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9月9日讯地处鲁中山区的泰安肥城市安临站镇,近年来以“减垄增地”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在山地条件下成功实现“增产又增收”。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实施减垄增地2万余亩,亩均纯收益提高150元以上,为类似地形区域的农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规模化经营+智能灌溉,山地农业“效率革命”
作为典型的丘陵山地乡镇,安临站镇耕地分散、地势起伏大,传统种植模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为此,该镇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将粮田集中至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更引人注目的是技术赋能带来的变革。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实现手机远程控制灌溉,大幅节省水、肥和人工成本。数据显示,新技术推广后,耕地实际种植面积增加5%–10%,小麦亩均增产约10%,节约水肥人工成本超百元,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直面山地挑战,政策整合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尽管成效显著,安临站镇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地形复杂、投入高、灌溉不均等现实挑战。尤其是山地亩均投入比平原高出300–500元,设备损耗率高20%,回报周期更长。
为此,该镇提出多项应对策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坡耕地治理与减垄增地协同整合;按地形差异化推广技术——平地区域发展大型喷灌,缓坡丘陵推广低压灌溉+梯田模式,陡坡区则侧重生态与特色作物结合;重点研发推广适合山地的低压滴灌、微喷系统等专用设备。
构建三级联动机制,打造“可复制”山地样本
在实施保障方面,安临站镇建立由农业分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将减垄增地工作纳入村级考核,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依托物联网监测墒情和作物长势,建设智能化示范区,实现精准管理。
“通过系统推进政策整合、技术适配与组织创新,我们力争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的多重目标。”安临站镇政府相关人员表示,未来该镇将继续深化“减垄增地”模式,为山地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路径。(通讯员 刘锐 孔飞飞 尹亚辉)
责任编辑:单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09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