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被中国反航母能力刺激,美学者称航母过时,应学苏联造地效飞行器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5-01-24 11:39: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菲利普·皮尔金顿认为美国政府和军方投入无数资源和财力建造的大型航空母舰已经过时。皮尔金顿以去年亮相的俄罗斯“榛树”弹道导弹为引子,认为航母在这样威力强大的导弹面前将不堪一击,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效仿苏联,建造地效飞行器来对抗日益兴盛的各种反舰导弹。

(从性能来看,东风-26比“榛树”强得多)

凡事都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俄罗斯的“榛树”在那段时间确实造成不小的震撼,但实际上,要对大型航母造成威胁,导弹或者说打击手段只是最后一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一整个针对航母建立的侦察、定位、跟踪、锁定和毁伤评估体系。俄罗斯现在的国力不具备建成这个作战体系的条件,所以“榛树”只是个由头,真正刺激到皮尔金顿这些美国人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反航母作战能力。

话是这么说的,不过原文将“榛树”视为最大的威胁,这里就先尊重一下作者的用意,暂且就按照“美军航母的最大天敌是俄罗斯的中程弹道导弹”来推进。

(福特级造价超过130亿美元,比尼米兹级更可怕)

首先,该文认为航空母舰在面对新技术导弹(其实没多新)的脆弱性,那么这个脆弱体现在哪里?首先是速度,尼米兹级的最高航速约30节,合56千米/小时,而“榛树”的时速是10到11马赫,也就是12246千米到13600千米/小时。这个最简单的数字对比就是航母最显著的缺点速度太慢,基本上不可能逃避高超声速导弹的攻击。

第二个问题可以说老生常谈了,就是成本。“榛树”的成本目前没有确切消息,参考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在2023年价格约为4030万美元来看,建造一艘尼米兹级的成本足够制造154枚到278枚“榛树”。这个计算方式其实很不科学,不但没有把通胀和汇率考虑进去,航母需要的各种配套装备和运营维护,以及导弹需要的维护成本均一概不论,显得过于粗糙了些。不过好在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俄罗斯人可能用50枚,也可能用1枚“榛树”就可以报销掉一艘花费上百亿美元的航母,简直不能更划算。

(带6具“日炙”反舰导弹的LUN级)

既然知道了缺点在哪,就应该对症下药,皮尔金顿的办法就是地效飞行器,一个曾经被苏联倾注大量资源进行实践,实践成功后却很快又被抛弃的技术路线。

地效飞行器在苏联生根发芽很早,1966年第一架大型地效飞行器KM级建造完成,最大起飞重量544吨,最高时速达到500千米,不过很快暴露了地效飞行器的缺点,即驾驶难度太大而且对海况和天气要求比较高。

1980年代苏联基于KM级开发了技术更成熟且具备实战能力的LUN级地效飞行器,也就是为人熟知的“里海怪物”,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背部3座双联装“日炙”反舰导弹,理论上具备对美军航母舰队发起掠海打击的能力。

(废弃的“里海怪物”)

不过还是因为操控难度和对海况要求太高,再加上苏联已濒临崩溃,LUN级在证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通广大后,很快就无人问津了。已建成的几架地效飞行器被扔在海滩或船厂中慢慢朽烂,如今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杰尔宾特市还能看到“里海怪物”的残骸。

然而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已经很过时的概念,会引起如此关注,皮尔金顿的解释是地效飞行器克服了航母又大又慢和造价高昂的缺点,比如再精确的中程弹道导弹也很难确保击中以500千米时速移动的物体。而在成本方面,参考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的造价约为5000万到9000万美元,一艘尼米兹级的成本可以制造69架到373架地效飞行器。

(内部结构)

这样看起来,似乎真的建造大型地效飞行器比建造航母有用多了,甚至连反对者可能提出地效飞行器的运载能力远不如航母这一点,皮尔金顿也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答案:无人机和导弹技术的新发展就派上用场了。

那么皮尔金顿的这一番理论就这么站住了?当然站不住,首先他提出这个论调的时间点就很不怀好意,因为眼下正是中国海军大量建造服役大型水面舰艇的时刻,而美国却面临船厂无以为继、舰队青黄不接的状态。

