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朝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使靳荣。《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御史李濬以父丧家居,高煦招之,不从,变姓名,间道诣京师上变。帝犹不忍加兵,遣中官侯泰赐高煦书。
意思是,当时,朝中有一位官员名叫李濬,因丧父在家丁忧,朱高煦派人招揽李濬共谋大事,李濬没有答应。后来,李濬改名换姓,从朱高煦手中逃脱,走小路逃到京师,将朱高煦叛乱的事情上报给了朱瞻基。朱瞻基的表现和当年建文帝如出一辙,他不忍对叔叔下手,只是派宦官侯泰带着诏书去质问朱高煦。结果,朱高煦强硬回怼:
“永乐中信谗,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徒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所欲。”
朱高煦的意思是说:永乐年间,朝廷削我护卫,将我迁到乐安州。洪熙时期,朝廷用锦帛收买我,我岂能受你们摆布?你且回去告诉朱瞻基,让他把夏原吉等奸臣绑起来交给我,我再和他慢慢计较!
从朱高煦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朱高煦不仅对自己的父兄充满怨怼,还大言不惭,认为朱瞻基绝不是自己的对手。
尽管如此,朱高煦造反的窗户纸当时并没有被完全捅破,因为侯泰不过是一介宦官,他回京后,不敢据实以告,朱瞻基仍不相信朱高煦已经造反。
根据《明史·张辅传》记载: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朱高煦知道,若要造反,京城没有人相应是不行的。朱高煦派人进京联系英国公张辅,希望张辅能够辅佐自己成就大业。
事实证明,朱高煦有着乃父一样的机会,但没有乃父的脑子。因为他的这一步棋非常不高明。
张辅是张玉之子,因平定安南有功,被朱棣封为英国公。在永乐、洪熙年间,英国公张家的地位已经超过魏国公徐家,称得上是朝廷第一勋贵。朱高煦这个时候寄希望于张辅,无疑是一步臭棋。
试想:张辅已经是明朝第一勋贵,即使他冒着巨大风险帮助朱高煦造反成功,朱高煦又能给他什么呢?所以,老成谋国的张辅在接到朱高煦的书信后,第一时间冲向皇宫,将朱高煦造反的罪名坐实。
朱瞻基在拿到证据后,第一时间召集张辅、杨士奇,夏原吉、杨荣等人商量,张辅的意思是“陛下只要给我两万兵马,我便能将朱高煦活捉”。但是,“三杨”之一的杨荣却不这么认为,杨荣分析形势,最终给出四个字的建议:御驾亲征!
杨荣为什么一定要劝明宣宗御驾亲征?这是有深度原因的。27年前,靖难之役爆发后,南军之所以失败,本质上还是建文帝偏信耿炳文和李景隆等人。所以,同样是藩王之乱,这一次,皇帝谁也别信,御驾亲征才是最好的良方。
事实证明,杨荣是正确的,因为朱瞻基的御驾亲征,这场战争很快平定。《明史》记载:
及闻亲征,始惧。时有从乐安来归者,帝厚赏之,令还谕其众……前锋至乐安,高煦约诘旦出战。
朱高煦看似志在必得,实际上是个色厉内荏之徒,他听闻朱瞻基竟然亲自前来,在气势上先弱了几分。接下来,有叛军投降了朝廷,被朱瞻基厚赏,朱高煦军心登时大乱,一时间,很多将领弃城逃走,主动投奔朝廷,大战未打,朱高煦身边的将领已经走了一半。待朱瞻基来到乐安城北,朱高煦只得关闭城门,不敢出战。
接下来,朱瞻基下令围而不打,继续施展攻心计,城内叛军自知不是朝廷的对手,竟然打算活捉朱高煦献给朝廷,以图戴罪立功。朱高煦大惊失色,只得烧毁信件,选择逃跑。在逃跑无望之后,朱高煦果断认怂,宣布投降。
很多人喜欢把“朱高煦之乱”和“靖难之役”相提并论,实际上,笔者认为,不管是从战争规模还是从发起战争的藩王的能力来看,前者和后者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朱高煦被抓后,群臣上奏要杀之,朱瞻基将大家的奏折拿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罪臣罪该万死,一切都听皇上旨意。”
在班师回朝之前,朱瞻基并没有杀掉二叔,只是下旨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押回京城看管。所有参与叛乱的主谋皆被处死,余则不论。
在《明史》等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朱高煦的最终结局,但是在《国朝献徵录·汉庶人传》中,朱高煦之死颇为另类,书中记载: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
意思是,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到牢里去看望二叔朱高煦,待朱瞻基离开时,朱高煦突然伸腿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不已,认为二叔其心可诛,于是命人取一口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勇猛异常,差点顶缸而出。朱瞻基怒火中烧,下令在铜缸外生火,可怜明朝初代汉王朱高煦,最终被活活烤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3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