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4 16:26:00 来源:东方网

今年“八一”建军节,家住普陀、荣立二等功的退役老兵王克章收到了节日慰问,以及一份特殊的礼物——三张个人精修肖像照。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为退役老兵送上节日慰问和照片

据了解,今年“八一”前后,普陀区共有14名退役老兵,与王老一样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这份礼物的“制作者”是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精心策划、找寻,并采访、拍摄了这些退役老兵,在留住影像的同时,也再次将那些峥嵘岁月中的战场烽火展现在大家面前。

“留住”他们 不忘历史

他们,曾是风华正茂的年轻战士,为祖国浴血奋战在各个战场之上;如今,他们有的依旧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是步履蹒跚,白发婆娑的老人,但他们经历过的那段历史,铸就的英雄事迹值得传承发扬。“这些英雄楷模,散布在普陀的各个街道镇,他们是普陀的‘宝藏’,需要我们挖掘并更多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明表示,考虑到线下活动的局限性,以及这些退役老兵的实际情况,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想到了用图像和视频,去记录并留存他们的影像资料和珍贵故事。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采访退役老兵

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全区范围开展了调研走访,分十余批次,奔赴普陀各街镇、居村基层一线,查阅档案资料,深度挖掘功臣模范们光荣的历史。截至目前,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经过为期半年的摸排,已寻找到了63位退役老兵。

定格瞬间 留存永恒

“你们要把我的勋章拍得闪闪发亮,这枚勋章是属于我和我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的。”年近80的老战士许福涛,在1964年至1969年服役,荣立过战时三等功。每当身边的人问起他,当年的战场经历,他总会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参加过那场战争,幸运活下的人。”许老眼光望向远方,含着泪花,巍颤颤地说。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许老的参军照(左)和肖像照(右)

老人慢慢陷入回忆,缓慢地诉说着那些战火硝烟中的过往。“那个时候上战场,就是一心想着怎么消灭敌人,因为我们是为了中国人民,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会顾到自己的安危,打仗就得去拼命。”镜头里,老人哽咽着看着胸口的勋章。

“这是我跟老伴第一次拍合照,谢谢你们啊。”退役老兵胡德庆在1975年至1979年服役,曾荣立战时三等功,他的爱人悄悄地告诉工作人员,“他一直不愿意拍照的,在部队救火时脸上被严重烧伤,留了很大一块疤,以至于结婚照我们都没拍,这次借这个机会,我们能拍一张合照了!”老班长看着身旁妻子,眼睛有些酸涩,“那些牺牲在火场上的战友,他们再也无法和家人合影了。”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胡德庆和妻子的合照

听着这些退役老兵,对着镜头讲述起那段往事和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参与拍摄、采访任务的工作人员都为他们动容。“我们听他们讲着讲着,自己的脑海里也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当时的画面。看着这些亲历者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肃然起敬。”中心副主任金匡耘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疫情之后,有的退役老兵不幸离世,也带走了那段历史,因此,这个项目的推进迫在眉睫,“我们希望用镜头留住更多的老兵记忆。”

学习榜样 传承精神

在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的墙上,那些荣获二等功(战时三等功)以上退役军人的照片一一登上荣誉墙,发挥先进退役军人典型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全区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我们还指导各街道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做好这些退役老兵的宣传工作。”

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场烽火!普陀的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英雄老兵

荣誉墙

今年“八一”节前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门走访慰问这些退役老兵,为他们送去八一慰问、定型照和全家福照片。不少退役老兵看到照片,都激动不已。“我们将把视频资料剪辑成片,未来在各街道镇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点进行播放,让这些退役老兵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成为这个时代英雄的典范。”李明表示,中心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将持续加强英模人物、先进典型等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先进退役军人典型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全区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激励年轻一代向老一辈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为普陀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 美好生活品质区”、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地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体记者 吴文凯新春佳节,对于93岁的四世同堂的抗美援朝老兵许曰柳家庭来说是盛大的节日,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度幸福时光。和往常一样,子孙后辈都给许曰柳捶背捶腿,缠着这位老兵讲抗美
2024-02-21 01:20:00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一场跨越扬州与南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走进抗战老兵家中聆听历史回响,在纪念馆中触摸战争伤痕,以青春之名践行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聆听英雄故事:两代人的“跨时空对话”实践团首
2025-08-26 16:56:00
河南理工大学师生寻访抗战老兵
...前的烽火太行。吹奏军号的,是修武县周庄镇101岁的抗战老兵刘麦林。这位曾在八路军中央骑兵团、华北野战军独立第七旅二十团担任司号员的老人,正用布满皱纹的手摩挲着泛黄的号谱,向围
2025-07-19 08:54:00
跨越时空的相聚,银幕中的老兵们来到了官兵身边
...际,近日,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五支队邀请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开展多种形式纪念活动,缅怀革命英烈、汲取奋进力量,教育引导官兵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参战老兵(郭胜祥、黄永言
2024-10-23 08:53:00
平凡中的微光——五千公里守护红色记忆的“老兵知音”白兆森
...2017年,柳爱红色文化小组成立,白兆森主动担起“抢救老兵记忆”的这项重任,一干就是8年。每次寻访都是早上6点出发,晚上回来天早就黑透了,翻山越岭是常态,与时间赛跑是日常,就
2025-08-19 18:36: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争,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多次受到嘉奖。他,就是抗战老兵历保甲。虽然已经到了鲐背之年,但老人精神矍铄,向记者讲述曾经的烽火岁月时目光如炬,战场细节记忆犹新。 1929年,历保
2025-07-03 14:22:00
...民族的斗志,点燃理想的火焰。现居杏花岭区的94岁抗战老兵、老党员张克霞,便是他们当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少年从军:战歌催征踏戎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面对记者,张克霞老人
2025-09-03 07:45:00
探寻红色印迹 汲取奋进力量:一对孪生兄弟的烽火岁月
...各种证书、奖章。一枚枚勋章、一张张证书,见证着一对老兵一段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如今,英雄已逝,但他们的事迹仍然令人动容,值得铭记。吕洪剑女儿吕晓萍介绍,吕洪希、吕洪剑194
2024-08-28 22:4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在小区门口,我们见到了张振鑫老人的二儿子张启
2025-08-28 05: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