一举北上与匈奴进行大决战,当刘邦翻过句注山之后,他脱离大军带了少数兵马,追击正在撤退的匈奴大军。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围,直到七天后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此事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汉朝与匈奴,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平城之战中的战役,但其中的记载有些可疑之处,司马迁将刘邦解围的原因,都归结于“厚遗阏氏”,认为都是因为刘邦收买了冒顿的老婆才得以解围。然而古往今来有许多学者都对此有过质疑,难道刘邦解围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司马迁可能记错了。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厚遗阏氏和城下之盟解围说

白登解围对于平城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刘邦是怎么解围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强调,这都是因为刘邦采纳陈平的计策,用重金收买冒顿的老婆,在其劝说下冒顿将包围圈打开一角放刘邦归去。然而有不少学者对这个说法十分怀疑,因为女人在匈奴群体中的地位低下,冒顿视自己的老婆如敝履,怎会因为一个女人放弃称霸天下的愿望呢?柏杨先生甚至直言,司马迁记载的这个说法完全没有说服力。对此一些学者开始探究刘邦真正的解围原因,有人提出在刘邦被围困之时,已经与匈奴签订了城下之盟,即通关市遣公主,与赔付大量财物的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冒顿的网开一面。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对两个解围说法的质疑

然而事实上这两个说法都不太有说服力,有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史料值得注意,在刘邦结解围之后,夏侯婴又在句注山与匈奴对战,给匈奴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此获得了益食五百户的封赏。如果刘邦是因为收买冒顿的老婆,或者城下之盟得以解围,那又该如何理解夏侯婴的所作所为呢?况且匈奴当时强大,刘邦又怎敢再去挑衅?另外韩信投降匈奴之后,作为制衡汉朝的力量备受匈奴器重,白登之围时刘邦经过的句注山、雁门郡、太原郡都是韩信的地盘,汉朝在平城之战后把这些地方重新收拢。如果刘邦是因为收买单于老婆,或者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解围的话,匈奴为何不支持韩信在雁门郡割据呢?况且平城之战过后到刘邦死去,匈奴多次支持韩信,或者亲自入侵汉朝,有何目的呢?为何不在当初围困刘邦之时趁机实现?所以这两个解围说法都值得怀疑。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司马迁可能采纳错误记载

如果没有说服力,司马迁为何要如此记载?其实史书中记载的历史可能会出错,有可能是因为史官屈从于统治者的权势,或者为了私利与个人恩怨,从而歪曲、美化、篡改史实。也有可能是史官无意采纳了错误的记载或者传闻,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他以不虚美、不隐恶而闻名,所以白登解围出现疑点,不是司马迁故意错乱史实,很可能是因为不慎采编了错误的记载传闻。汉朝建立以后,匈奴一直是个心腹大患,全国上下为了抵御匈奴,百姓需要服兵役,以及纳税徭役。当时发生的平城之战,是汉朝人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司马迁了解平城之战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于民间谚语,与官员们对于匈奴的思考处理方式。而司马迁生活在平城之战后的近百年,人们对当时的战争追述,难免会产生一些传言,司马迁对此并不能轻易辨别,很可能是将这些传言,载入了《史记》之中。

民众对于征伐匈奴的态度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会带来很大的人力物力损失,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汉朝人对汉匈之战的态度。一般民众对于匈奴的认识都是基于现实的,自从平城之战刘邦对匈奴和亲,再到汉武帝时期,这一政策已经延续多了长久岁月,汉朝除了将公主送给匈奴之外,还要每年都给予匈奴大量的财物,然而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依然没能买来平安,匈奴入寇是常有的事。这也让百姓产生一定的畏惧匈奴的心理,进一步将原因都归结于匈奴的强大。汉武帝继位之后,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征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自己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经过人口过半海内虚耗的苦难之后,民众更容易相信匈奴的强大。并将匈奴的强大,作为反对战争的一大理由,这种认知在民众之中,有着很广泛的影响。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官员们对于征伐匈奴的态度

官员们认识到匈奴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风俗,认为匈奴难以征服,就算征服了也不会因此得利,守不住得来的土地。结合汉初的“德化四夷”观念,官员在关于与匈奴的战争方面,都是抱有很强的反对态度。所以在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一直到武帝时期都是采用和亲的政策。武帝能征伐匈奴,是由于提拔了一些主战派官员,对主和派官员刻意打压,强力推行征伐匈奴政策的结果,当时反对武帝征伐的博士狄山,被武帝借着匈奴之手将其除掉,这给了官员群体很大的震撼。虽然官员们不敢再反对,但暗地里仍然有着反对的倾向。尤其是在武帝后期,大规模征伐匈奴带来了很多弊端,增强了官员们的反战信心,最终迫使武帝下达罪己诏,停止对匈奴的用兵政策。这自然会影响到汉朝人对匈奴的叙述,进一步夸大匈奴的力量,作为反战的理由。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司马迁对是“铁杆”反战派

