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宁开展
338幅画作再现30万死难者血泪与尊严
8月11日,“不屈的灵魂——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图为外籍友人参观展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8月11日上午,“不屈的灵魂——丁品系列水墨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美术特别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开展。展览展出了中国著名画家丁品于1995年至1997年间创作的系列水墨画,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以写实与象征交融的笔触展示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和对和平的深情呼唤。(更多报道见A2版)
展览以“战祸”“陷落”“劫难”“呼唤”等16个系列段落构成整体叙事,以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残破的城墙作为核心意象,在布满弹痕的墙体上,砖形独立画面错落交织,既形成视觉冲击,又凸显历史记忆的碎片化与厚重感。画面以黑灰色调营造水墨质感,依据主题灵活调整水墨的晕染节奏与风格特质,让墨色的浓淡、线条的张弛都成为叙事的语言。
值得关注的是,338幅人物画作从个体形象延伸至群体风貌,或展现死难者紧蹙的眉头中未熄的怒火,或展现死难者颤抖的指尖下求生的坚韧,还原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定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苦难遭遇以及他们在绝境中的抗争意志。
作品《枷锁》描绘了一位被捆绑的中国同胞将绳子挣断的形象,丁品解释说:“我想借这一幕展现他们的抗争:‘我要活,我的精神活着,我的灵魂更活着!’”作品《绝望的呼喊》刻画了一位中国守军的形象:即将遭遇集体扫射时,他挣脱绳索,张开双臂嘶吼“逃!”。在丁品看来,这幅画要传递一种不屈服的精神——人们冲破恐惧,奋起抗争。
展览还设置了多元展示板块,不仅展出了画作在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影像,还详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后代马敬仲、日本老兵东史郎观展后的深刻感悟,以及国内外媒体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墙》创作与展出的持续关注。这些跨越28年的珍贵资料,让观众能更好地领悟画作的深层内涵与艺术价值。
在展览现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常小梅深受触动。她表示:“展览极具震撼力,仿佛让人置身于惨痛的历史现场,这种强烈的冲击更激励着人们珍视与守护当下的和平。”
画作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是丁品几十年来的心愿。“我要把这些作品献给南京人民。我要用最强劲的笔法,把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展现出来,通过画作向世界呼唤和平,让历史的苦难不再重演。”他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