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3 18:40:00 来源:戏说三国

实际上,冒顿并没有在白登之围中错失良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过任何全歼刘邦的机会,只是在突围过程中,刘邦行事缜密,没有露出破绽而导致冒顿无机可乘,这才让刘邦逃出了生天。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与匈奴多次交手,韩王信不敌,便向匈奴求和。此举引起了刘邦的怀疑,刘邦担心韩王信暗通匈奴,严厉斥责了韩王信: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韩王信担心刘邦会对他不利,便投降了匈奴,割让了马邑等地,还与匈奴一起南下攻汉,拿下了汉朝的太原郡。

PS:韩王信是韩襄王庶孙,原名韩信,后世为与韩信相区别,故称之为韩王信。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的消息后大怒,随率军32万北上,打算在韩王信的部队与匈奴会合之前将其消灭,再与匈奴人决战。汉军兵分两路,刘邦亲率主力从洛阳出发进攻晋阳,韩王信则在刘邦赶到之前攻下了晋阳,陈兵上党;另一路由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率领,绕到了太原后方,从代郡出发,往西进攻马邑,收服娄烦(今陕西神池)以北六县,在武泉(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击败匈奴一部,又往北攻占云中,将边境扫荡了一遍后南下太原,计划与刘邦主力会师。

韩王信在南北两路汉军的夹击下大败,只得带残部投靠匈奴。刘邦随后在晋阳城下与韩匈联军交战,杀匈奴将领胡白题,攻占了晋阳。接着汉军收复太原等地,刘邦进驻晋阳,汉军继续追击,在离石(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娄烦等地连败匈奴。

匈奴人的连败,助长了汉军骄傲的心理,而匈奴之所以接连被汉军击败,并不是因为匈奴人战斗力欠缺,而是在山西那样的山地作战并非匈奴骑兵所长,匈奴人善于草原作战,一旦深入中原,再加上地理环境不熟,被久经战阵的汉军击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冒顿吸取了先前失败的教训,打算诱敌深入,把刘邦引到利于骑兵发挥优势的地带再予以消灭,对此冒顿命令匈奴不与汉军交战,一旦交战就诈败,并且将精壮的士兵和马匹都藏了起来,当汉朝使者来到匈奴大营的时候,看到的全是老弱病残,这又助长了汉军轻敌的心理。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迅速消灭韩王信主力,接连击败匈奴大军,又收复了山西北部大片土地,此时的刘邦正志得意满,当他得知冒顿单于主力在代谷,又从使者哪里得知冒顿的部队不堪一击,便想一举歼灭匈奴主力,将北方边患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不过毕竟刘邦也久经沙场,即便他之前派出的十多个使者都跟刘邦说,匈奴人很弱,但刘邦并没有完全打消疑虑,他又派了娄敬出使匈奴打探情况,娄烦到了匈奴大营后,很快就识破了冒顿扮猪吃虎的计谋,回去奉劝刘邦不要轻敌冒进。但此时三十多万汉军主力已经越过句注山北上,刘邦害怕娄敬的话会扰乱军心,便将其囚禁了起来,自己亲率大军北上。

其实冒顿的计策并不算高明,刘邦会上这个当,主要是因为:一是刘邦本身军事才能并不高,楚汉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依靠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打赢的,对战场形势的反应不够敏锐;二是此时的刘邦对匈奴人的真实战力还缺乏了解;三是这个时候的刘邦刚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又在之前的作战中屡次击败匈奴,产生了严重的轻敌心理。

刘邦就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下,带领三十多万汉军北上,此时已是深冬,大雪纷飞,来自中原腹地的汉军缺乏御寒装备,被冻伤者十之二三,行军速度被严重拖缓。刘邦求胜心切,便带了少量骑兵来到了距离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而汉军二十多万主力则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冒顿得知消息后,马上带领三十多万匈奴主力将白登山迅速包围了起来,匈奴骑兵严阵以待,队列整齐:西面骑兵乘白马,东面骑兵乘青马,北面骑兵乘黑马,南面骑兵乘黄马。刘邦一看这形势,立马就反应过来:自己是上当了。

白登之围的诡异突围

就这样,刘邦被冒顿在白登山整整围困了七天,既得不到救援也没有补给,几乎陷入了绝境。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刘邦最后能突围,是陈平的计谋:

陈平带着大量的财宝来到匈奴大营,找到了冒顿的阏氏,希望阏氏能劝说冒顿放开重围的一角,让刘邦带领汉军突围。阏氏在收下了礼物后,便在冒顿身边吹起了枕边风,冒顿竟然被阏氏说服,真的在重围之中放开了一角,然后汉军就趁着大雾从放开的一角突围而出了。

