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近日,在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对花冠皱盔犀鸟通过保护区内的人工巢箱成功实现繁殖及幼鸟成活出巢,对我国犀鸟未来种群数量恢复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犀鸟通常选取高大树木的树洞作为繁殖期巢穴,雌鸟在用泥土封闭洞口的树洞里孵卵。而我国符合犀鸟选择的天然巢穴非常有限,因此在野外设置人工巢箱可以改善犀鸟就地保护的条件。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盈江片区的“犀鸟谷”是我国犀鸟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段玉宝及其科研团队已连续两个犀鸟繁殖周期在“犀鸟谷”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段玉宝介绍:“犀鸟是大型的次级洞巢鸟类,它主要利用天然的树洞。利用人工巢箱给它补给可用巢,对它未来种群数量的恢复、物种的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杨祖伟说:“2024年3月6日,这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的雌鸟进洞,开始封巢。经过长达123天的孵化、育雏后,7月6日雌鸟和犀鸟宝宝从人工巢洞里慢慢地飞出来了。”
记者:何春好、熊轩昂摄制:尹以祜报道员:朱边勇、岩晓、董力彬、颜秋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4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