其次,地效飞行器早已证明缺点大于优点,属于点歪科技树的典型,别的不说,遇上海况稍微恶劣一些该怎么办?提高飞行高度倒是可以解决,却违背了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探测的初衷,如果一定要这么做,还不如多造几条巡航导弹核潜艇。

(真正缺乏的是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不是一两种武器就想改变一切)

所以皮尔金顿鼓吹地效飞行器,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在美国海军越来越难维持全球海上霸权的背景下,试图找到弥补办法而已。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地效飞行器真像他说的那么神,俄罗斯海军为什么不接着发展?中国海军为什么无动于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4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军工世界丨美研制水上飞机计划前途未卜
...RPA就曾公开宣称,研制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重型远程地效飞行器。但受跃升和转向等关键技术影响,美军不得不将地效飞行器项目降级,重启运载能力稍弱、研发难度更低的水上飞机项目。
2023-11-03 10:59:00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启动名为“自由运输者”的超级地效飞行器项目。该项目要求设计一款可在海上起飞和着陆的地效飞行器,能运载至少100吨货物。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22年5月
2023-02-15 14:05:00
美国研制“太平洋怪物”,航程12000公里,歼20面前就是靶子
...RPA的描述和效果图,这其实就是苏联人曾经开发过的地效飞行器(兼具舰船和飞机的特点,可以利用“地面效应”提供支撑力,贴近海面或水面进行高速飞行的飞行器)。相比其中最著名的飞机
2023-02-03 21:49:00
郑州航院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动中,该校入选作品《海鲨——新型多段翼水面起降地效飞行器》荣获最高奖“星系级”作品奖,并成为“挑战杯”国赛闭幕式上“黑科技”展示活动中唯一作品。据了解,在此次国赛中,郑州航院
2023-11-03 19:23:00
价格不超过200万!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首次公开飞行 2027年后可望盈利
...态(财联社记者摄)据小鹏汇天方面介绍,“陆地航母”飞行器此次飞行,首次展示了“低空直线加速” “螺旋上升” “匀速降高”和“精准降落”四大飞行科目,全程采用自动驾驶。智能手动
2024-11-12 23:47:00
小鹏陆地航母实车演示飞行器分体:一键操作 自动驾驶变形
...自动精准调节车体高度至合适位置。随后,车内的支架将飞行器伸出车体外,飞行体前段的起落架也随即展开并锁止。待飞行体保持静止时,陆行体向前移动,将飞行体释放出更多部位,后端起落架
2024-11-13 21:49:00
都市车界丨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将进入适航审定期
...6X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飞行体部分包括纯电动有人驾驶飞行器,支持垂直起降和低空飞行,飞行器充电可在车厢内完成。早在今年3月8日,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旅航者X2便已于广州顺利完成
2024-03-25 10:47:00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上海首飞成功,第一视角视频放出
...方滨江大酒店,该区域也被称为陆家嘴的“户外机库”。飞行器从草坪上起飞,展示了一系列复杂的空中动作,包括在东方明珠塔前的高难度飞行,并且“打卡”了上海标志性的三座高楼:上海环球
2024-12-16 09:21:00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2026 年实现量产交付
...,公司创始人、总裁赵德力透露,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计划于今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完成公开载人首飞,11月广州车展期间首次公开亮相,2024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实现量产
2024-09-16 02:5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
中华美国侨社庆国庆贺中秋暨新职员就职联欢晚会在纽约举办
中华美国侨社职员合影9月26日,中华美国侨社在纽约隆重举办晚会,同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秋佳节,并举行新职员就职仪式
2025-10-02 20:04: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前夕,阿里高德全球化打车服务再增14国,且首次进驻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2025-10-01 10:55:00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驻美国使馆提醒计划赴美中国旅客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做足行前准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平安安外出
2025-09-30 09:28:00
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感言合集责编:秦雅楠、王珊宁
2025-09-30 17:53:00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9月3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在俄罗斯被制裁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防御能力和安全”,缩短俄联邦财产私有化程序
2025-10-01 03:55:00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以乐为桥,读懂
2025-09-29 16:12:00
9月29日,滨海快线开始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迈入6线运营时代。
2025-09-29 20:16:00
印度南部集会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9月29日报道,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7日发生的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7日19时45分左右
2025-09-29 20:07:00
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09-29 21:09:00
长图丨田间的对话
编辑:陈梦伊
2025-09-29 19:17:00
2025年“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上线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
2025-09-29 1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