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军工世界丨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11-03 10:59:00 来源:锋行天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前不久,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公开发布信息,美军正在研制“自由升降机”全新重型水上飞机项目,其外形尺寸与C-17运输机相当。

重启水上飞机研制项目,实属无奈之举。2021年,DARPA就曾公开宣称,研制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重型远程地效飞行器。但受跃升和转向等关键技术影响,美军不得不将地效飞行器项目降级,重启运载能力稍弱、研发难度更低的水上飞机项目。

美军为何会放弃地效飞行器转而研制水上飞机?地效飞行器研制到底难在哪?请看本文解读。

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沈业宏 安俊斌 李训

军工世界丨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消防型水上飞机参与灭火作业。资料照片

军工世界丨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自由升降机”全新重型水上飞机概念图。资料照片

船机一体,地效飞行器曾是美军首选

1932年,波罗的海海域上空阴云密布,一架德国飞机穿梭于云层之间,突然发动机停车,一场航空事故似乎无法避免。然而,当飞机降落到离海面仅有10米高度时成功“刹车”,贴着海面继续飞行,最终安全着陆。

事后,科学家研究发现,当飞机飞行高度不超过翼展长度时,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地面效应”。这种效应能够减少飞行阻力,增加气动升力,通过气流把整个机身托起来、贴着水面飞行。

20世纪60年代,苏联阿列克谢耶夫设计局利用这种科学现象,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地效飞行器试验机,它的外形既像飞机又像舰船,能够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和自由起降,搭载100吨的货物飞行200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可达550千米/小时,兼具飞机和舰船的优点特性,具有良好的军事应用前景。

地效飞行器项目曾被苏联军方高度保密,直至20世纪80年代,这个“庞然大物”在里海上空飞行试验时,才被美国卫星捕捉到,冠以“里海怪物”之名。

与传统飞行器相比,地效飞行器有以下3个优点:

一是飞行速度快。地效飞行器能够借助水面起降,巡航飞行时不会与水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飞行阻力,飞行速度比一般舰船的航速高出10多倍。

二是突防能力强。地效飞行器可综合运用各种隐形技术,降低雷达、红外等物理信号特征,顺利越过专为登陆艇、气垫船设置的垂直障碍,快速突袭敌方目标。

三是保障效益高。地效飞行器容量大、运输效率高,在没有港口、码头的特殊情况下,可以一次性运送数百名士兵和数辆装甲坦克,快速完成物资保障,运输成本也低于普通飞机。

未来战场上,地效飞行器的发展潜力很大,能够广泛应用于登陆机降、运输补给、反舰反潜、扫雷布雷和侦察巡逻等军事任务,是名副其实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高科技飞行器。正因如此,美军在此次宣布研制重型水上飞机之前,最属意的是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重型远程地效飞行器。

应用受限,地效飞行器贴海飞行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苏联重点研究的武器装备,“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共制造了2艘。

1969年,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受海面恶劣气候影响,“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失控坠海。11年后,完成修复的“里海怪物”再次发生飞行事故——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飞行器不慎触水解体。

两次事故并非偶然。实际上,地效飞行器操作难度很大,地面效应是优势也是桎梏。为保持地面效应提供的升力效果,大多数地效飞行器必须贴海飞行,飞行高度一般不会超过30米。在这种高度下,以500千米/小时的速度快速飞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与地面相比,水面波动导致传导振动更强,一旦遭遇狂风大雾,来不及避开波浪,便极有可能发生飞行事故。

如何破解地面效应受限问题,苏联科学家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地效飞行器的研制工作被迫搁置。苏联解体后,“里海怪物”也宣布退役。

自地效飞行器诞生以来,美、英等国也都多次尝试过研发生产。21世纪初,美国波音公司曾研制过一款“鹈鹕”地效飞行器。如同其名,无论是外形尺寸还是装载能力,“鹈鹕”远超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不过,这样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已经超出当时的科技水平。没过多久,“鹈鹕”地效飞行器项目被迫下马。

地效飞行器到底有多难造?

作为“飞机+船”的组合产物,制造地效飞行器远不是技术叠加那样简单,必须兼顾水动和气动两种性能。这不仅要求掌握高精度密封铆接技术、对接数字化定位技术等,还需要实现数字化柔性工装及激光跟踪仪测量,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地效飞行器具有飞行距离远、运输效率高等优点,但在今天看来,机动性能十分有限。“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的转弯半径长达8000米,想要保持稳定控制非常困难。此外,地效飞行器难以适应复杂海况条件、距离水面过近不利于避让障碍物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军事领域的发展。

总而言之,研制地效飞行器必须解决跃升、转向等关键性技术难题,但这并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科研人力和财力。

方案折中,重型水上飞机研发难度依然不小

如果说地效飞行器的失利给俄罗斯关上了一扇门,那么水上飞机的成功则打开了一扇窗。

得益于研制地效飞行器的技术积累,俄罗斯的水上飞机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莫斯科航展上,别-2500水上飞机模型机一经亮相,便引起世人关注。别-2500最大载重高达1000吨,相当于10架美军C-17运输机总和。

