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葛剑雄
上海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国顶尖学科出版工程”,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系列作为第一辑。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欣然合作,组成编委会,我受命主编。
本所之所以乐意合作,并且动员同仁全力以赴,因为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并具有紧迫性的工作,也是我们这个学科点自己的需要。通过这套书的编撰,可以写出学科的历史,汇聚已有成果,总结学术经验,公布经典性论著,展示学术前沿,供国内外学术界和公众全面了解,让大家知道这个学科点是怎样造就的,评价一下它究竟是否够得上顶尖。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起点,是以谭其骧先生1950年由浙江大学移席复旦大学历史系为标志的。而谭先生与历史地理学科的渊源,还可追溯至1931年秋他与导师顾颉刚先生在燕京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课堂外有关两汉州制的学术争论。1955年2月,谭先生赴京主持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1957年,“杨图”编绘工作移师上海。1959年,复旦大学在历史系成立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99年组建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这一过程约长达70年,没有一个人全部经历。有些重要的事并未留下本应有的记录。本系列第一部分是学科学术史和学科论著总目。希望通过学术史的编撰,为这70年留下尽可能全面准确的记载。从谭先生开始,个人的论著中都包括一些非本学科或历史学科的论著,还有些是普及性的。考虑到一个学科点对学术的贡献和影响并不限于本学科,所以对前者全部收录;而一个学科点还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所以对具有学术性的普及论著也同样收录,非学术性的普及论著则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酌情选录。
第二部分是学术传记和相应的学术经典。考虑到学术经验需要长期积累,学术成果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所以在首批我们按年资选定了四位,即谭其骧先生、邹逸麟先生、周振鹤教授和我。
我们确定“经典”的标准,是本人论著中最高水平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具体内容由本人选定。谭先生那本只能由我选,但我自信大致能符合谭先生的意愿。谭先生在1987年出版自选论文集《长水集》时,我曾协助编辑;他的《长水集续编》虽出版于他身后,但他生前我已在他指导下选定篇目,我大致了解谭先生对自己的论著的评价。
第三部分是青年教师或研究生的新著。之所以称为“学术前沿”,是因为它们在选题、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都有一定新意,反映了年轻一代的学术旨趣和学术水平。其中有的或许能成为作者与本学科的经典,有的会被自己或他人的同类著作所取代,这是所有被称为“前沿”的事物的必然结果。
由于没有先例可循,这三部分是否足以反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全貌和水平,我们没有把握,只能请学术界方家和广大读者鉴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