司马迁对于战争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匈奴列传》中,认为主战派都是没有认识到其中利害的小人,而武帝轻信小人的谗言多伐匈奴。他还感叹说卫青与霍去病,征伐匈奴取得的成功,都只不过是由于武帝的宠幸所致,对于蒙恬征伐匈奴,司马迁甚至讥讽蒙恬死得不亏。司马迁对主战派的评价都很低,而对主和派评价甚高,很明显司马迁也是个“铁杆”反战派。司马迁的反战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史记》,对于匈奴的相关历史记载。文帝时期的名臣贾谊,提出自己的“三表五饵”构想,认为可在三五年内消灭匈奴。景帝时期的晁错,提出以夷制夷移民实边的策略,二人的思想却在《史记》中没有任何记载,归结原因还是因为与司马迁的态度相左,司马迁认为毫无记载的价值而已。可见汉初的民众和官员,对于匈奴大多都是持反战态度,从而夸大匈奴的强大。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刘邦解围的真实原因

晋阳之战过后刘邦亲率大军,欲北上与匈奴进行决战,翻越句注山后发现匈奴往平城方向撤退。刘邦脱离大军轻进追击,结果在平城附近与匈奴大军遭遇,兵力悬殊之下,刘邦不得不占据白登山等待救援。其实匈奴能否消灭刘邦,主要还是要看能否狙击汉朝的援军,当时刘邦的援军分别从句注山,与楼烦赶来,距离平城都在150公里以内,大同盆地地势平坦便于军队行进,得知刘邦受困之后,援军赶到白登山的时间不会太久。事实上在刘邦脱困之前,两支援军先后赶到,与匈奴进行激烈的交锋。随着汉朝后续大军陆续赶来,战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冒顿不得不放弃对刘邦的包围。冒顿撤退之后,没有撤退的匈奴军队,只能被夏侯婴等汉军歼灭。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厚遗阏氏说法的来源原因

因此刘邦能得以脱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后续汉朝援军赶来,使得冒顿不得不放弃包围。那么为何会出现“厚遗阏氏”的说法呢?因为平城之战汉匈双方未能进行大决战,世人对于这场战争有了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这场战争与每个汉朝人息息相关,他们又想了解其中发生了什么,自然会用自己想象力添油加醋。在强大的匈奴面前,人们不相信刘邦能根据自身实力解围,人们都希望有“新奇事”发生。所以单于老婆被收买,帮助刘邦脱困的桥段,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为何偏偏买通一个女人呢?这也与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有关系,其实靠女人解围的故事也的确发生过,例如张仪当年正是靠着买通郑仪得以不死,孟尝君也是买通了秦王的爱妾逃出的秦国。加上司马迁的尚奇心理,也是他采纳厚遗阏氏的重要原因。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尾声

平城之战是汉朝与匈奴,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战争,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双方未进行大决战,便让人们对此战有了很多猜测。另一方面汉朝连年对匈奴和亲,而匈奴却时常入寇,更使人们将这样的境况,归结于刘邦的失败。如此一来关于平城之战的评价与传闻,有了很多的失真之处。刘邦解围是因为厚遗阏氏,这个说法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境,也符合人们的反战立场态度,所以这个说法传播的非常广,持续的时间也非常长,司马迁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邦白登山之围真的是一个女人破的局吗
...方。”夫人这么一闹腾,冒顿拿她没有办法,率军离开。白登之围遂解。按照冒顿的一贯做法,不少人不大相信他主动放弃消灭刘邦的机会。有人提出,因为汉将周勃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他们在被
2023-08-08 20:46:00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实际上,冒顿并没有在白登之围中错失良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过任何全歼刘邦的机会,只是在突围过程中,刘邦行事缜密,没有露出破绽而导致冒顿无机可乘,这才让刘邦逃出了生天。白登之围公
2023-05-13 18:40:00
韩信生前没听他的话,临死前一句话就要了他的命
...策划的,其实韩信早就跟匈奴私通了,所以才有了刘邦的白登之围。韩信甚至为了能困住刘邦,还联合匈奴一起攻打刘邦,可是刘邦并不是省油的灯,因为刘邦之前长期跟项羽交战的原因,所以刘邦
2022-12-18 20:33:00
白登之围:刘邦与匈奴的博弈与和亲政策的诞生
...结束统一战争的刘邦与匈奴的带头人进行了一次碰撞——白登之围,这次战争在表面直接影响新的汉王朝对于北方邻居的政策态度,然后这一态度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碰撞。匈奴◎一封情书的回想公
2023-12-30 08:57:00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为何又放了他
...刘敬结开始谈和亲的事了。司马迁《史记》上是如此记载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可以说是影响汉匈关系的关键一战,可有趣的是,两国的倾国之力,你来我往地打了好几个月,冒顿单于在最有可能
2024-04-12 22:44:00
白登之围真是靠贿赂女人解决的吗
...机。因此冒顿的退兵是深谋远虑,为匈奴赢得最大利益。白登之围中,汉军冻死冻伤的将士达到十万余,冻伤的最轻是耳朵没了,冻伤的最终是手脚没了。而匈奴一方虽然有点准备,但损失亦是惨重
2023-04-22 14:18:00
浅析白登之围冒顿放走刘邦的原因,岁贡更加实在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
2023-04-21 17:00:00
刘邦建汉除了萧何张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立功
...疆,刘邦亲自率军迎战,被匈奴困于白登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后刘邦用陈平计,派使者前去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得以解围。陈平剧照总的来说在刘邦建立汉朝前,陈平在军中便发挥巨大作用
2023-01-26 19:54:00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受到汉朝猜忌,失去了信任,他害怕遭到诛杀
2023-04-16 17: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