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德州报道
7月12日,德州市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庆云县专场。庆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国辉就庆云县产业振兴情况,答记者问。
近年来,庆云县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精准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夯实发展根基,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在全市率先发行债券资金1.99亿元,打造了5.2万亩的“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全面提升水、路、田、技、土等配套水平,落实统一供种、深耕深松等措施,良种与良法有机结合,“核心区”小麦平均产量同比增长10%。今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32.44万亩,总产量达16.44万吨,玉米播种31.24万亩,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部落实到位。畜牧业发展稳步提升,现有规模猪场21家,能繁母猪保有量3.31万头,家畜出栏22.17万头,家禽出栏280余万只。持续优化果蔬供给,引进矮化苹果等优质林果,加快老旧果林改造,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林下种植等新技术10余项,建成规模以上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7个,1—6月份,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62万亩,蔬菜产量达7.72万吨。
建强产业项目,不断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放大国省两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载体作用,整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线上销售、交易集散等功能,重点建设了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中庆国际智慧物流园等三产联动项目。目前,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27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加工范围涵盖面粉、饲料、畜禽、果蔬等领域,2022年规上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7亿元。我们建设数字农业云平台,加快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助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提升,构筑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突出创新驱动,走好农业特色发展之路。与农业农村部环科所共建庆云县试验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一区两院两基地”,引进农业专家人才80余名,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被农业农村部选定为联合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试点单位。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模式,通过整地改碱、科技排碱、改种降碱等措施,先后改良盐碱化耕地3.2万亩,改碱后粮食增产2000余万斤;我们实行“小田变大田”改革,在全县启动“增高标田、减低产田;增公墓、减坟头;增有机肥、减无机肥;增片林、减散林;增高效经营、减低效经营”的“五增五减”行动,力争3年改造出10万亩优质、集中、连片的高产农田,促进农田增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聚焦品牌打造,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效。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防治综合实验室,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持续推进品牌建设,2023年“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96个,“食在庆云”背书产品达到50个以上。整合庆云香、东方枣园等35个本地知名品牌,打造“食在庆云”区域公用品牌,政府背书亮出舌尖上的“庆云名片”,水发草莓、小番茄等优质农产品多次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重点推介,产品直销京津沪等一线城市。
盘活发展要素,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382个,高效实施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03家、家庭农场328家。截至2022年底,全县3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8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