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21:23:00 来源:南海网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黎族

因地处偏远

史料上对这个民族的记载

不过是只言片语

而来自清代的一本册页

是现存较早的描绘明清时期

海南黎族社会风貌的资料

本期《重生吧,文物》

带你认识

清代《琼黎风俗图》册页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代的《琼黎风俗图》册页。我身长11.6米,满满15页的内容带你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日常。一起来看看关于我的故事吧。

【注:plog,网络流行语,以vlog派生的词汇(photo-log),顾名思义是以图片以及照片的形式记录生活以及日常。】

《博物馆说》之海南省博物馆:《琼黎风俗图》

黎族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

悠久历史只能口口相传

直到清朝后期

通过汉人的记录

这个远离内陆的古老民族

才让人们逐渐从纸上有所了解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四库提要·地理类四》载“《皇清职贡图》九卷,乾隆十六年奉敕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余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

清乾隆中期

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

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

《琼黎风俗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古时黎族人的生活

通过《琼黎风俗图》

又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衣食住行

每幅画都是黎族先民

生活的缩影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的

对歌择偶图中

描述了男女青年

在旷野对歌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对歌择偶图

他们中有唱歌的

有吹奏鼻箫的

有吹奏口弓的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的形式

找到中意的对象

婚姻比较自由

父母一般很少干预

纳聘娶亲图中

“背新娘”的画面尤为珍贵

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

黎族的嫁娶习俗与汉族相近

即新郎抬花轿迎娶新娘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纳聘娶亲图

然而

这幅“纳聘娶亲”描绘的却是

新郎随媒人到新娘家

新娘蒙着被子

被新郎背回家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文献上极少有

黎族嫁娶时背新娘习俗的介绍

这幅图有助于填补

黎族婚俗研究的空白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海南沉香

自古被奉为“万香之首”

据记载

宋、明、清三代

源源不断的海南沉香

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

《琼黎风俗图》中的采香图

就描绘了黎族人

寻香、取香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采香图

从配文可得知

当时以采沉香为业的人

被叫作“香仔”

“香仔”一般数十人一起上山采香

并“构巢于山谷间”长期驻扎

而且采香也有“工作手册”

比如要先向山神祈祷

要“分行采购”

画中四名“香仔”

聚在一处山谷中

有的靠着树干

有的攀爬到树上采香

各自忙碌着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采香图中的四位“香仔”

沉香“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

所以找沉香是个“技术活”

“香仔”识香采香的技巧和经验

全靠一双灵敏的耳朵

他们“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如果声音沉闷

或许就是沉香之所在

可以用斧头砍一道口子

取出里面的结香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除了海南沉香

在《琼黎风俗图》中运木图

还提到了我们所熟知的

海南花梨木

画面描绘了黎族人

通过水运

运送楠木、花梨木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运木图

这些只是

《琼黎风俗图》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清代海南黎族人日常

等待着你走进

海南省博物馆去探索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近些年

海南省博物馆

推出的数字博物馆

正是以《琼黎风俗图》

作为文化蓝本

以数字化手段还原了这些

黎族先民的

生活、生产、交易场景

包括对歌择偶、采香等内容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海南省博物馆数字馆:如入仙境——琼崖历史风俗巡礼

古人的生活

可以在你眼前“活”起来

让你“沉浸式”观展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来源:海南发布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文旅之声、国际旅游岛商报、海南日报、海南综合频道

相关新闻重生吧 文物|美拉德配色,早被黎族先民拿捏了!重生吧 文物 | 800多年前的“海底盲盒”,开箱!重生吧 文物丨这个极简风的碗中,有点东西重生吧 文物丨古乐器中的“C位”,千年后仍“声声不息”重生吧 文物 | 宋代精致“好物”,人人都想“要链接”重生吧 文物丨要想出海不迷路,古人必备这个“导航” 重生吧 文物 | ​蛙锣一响,排面拉满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莫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生吧 文物丨海南历史上这位有名的才子,字也太好看了→
...单栏即可预约相关新闻重生吧 文物|美拉德配色,早被黎族先民拿捏了!重生吧 文物 | 800多年前的“海底盲盒”,开箱!重生吧 文物丨这个极简风的碗中,有点东西重生吧 文物丨古
2024-06-08 21:00:00
重生吧 文物丨古乐器中的“C位”,千年后仍“声声不息”
...静凝视让人仿佛回到了战马嘶鸣的冷兵器时代出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 十月田镇的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是2008年海南省博物馆开馆时从海口市五公祠管理处调拨的这面铜鼓高56cm,面径1
2024-05-14 22:58:00
南国智库·观察 | 织染千年 黎锦新生
南海网记者 贺立樊 余育桑/文几乎每位黎族妇女在年少时,都会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些绣有各式图纹的黎锦布片。她们从中学习、模仿,有了自己的理解,多年后,传给下一代。那些关于黎族文化的图
2025-03-16 21:06:00
“五一”假期,这3条旅游路线带你探秘东方
...路一:文物探秘游1,许氏宗祠—马伏波井—东方市福锦黎族民俗博物馆—虞山石刻—白查村船型屋。线路二:文物探秘游2,海南铁路博物馆—北黎老街—符氏宗祠—感恩学宫。线路三:红色记忆
2024-05-02 12:14:00
黎族织锦艺术惊艳世界 海南陵水见证传统技艺的复兴之旅
...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我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历史性跨越,标志着黎锦这一
2024-12-13 16:20:00
市县两会 | 昌江政协科教文卫与学习委员会:加强昌江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对昌江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强对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继续加大对南尧河两岸和喀斯特溶洞的
2023-02-01 17:44:00
“黎乡银龙逐梦”剪纸艺术作品展开展
7日,春运首日,由海南铁路海口车务段、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人民政府主办的“黎乡银龙逐梦”剪纸艺术作品展在乐东高铁站候车室开展,展览将持续至春运结束。作品由黎族剪纸艺人林文生、林崇
2023-01-07 19:32:00
海南东方:“旅游+”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
...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领略了沿途秀丽的风光。探寻黎族的古村落,跟着匠人一起做黎陶,和织娘一起织黎锦,在旅行的途中体验非遗文化。当旅游不只是旅游,你体验到的叫做“旅游+”。近
2023-10-09 11:41:00
《黎族与黎锦文化》知识讲座精彩纷呈
...史探究未来”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精彩纷呈,有黎族舞蹈、黎族苗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合奏表演;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黎族制陶技艺、黎族剪纸技艺现
2024-05-20 00: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