这个说法见证于《史记》,可信度极高,但是陈平究竟是怎么样说服阏氏的呢?难道只是一些财宝就真的把阏氏打动了么?其实在陈平说服阏氏的过程中,美人图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很难知道陈平具体跟阏氏说了什么,按照《史记》的说法,是“其计秘,世莫得闻”,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从中推测其情节出来,陈平肯定跟阏氏是这样说的,我家皇帝知道打不过冒顿,就献上了这些财宝,希望单于能网开一面放我家皇帝一条生路。如果单于还不愿意放行的话,我家皇帝就只好把汉朝最美的女子献给单于了。说着,就把一幅美人图交到了阏氏的手上,这幅美人图是汉军中的画工绘制的,就相当于用了我们今天的PS技术,画了一个世间不可能存在的美女。想必阏氏看了这幅美人图后,女人的嫉妒心马上就起来了。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对于阏氏来说,这幅画上的美人实在太美了,美到连阏氏自己都黯然失色,如果刘邦真把这幅画上的美人献给了单于,那自己肯定会失宠。于是就跟陈平说,美人图你拿回去吧,这些财宝我收下了。陈平的计谋不可谓不高明,他就用了一幅美人图,就牢牢地把阏氏绑架在了汉朝一边,阏氏也不得不使出深身解数来说服冒顿,因为一旦刘邦真的被冒顿击败,献上了汉朝那位最美的女子,阏氏基本也就完蛋了,她就绝对不会得到冒顿的宠爱了。

冒顿放走刘邦的诡异之处

但问题在于,冒顿不是一个会被女人所左右的人。想当初他还是匈奴王子的时候,为了训练自己的士兵,便做出了一支鸣镝箭,只要他射出了这支箭,无论射向哪里,他的士兵们都要朝这支箭的方向放箭。第一次冒顿把鸣镝箭射向了他心爱的战马,一部分士兵射向了他的战马,一部分士兵犹豫没有射,于是冒顿就把那些没有射箭的士兵给处决了;第二次他又把鸣镝箭射向了他最心爱的妃子,还是一部分士兵将箭射向了他的妃子,一部分士兵犹豫没有射箭,于是冒顿就把那些没有射箭的士兵又给啥了。到后来,只要他射出了鸣镝箭,他的士兵就不会有半分的犹豫,马上就会朝着鸣镝箭的方向射箭。最后,冒顿就把鸣镝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老单于,老单于就这样被他干掉,他就这样夺取了匈奴的单于之位。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从冒顿的崛起我们就能看出,他是个为了利益而心狠手辣的人,无论是自己心爱的战马、心爱的妃子,以至于自己的老爸,他都毫不手软,甚至为了利益,他还杀死了继母和弟弟,对于如此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只是阏氏的枕边风就让他错失歼灭刘邦的良机,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冒顿放走刘邦的真实原因——战术选择

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冒顿对刘邦网开一面,其实是一种战术选择,当时冒顿无法拿下刘邦,他打算先对刘邦大军网开一面,如果刘邦大军在突围的时候士兵争相逃命,阵容不整,那么他就可以乘乱发动突袭,一举将刘邦大军全数歼灭。

而且冒顿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的:

第一,被包围的实际上只是少数骑兵,绝大多数主力部队正在外围赶来,而韩王信之前派遣的王黄、赵利等人的部队还没到,冒顿又怀疑他们与汉军勾结了起来。如果围攻刘邦久攻不下,匈奴主力就可能被白登的刘邦、汉军援军和韩王信军残部三面夹击,到时候就真的会危险了。即便发动强攻拿下白登的刘邦,自身也会损失惨重,而且杀了刘邦也不能灭了汉朝,因为此时的太子刘盈还在首都,刘邦死了以后刘盈就会在吕后的扶持下继承汉朝皇位,带领汉朝继续与匈奴作战。并且匈奴人也不擅长步战,缺乏攻城利器,根据之前的交战情况,冒顿也知道匈奴人一旦深入汉朝腹地,作战将会十分不利,到时候就会陷入与汉朝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第二,匈奴刚刚征服浑窳、屈射、丁零、隔昆、新犁等国,打败了东胡和大月氏,而这些部族也只是屈服于匈奴的武力。如果匈奴陷入了与汉朝的长久战争,主力深入汉朝腹地而南下,这些被匈奴人征服的部族就会乘机在后方起事,匈奴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第三,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即便征服了汉朝的土地,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农耕、发展工商业和城市,无法治理汉朝的领土,由此匈奴人必不能久居汉地,这也正如阏氏所言“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还不如在汉朝抢劫一些财富更为划算。

