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一杯奶茶钱”让美育资源触手可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04 15:49:00 来源:新黄河
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一杯奶茶钱”让美育资源触手可及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班。9月11日,学员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学习舞蹈。新华社资料图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

看似“无用之用”的课程,为何如此受到身处职场的年轻人追捧?记者就此走进上海市民夜校,了解其火热背后的原因。

几十万人开抢,夜校“一课难求”

一盏台灯、一块陶片、一把刻刀,沿着纹样的走势徐徐下刀,吹开杂屑,一片叶子便呈现在陶片上了……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周三晚上都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篆刻陶刻。本定于晚上7点钟开始,但6点半不到,记者就看到陆续有不少年轻人提前到校练习了。他们调侃道:“读书时常常‘踩点’到教室,现在工作了上夜校恨不得多学一点是一点。”

“我的工作单位就在附近,下班、上学能实现无缝衔接。”28岁的白领程琪此前参加过市民夜校中的街舞课,“今年一看到新课程的报名信息,我也推荐给了身边的同事朋友。”

口口相传、社媒传播的助推下,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吸引了几十万年轻人报名抢课,可谓“一课难求”。上海今年推出了春、秋两季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当下正在进行中的秋季班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联动设立25个分校和117个教学点,开设382门课程,共招收学员9117人。

29岁的篆刻陶刻学员杨旭,今年是第一次参与艺术夜校:“平时下班回家经常刷刷手机时间就溜走了,空虚和浮躁的情绪随之而来。但在夜校学篆刻的一个半小时,我能全身心专注在一件事情里,反而觉得充实又平静。”

这节篆刻陶刻课程的授课老师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吴宝平,为了降低学习传统技艺的门槛、提升学员们的兴趣,吴老师精心安排课程节奏、改进雕刻工具:“这些雕刻的纹样都是我找专业的画家朋友设计的,我特别希望传统文化能以一种轻巧、亲切的方式让年轻人得以亲近。”

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于2016年,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通过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方式,在晚间时段服务18岁至55岁人群,以努力满足各年龄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

“夜校不只是年轻学员们单方面从公共文化服务中获益,其实这是一场‘活起来’的文化与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培训部主任刘嘉说,“不少非遗技艺、传统文化长期以来都在相对小众的圈子里沉淀,部分公共文化场馆也缺乏年轻受众群体的靠近,而夜校无疑是盘活了这些资源,既让年轻人找到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也让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有了更大的意义与价值。”

“夜校热”背后是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据了解,除了上海,目前广东、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以及针对年轻群体的文化活动。“夜校热”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渴望成为艺术审美与精神世界的“富有者”。“夜校”并非新鲜产物,20世纪80年代,不少年轻人通过夜校求知识、学本领,以弥补自身文化知识的短板。“如今艺术夜校的火爆回归,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于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忠明说,艺术的实质就是生命力量的展现,青年人生命力量如此旺盛,他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更胜往昔,这一需求正好和艺术夜校的内容价值相对接,“夜校热”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的。

——“一杯奶茶钱”让高质量美育资源触手可及。记者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报名界面看到,课程几乎都是500元12节课,每节课90分钟。“平均下来一小时课也就是一杯奶茶钱,但授课的老师有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艺术院团专业教师等,极具性价比。”程琪说,此前年轻人即使对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感兴趣,要么找不到门路学只能“远观”,要么就几百上千一节课实在“肉疼”,“但政府主导释放的美育资源就在‘楼门口’‘家门口’,触手可及又质好价优,很难不火”。

——焦虑与压力需要一个“治愈时刻”。“说实在的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都不小,难免会产生焦虑,很需要一些能让心灵沉淀下来的事情,在夜校学艺或许就是一个有效方式。”杨旭说。

刘嘉认为,当代的年轻人其实更遵循内心的需求,他们也真的很懂得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在社会竞争之下,与紧绷的职场环境相比,艺术夜校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美好的氛围,很多年轻人走进夜校相比学艺,更多的是为了舒展心灵、释放情感。”

“夜校热”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希望课程的供给未来能够更加丰富”“不仅是春、秋两季,我希望夜校能四季常开”“还想学习更多的本地传统技艺”……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学员们的很多期待,“夜校热”未来也许会成为一种常态,这也将考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与水平。

“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和供不应求,其实是对政府如何提供更充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忠明说,“可以预测到的是,今后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各类主体都能成为艺术课程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使丰富的都市资源能转化为可为市民群众所用的美育资源。”

刘嘉认为,资源的扩大与放开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在充分结合本地的艺术特色、整合好各类资源、管理好场地人员安全的基础上,保证现有课程水准与质量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供给,“越是高质量且充分地满足市民群众的艺术需求,对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文明水平、艺术修养,越大有裨益”。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未来将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大力推动全城美育、全民美育、全过程美育、全年龄段美育,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创新文化民心工程,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充分发挥丰富的专业场馆机构优势,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

