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21:23:00 来源:南海网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黎族

因地处偏远

史料上对这个民族的记载

不过是只言片语

而来自清代的一本册页

是现存较早的描绘明清时期

海南黎族社会风貌的资料

本期《重生吧,文物》

带你认识

清代《琼黎风俗图》册页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代的《琼黎风俗图》册页。我身长11.6米,满满15页的内容带你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日常。一起来看看关于我的故事吧。

【注:plog,网络流行语,以vlog派生的词汇(photo-log),顾名思义是以图片以及照片的形式记录生活以及日常。】

《博物馆说》之海南省博物馆:《琼黎风俗图》

黎族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

悠久历史只能口口相传

直到清朝后期

通过汉人的记录

这个远离内陆的古老民族

才让人们逐渐从纸上有所了解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四库提要·地理类四》载“《皇清职贡图》九卷,乾隆十六年奉敕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余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

清乾隆中期

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

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

《琼黎风俗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古时黎族人的生活

通过《琼黎风俗图》

又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衣食住行

每幅画都是黎族先民

生活的缩影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的

对歌择偶图中

描述了男女青年

在旷野对歌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对歌择偶图

他们中有唱歌的

有吹奏鼻箫的

有吹奏口弓的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男女青年通过对歌的形式

找到中意的对象

婚姻比较自由

父母一般很少干预

纳聘娶亲图中

“背新娘”的画面尤为珍贵

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

黎族的嫁娶习俗与汉族相近

即新郎抬花轿迎娶新娘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纳聘娶亲图

然而

这幅“纳聘娶亲”描绘的却是

新郎随媒人到新娘家

新娘蒙着被子

被新郎背回家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文献上极少有

黎族嫁娶时背新娘习俗的介绍

这幅图有助于填补

黎族婚俗研究的空白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海南沉香

自古被奉为“万香之首”

据记载

宋、明、清三代

源源不断的海南沉香

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

《琼黎风俗图》中的采香图

就描绘了黎族人

寻香、取香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采香图

从配文可得知

当时以采沉香为业的人

被叫作“香仔”

“香仔”一般数十人一起上山采香

并“构巢于山谷间”长期驻扎

而且采香也有“工作手册”

比如要先向山神祈祷

要“分行采购”

画中四名“香仔”

聚在一处山谷中

有的靠着树干

有的攀爬到树上采香

各自忙碌着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采香图中的四位“香仔”

沉香“在根在干在枝,外不能见”

所以找沉香是个“技术活”

“香仔”识香采香的技巧和经验

全靠一双灵敏的耳朵

他们“以斧敲其根而听之”

如果声音沉闷

或许就是沉香之所在

可以用斧头砍一道口子

取出里面的结香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除了海南沉香

在《琼黎风俗图》中运木图

还提到了我们所熟知的

海南花梨木

画面描绘了黎族人

通过水运

运送楠木、花梨木的场景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琼黎风俗图》运木图

这些只是

《琼黎风俗图》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清代海南黎族人日常

等待着你走进

海南省博物馆去探索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近些年

海南省博物馆

推出的数字博物馆

正是以《琼黎风俗图》

作为文化蓝本

以数字化手段还原了这些

黎族先民的

生活、生产、交易场景

包括对歌择偶、采香等内容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海南省博物馆数字馆:如入仙境——琼崖历史风俗巡礼

古人的生活

可以在你眼前“活”起来

让你“沉浸式”观展

重生吧 文物丨用Plog的方式,打开黎族先民的日常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来源:海南发布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文旅之声、国际旅游岛商报、海南日报、海南综合频道

相关新闻重生吧 文物|美拉德配色,早被黎族先民拿捏了!重生吧 文物 | 800多年前的“海底盲盒”,开箱!重生吧 文物丨这个极简风的碗中,有点东西重生吧 文物丨古乐器中的“C位”,千年后仍“声声不息”重生吧 文物 | 宋代精致“好物”,人人都想“要链接”重生吧 文物丨要想出海不迷路,古人必备这个“导航” 重生吧 文物 | ​蛙锣一响,排面拉满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莫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生吧 文物丨海南历史上这位有名的才子,字也太好看了→
...单栏即可预约相关新闻重生吧 文物|美拉德配色,早被黎族先民拿捏了!重生吧 文物 | 800多年前的“海底盲盒”,开箱!重生吧 文物丨这个极简风的碗中,有点东西重生吧 文物丨古
2024-06-08 21:00:00
重生吧 文物丨古乐器中的“C位”,千年后仍“声声不息”
...静凝视让人仿佛回到了战马嘶鸣的冷兵器时代出土于昌江黎族自治县 十月田镇的汉代北流型四蛙铜鼓是2008年海南省博物馆开馆时从海口市五公祠管理处调拨的这面铜鼓高56cm,面径1
2024-05-14 22:58:00
南国智库·观察 | 织染千年 黎锦新生
南海网记者 贺立樊 余育桑/文几乎每位黎族妇女在年少时,都会从母亲那里继承一些绣有各式图纹的黎锦布片。她们从中学习、模仿,有了自己的理解,多年后,传给下一代。那些关于黎族文化的图
2025-03-16 21:06:00
“五一”假期,这3条旅游路线带你探秘东方
...路一:文物探秘游1,许氏宗祠—马伏波井—东方市福锦黎族民俗博物馆—虞山石刻—白查村船型屋。线路二:文物探秘游2,海南铁路博物馆—北黎老街—符氏宗祠—感恩学宫。线路三:红色记忆
2024-05-02 12:14:00
黎族织锦艺术惊艳世界 海南陵水见证传统技艺的复兴之旅
...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我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历史性跨越,标志着黎锦这一
2024-12-13 16:20:00
市县两会 | 昌江政协科教文卫与学习委员会:加强昌江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对昌江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强对王下乡生态文化、考古文化和黎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继续加大对南尧河两岸和喀斯特溶洞的
2023-02-01 17:44:00
“黎乡银龙逐梦”剪纸艺术作品展开展
7日,春运首日,由海南铁路海口车务段、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人民政府主办的“黎乡银龙逐梦”剪纸艺术作品展在乐东高铁站候车室开展,展览将持续至春运结束。作品由黎族剪纸艺人林文生、林崇
2023-01-07 19:32:00
海南东方:“旅游+”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
...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领略了沿途秀丽的风光。探寻黎族的古村落,跟着匠人一起做黎陶,和织娘一起织黎锦,在旅行的途中体验非遗文化。当旅游不只是旅游,你体验到的叫做“旅游+”。近
2023-10-09 11:41:00
《黎族与黎锦文化》知识讲座精彩纷呈
...史探究未来”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活动现场精彩纷呈,有黎族舞蹈、黎族苗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合奏表演;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黎族制陶技艺、黎族剪纸技艺现
2024-05-20 00: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