《孙子兵法》中有围师必阙的说法,意思就是对撤退回国的敌军不要阻拦,对被包围的敌军留下逃走的缺口,对濒临绝境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虽然草原民族没有读过兵法,但历史上很多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无师自通的兵法家,想必这也是在他们平时打猎过程中所领悟到的。

在冒顿“网开一面”后,刘邦突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慌乱的情景,他让夏侯婴殿后,由弩兵掩护两翼,然后乘着匈奴人打开的间隙突围而出。在突围过程中,汉军阵列整齐有序,冒顿看了也知道就汉军这架势,他就是发动突袭也起不了作用,就索性放汉军而去了,留着这点情面,以后还好跟汉朝谈判,从汉朝哪里要到更多的金银财宝,才是当时冒顿的最佳选择。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因此纵观整个白登之围,如果我们按照《史记》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会觉得刘邦最后能突围是个非常窝囊的事情,还是靠着女人的枕边风才捡回了一条命。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形势,把我们自己代入当事人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场景:

匈奴人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的7天时间里,双方发生过多轮激战,由于被围的汉军战力强劲,匈奴人一时也拿不下白登山。到了第7天的时候,汉军外围增援部队即将赶到白登山,而韩王信增援匈奴的人马还迟迟未到,在冒顿看来韩王信有可能背叛了他而投靠了汉朝。既然汉朝派人找了阏氏,要让阏氏说服自己“网开一面”,不如就将计就计,放开一个缺口,这样刘邦部队在撤退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混乱的情景,匈奴人便可以乘乱发动突袭,一举将刘邦歼灭。

白登之围,冒顿为何不将刘邦歼灭而是放虎归山?

总的来说,白登之围,是刘邦的实力让他捡回了一条命,是汉军的奋勇作战才保全了全军,而不是女人的枕边风和冒顿的仁慈。在凶悍的匈奴人面前,如果只是靠着油嘴滑舌和金银财富就能捡回一条命,那才是真正的滑稽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9: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冒顿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为何又放了他
...刘敬结开始谈和亲的事了。司马迁《史记》上是如此记载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可以说是影响汉匈关系的关键一战,可有趣的是,两国的倾国之力,你来我往地打了好几个月,冒顿单于在最有可能
2024-04-12 22:44:00
浅析白登之围冒顿放走刘邦的原因,岁贡更加实在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
2023-04-21 17:00:00
白登之围后是如何开启汉朝和亲政策的?
白登之围是汉匈的第一次正面对决,《史记》记载: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等解围而出后,刘邦意识到汉军以步兵为主的配备无力击败匈奴,同时有韩王信率部
2023-04-18 09:37:00
白登之围,匈奴40万大军为何拿不下饥寒交迫的汉军
...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这是白登之围的全过程。韩王信投降匈奴之后,刘邦率领32万大军讨伐,汉军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拿下晋阳(今山西太原),进逼平城(今山西
2024-07-15 17:02:00
白登之围,刘邦已成瓮中之鳖,冒顿单于为何放其归山
...方的匈奴才冒头侵扰中原呢?甚至刘邦为此还差点送命?白登之围,为何刘邦已成瓮中之鳖,匈奴最后又放其归山了呢?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当时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秦末汉初的时候,冒
2023-01-12 20:36:00
汉匈冲突:一场错综复杂的军事对峙与外交和解
...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这是匈奴单于阏氏为刘邦解《白登之围》说的话。那么,冒顿放走刘邦,真的是其阏氏的功劳吗?事实或许并非如此。一、难以施展的战场局势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铁骑,在
2023-11-08 14:14:00
白登之围汉朝和匈奴谁赢了
...数次率军围攻刘邦,同样也无法击破汉军,俘虏刘邦。 白登之围就这样匈奴与刘邦打成了对峙,时值寒冬,刘邦手下的士兵有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冻坏了手指。最后刘邦听从了陈平的计谋,说服
2024-07-15 17:03:00
白登之围刘邦被困七天,最后靠一个女人解围
...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包围,直到七天后才得以脱险,史称“白登之围”。此事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汉朝与匈奴,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平城之战中的战役,但其中的记载有些可疑之处,司马迁将
2023-10-10 05:24:00
刘邦为什么会被困白登山
“白登之围”其实是刘邦被困白登山的故事,那么刘邦为什么会被困白登山?又是被谁围困?最后是否得救呢?小编带大家一一了解。战国后期中原地区一片混乱之际,处于中国北部、西北部的游牧民族
2023-01-03 2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