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4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玉胜最近,“夜校”这个颇有年代感的词汇,突然变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北京、广州、西安、无锡等地,各种兴趣课程受欢迎程度堪比网购“秒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
2024-01-10 03:45:00
济南首个图书馆夜校即将上线,年轻人为何热衷上夜校?
...校将在12月初开课“夜校”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就读“新夜校”,更多将其作为充实生活、拓宽视野、扩大朋友圈的平台,上夜校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学生党、打工人,把上课当
2023-11-22 14:56:00
...热搜,当非遗面塑课30元一节的“白菜价”引发惊叹,当年轻人用“去班味”“精神快充”形容夜校体验,这场席卷全国的“夜校热”已不仅是教育现象,更是透视当代青年精神诉求与文化生态的
2025-06-05 16:03:00
...学员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55岁以下,也有不少20岁左右的年轻人。除了授课内容贴近生活需求,青年夜校最具吸引力的还有它的性价比。“课程基本上是10次课500块钱,一节课学费相
2024-04-27 03:17:00
...更要“长红”□张玉胜 夜校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后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夜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夜校又得到年轻人的
2024-01-03 07:26:00
...上学艺。据《江海晚报》“深读”栏目报道,近段时间,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而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是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
2023-11-08 02:54:00
...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越夜越努力”的年轻人带火了消费新场景,也带来了本地商家订单的增长,成为新蓝海。随着电商平台上的机构和课程选择增多,消费者在关注专业性、安全
2023-11-30 06:04:00
西安年轻人掀起“夜校热”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从“格子间”走向“小课桌”西安年轻人掀起“夜校热”学员们正在上课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选择。从非遗技艺到传统书画,从运动健康到生
2023-12-08 01:46:00
安徽合肥:城市青年爱上夜校“充电”
...仪知识。韩苏原 摄随着合肥青年夜校的“出圈”,大批年轻人关注并报名夜校。非遗手作、美妆仪态、视频剪辑……记者走访合肥青年夜校,体验有“知”有“味”的夜生活。走进商场转弯处一间
2024-05-11 17:0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五六只小狗未拴绳横穿马路,其中一只被碾。女子情绪失控打司机,司机全程未还手。
2025-08-09 18:53:00
他们,用足球“接”住了自己的春天
8月9日,榕江县迎来“超级星期六”。“村超”总决赛巅峰对决与全国赛开幕式让人期待满满,热血沸腾。如今,曾两度遭受洪水重创的榕江已是人声鼎沸
2025-08-09 18:15:00
“清风满家园” 兄弟公益书法课堂走进青岛瑶海路社区 笔墨传情润邻里
鲁网8月9日讯8月8日,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瑶海路社区内墨香四溢,一场主题为“清风满家园”的文化公益活动在此温馨上演。兄弟公益特邀书法老师走进社区
2025-08-09 17:03:00
青岛小港社区助学活动传递大爱:多方携手为困境学子筑梦
鲁网8月9日讯8月8日上午,青岛小港社区的活动中心里暖意融融。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为这场特殊的捐助活动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2025-08-09 16:30:00
王建斌——暴雨中的平度“逆行者”
鲁网8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近日,北京密云区、怀柔区、平谷区等地遭遇特大暴雨侵袭,狂风暴雨如猛兽般肆虐
2025-08-09 16:30:00
【博学游记】博物馆“漫游”课 聆听青岛天工龙泉青瓷博物馆的瓷语新声
鲁网8月9日讯8月7日,由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崂山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的“博学游记”活动,走进了青岛天工龙泉青瓷博物馆
2025-08-09 16:30:00
@淄博经营者,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入驻操作流程请查收→
经营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第一责任人,经营者与消费者协商和解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解决消费纠纷的第一种途径,也是最经济
2025-08-09 16:19:00
“政”解丨设30亿产业基金!河南要给人工智能建“社区”
大河网讯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试点路段,“数字化治堵”成效显著,拥堵总时长下降40%;许昌市东城高级中学的“星火班”里,学生通过平板参与“抢答”
2025-08-09 12:53:00
“开了两天一夜的车来到这里,真的把病治好了,这一切都值了!”日前,来自长春的腱鞘炎患者张先生(化名)看着自己恢复正常的手腕
2025-08-09 07:07:00
近日,“77岁老人一次拔牙12颗种6颗后身亡”的事件引发广泛热议。据悉,该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且植入了5个心脏支架
2025-08-09 07:07:00
2025高考录取刚结束,暑假过半,动作快的高校,马上就要开学了。本周日(8月10日),西湖大学本科新生报到。新生接受“始业教育”
2025-08-09 07:38:00
潜入建德某医院弱电井,安装VOIP设备…… 3名嫌疑人被杭州警方抓获昨天,杭州警方公布多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今年5月28日
2025-08-09 07:38:00
高玲英:和380人一起用爱心照亮高原孩子成长
高玲英的手机相册里,满是丹巴希望小学和直亥希望小学孩子们的照片,这些照片比他们家长的还要多。于杭州而言,这两所学校均在两千公里之外
2025-08-09 07:38:00
学习·故事丨隆兴寺的一块隋碑 习近平总书记40余年的牵挂
2025年5月19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往事。彼时,在隆兴寺调研的他
2025-08-09 07:38:00
厦门新机场开始气象数据收集
最新进展!首个空管设备开始运行厦门新机场开始气象数据收集厦门空管站气象观测人员在检查自动气象站设备。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喻柏菲 朱弘威)近日
2025-08-08 1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