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除了省钱方便,也需优质安全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7 06: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仓储式会员超市“网红产品”二次分装热销,但处于监管盲区 ——

除了省钱方便,也需优质安全

□ 本报记者 叶真 谢诗涵

近日,南京一小区居民陈曙发现,自家楼下一家小店的门口放上了“某超市商品代购和分装”的小型广告牌,两三个同小区的邻居正在拿取和选购店里代购和分装的商品。小店不仅有分装好的榴莲千层、抹茶蛋糕、伯爵瑞士卷、麻薯等食品,还有分成小盒的“商超专供水果”、糖果等。单价低、分量小、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仓储式会员超市的“网红产品”,还省下了办卡的费用,这样的模式吸引了不少顾客,此类代购、分装商品的生意日渐升温。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部分消费者和相关专家。

消费心理促生新业态,

代购分装订单增多

陈曙在店内挑选了一盒分装后的西梅,商品没有标价。在付款处,陈曙得知这一盒装着8颗西梅的分装售价16元。见陈曙犹豫,店主赶紧说:“这种西梅在代购的超市一大盒卖40元,数量有30颗左右。您如果整盒购买,加8元代购费就可以。我们卖分装也就赚点零头……”买下这份西梅分装后,店主提醒陈曙可以加入微信群。陈曙进群后发现,小区的很多邻居已经入群,群内不停地弹出购买产品的“接龙”消息。

在线上,化妆品的分装小样因价格相对便宜、能满足消费者试用需求,销量也居高不下,不少网店宣称其产品月销量过万。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分装转售商家会发布分装化妆品过程,吸引消费者购买。“遮瑕膏、香水和眼影这类化妆品,正装一买就是一大盒,买分装是性价比之选。”美妆达人杨扬介绍,以眼影为例,其分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切”,即在正装的基础上直接切分,分好的眼影直接装进分装盒;还有一种是“手压”,即在正装眼影的色块中挖取一定重量的眼影粉,再由店家手工压盘。

记者算了一笔账,市场上某高端眼影品牌每盒产品重10克,其品牌官方旗舰店的价格为800元,算下来每克80元;免税店折后价不到500元,每克不到50元。这些产品受热门程度影响,存在货量不均、第三方市场价格不同的情况,考虑到平常实际的用量不需要太多,分装产品的分量和价格更符合消费者对眼影产品的预期。同样的产品,原切分装的价格每克在36—74元,对应的手工压盘分装则价格更低。“这个价格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有一些‘小作坊’为了更多获利,可能会真假混卖或者购买临期化妆品进行分装,消费者单从价格很难看出真假。”杨扬说。

食品安全存有隐患,

产品质量难以把关

代购、分装产品销售火爆,背后也暗藏着风险。东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樟林教授表示,食品分装易出现二次污染,应认定为食品生产行为,有关主体应依法取得相应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资质,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分装转售行为还可能涉嫌商标侵权。“正规食品分装应在无菌车间,一些分装商并没有这样的条件。消费者购买时也很难确定商品的生产日期、储存条件和储存方式。”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饶胜其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饶胜其提醒,对分装生产行为,若经过二次包装的食品标签缺少了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产品重量等产品基本信息,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

一些消费者对于化妆品分装也心存担忧。“社交媒体上的分装视频看上去分装人员全程戴着一次性手套,分装工具也用酒精消毒过,但现实中是不是这样操作就不得而知了。”杨扬透露,她曾在几家不同网店购买过分装眼影,但收到后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压盘压得很松,还没用就洒了;有的和正品相比,质地和气味不太一样。

商超服务应更细化,

市场监管不容缺位

“分装产品火爆,反映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适应性。”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周小虎表示。

普通家庭消费者购买大包装商品,看中的是性价比,但消费者对小份商品的需求仍然存在。在无锡工作的白领张迪对此深有感触,“量多的产品的确会便宜不少。比如鸡胸肉,买十块一袋的大份,单块产品的价钱会比单买便宜近2元。不过,如果大小分量的产品单价和品质相等,我肯定还是会购买分量少的。”

“从商超等企业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分层销售和细化服务。如果社区类超市也跟风销售大包装食品,可能会丧失不少目标客户。一些大型的仓储式超市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周小虎看来,针对当前一些商家自行分装产品销售的新型营销方式,市场监管要“跑”在风险前面。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没有直接针对分装转售行为的相关规定。”熊樟林告诉记者,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附则的第二百零四条中,曾经对“食品分装”行为下了定义,但该条款最终没被写入,“这也反映出立法方面对食品分装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成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保质期,但经营者将食品生产日期重新喷码后继续销售,消费者能否据此诉请获得食品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案,被告某超市销售的产
2023-01-01 04:42:00
一品一码,构筑数字消费溯源护城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标签,获取产品溯源信息。▲食品数字标签试点产品。 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商务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
2024-04-17 10:22:00
...问题。靠什么来选?食品标签。传统食品标签容量有限,消费者获取健康营养信息并不全面。对于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群体来说,密密麻麻的一片小字,也很难让人看清。眼下,数字化转型正悄悄改
2024-03-04 14:16:00
...。定义分类 预制菜是食品行业快捷消费的产物,可以为消费者减少原辅料采购、清理、分切、调制等繁杂的预处理过程,消费者仅需要通过简单地加热等烹饪操作,即可享用精美的饮食。目前,市
2022-12-13 09:46:00
...代餐和特定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专用代餐,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二)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代餐食品的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尤其在年轻人和职场
2024-09-20 04:57:00
食品的生产日期去哪了?
...的生产日期,却因为不良商家的各种套路“隐身”了,和消费者玩起了“躲猫猫”,让消费者无处寻找。我省是否存在此类现象?以西宁市为例,4月22日,记者进行了走访。日期标注不显著考验
2024-04-29 02:55:00
浙江多地打造良好“她消费”环境
...种类愈加丰富,在“吃”方面的选择也更为广泛。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在妇女节来临之际,浙江多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检查行动,打造良好的“她消费”环境。台州临海近日,深受女
2023-03-08 08:53:00
“剩菜盲盒”不可“盲”购
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3月11日,记者从江西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4-03-13 04:41:00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食品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绿色食品不仅代表着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更体现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理念。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绿色食
2025-09-09 19:20:00
...通过恶性竞争抢占市场份额,是一种侵权行为,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可能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商家要尽到进货查验义
2023-02-22 10: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