此举引发连锁反应。美国海军陆战队、海军、海岸警卫队近年来曾公开表示,需要一款性能出众的水陆两栖飞行器,在不依赖港口和跑道的条件下快速完成兵力投送。

按照美军设想,“自由升降机”外形与大型飞艇相似,尺寸和载重与C-17运输机相当,能够运载90吨货物,在浪高2.5米的海况下完成起降,既能在离地不到30米的高度长时间贴海飞行,也可以爬升至3000米的云端,以远超过现有水上飞机的飞行速度执行远程战略和战术运输任务。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指标。现役水上飞机别-200、US-2等,运载能力普遍不高,这与“自由升降机”没有可比性。

在“自由升降机”研制过程中,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和极光飞行科学公司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从概念图上看,通用原子公司研发理念十分超前,不仅采用了罕见的双机身设计,增强“自由升降机”的运载量和抗风浪能力,还选择了与传统运输飞机和水上飞机差异较大的中翼设计。

传统运输机上翼或下翼设计,能够避免挤占舱体运载空间,最大程度实现空间利用、降低研制成本。而水上飞机大多采用上翼设计,主要是为了尽量抬高机翼,以削弱海浪撞击。这一做法同样存在弊端:机翼抬高会减少地面效应带来的升力增益,机翼高度越大,性能差距也就越明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通用原子公司选择在机翼后侧分散布置12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借助机翼遮蔽发动机,减少海浪冲击带来的影响,获得最大的升力增益。与之相比,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的方案就要常规得多,更接近传统飞艇,采用单机身、上单翼布局,拥有8个航空发动机。

对于这两种方案,美国军方态度更为谨慎。从目前情况看,美军选择了一条比较稳妥的路线——放弃纯粹的地效飞行器,而是在水上飞机的基础上融合地效飞行器的特点。

即便如此,“自由升降机”仍不可避免要遭遇水上高速滑行、起降、海浪撞击等一系列问题。大型军用运输机,机身内部开阔是鲜明优势,但这与水上飞机的飞行安全发生冲突——为了形成足够的浮力,水上飞机的内部空间要尽可能的分割化和密闭化。这样即便少数隔舱进水,其他隔舱依然能够提供足够浮力,避免飞机沉没。此外,“自由升降机”的飞行高度,也极大限制了运载能力,在飞机起飞脱离地效高度后,将没有足够的升力维持飞行。

其实,美军早就计划重启水上飞机项目。2021年,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希望通过加装浮筒的方式,将“大力神”运输机改装为水上飞机。这种改进方式太过仓促,随着浮筒和船身吃水深度加大,水上飞机起飞阻力也急剧增加,很难实现安全起降,更别说应对突发海况了。

从水上飞机到地效飞行器,再到水上飞机,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几十年技术脱节,让美军处理此类工程技术难题更加棘手。

改装一架运输机尚且如此困难,更不用说重新研制一款水上飞机了。目前,美国新一代水上飞机发展前景并不明朗,面临高额研发成本、飞行速度与运载航程难以兼顾等难题,最终能否试飞成功,我们将持续关注。

军工世界丨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最大地效翼船“海王一号”紧急交付完成
...完成了整个系统的生产交付。IT之家注:地效翼船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运载工具,可以看作是“长”了翅膀的船。从外表看类似飞机,与飞机不同的是,地效翼船主要在
2024-12-17 00:42:00
全状态首次飞行成功!
...中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签订18架采购协议,与厦门飞机租赁有限公司签订6架意向采购协议,用于通航运输、应急救援、紧急巡护等领域。转自:新华社
2023-04-08 14:17:00
...前将不堪一击,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效仿苏联,建造地效飞行器来对抗日益兴盛的各种反舰导弹。(从性能来看,东风-26比“榛树”强得多)凡事都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俄罗斯的“榛树”在
2025-01-24 11:39:00
捷克航空工业的“百年老店”
...造史的捷克阿埃罗公司。捷克虽是中欧小国,但纵观它的军工发展史,类似阿埃罗公司这样的“百年老店”并不少。然而,苏联解体后,以华约作为主要客户的捷克航空工业发展遭遇“滑铁卢”,只
2023-05-19 15:38:00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名为“自由运输者”的超级地效飞行器项目。该项目要求设计一款可在海上起飞和着陆的地效飞行器,能运载至少100吨货物。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22年
2023-02-15 14:05:00
中国新型空军飞机超美国,克服了三大困难,或击败美军
...型空军飞机首次超越美国之后,让美国都感到震惊,中国军工研发实力克服三大困难,实力击败美国空军的战力。此前国防部发文证实,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4-02-08 09:05:00
前途一片光明:C919 国产大飞机获欧盟监管机构“积极反馈”
IT之家 8 月 9 日消息,《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上个月在上海对国产大飞机 C919 开展实地检查后对其给予了“积极反馈”
2024-08-10 09:38:00
...活跃后有所震荡。值得注意的是,以大飞机为代表的国防军工板块在一季度末已获得包括主动权益类在内的多只基金布局。机构人士普遍看好商飞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潜力,认为短期震荡不改中长期向
2023-05-30 08:11:00
美国研制“太平洋怪物”,航程12000公里,歼20面前就是靶子
...(DARPA的概念图)“战区”认为,DARPA之所以想开发这款飞机,就是想在与中国发生重大冲突时,可以在太平洋的几乎任何地点进行战略空运
2023-02-03 21:49: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