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掠夺周边的所有马匹,设前后左右中五军,密谋造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22:1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联合山东都指挥使靳荣。《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御史李濬以父丧家居,高煦招之,不从,变姓名,间道诣京师上变。帝犹不忍加兵,遣中官侯泰赐高煦书。

意思是,当时,朝中有一位官员名叫李濬,因丧父在家丁忧,朱高煦派人招揽李濬共谋大事,李濬没有答应。后来,李濬改名换姓,从朱高煦手中逃脱,走小路逃到京师,将朱高煦叛乱的事情上报给了朱瞻基。朱瞻基的表现和当年建文帝如出一辙,他不忍对叔叔下手,只是派宦官侯泰带着诏书去质问朱高煦。结果,朱高煦强硬回怼:

“永乐中信谗,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徒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所欲。”

朱高煦的意思是说:永乐年间,朝廷削我护卫,将我迁到乐安州。洪熙时期,朝廷用锦帛收买我,我岂能受你们摆布?你且回去告诉朱瞻基,让他把夏原吉等奸臣绑起来交给我,我再和他慢慢计较!

从朱高煦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朱高煦不仅对自己的父兄充满怨怼,还大言不惭,认为朱瞻基绝不是自己的对手。

尽管如此,朱高煦造反的窗户纸当时并没有被完全捅破,因为侯泰不过是一介宦官,他回京后,不敢据实以告,朱瞻基仍不相信朱高煦已经造反。

根据《明史·张辅传》记载: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朱高煦知道,若要造反,京城没有人相应是不行的。朱高煦派人进京联系英国公张辅,希望张辅能够辅佐自己成就大业。

事实证明,朱高煦有着乃父一样的机会,但没有乃父的脑子。因为他的这一步棋非常不高明。

张辅是张玉之子,因平定安南有功,被朱棣封为英国公。在永乐、洪熙年间,英国公张家的地位已经超过魏国公徐家,称得上是朝廷第一勋贵。朱高煦这个时候寄希望于张辅,无疑是一步臭棋。

试想:张辅已经是明朝第一勋贵,即使他冒着巨大风险帮助朱高煦造反成功,朱高煦又能给他什么呢?所以,老成谋国的张辅在接到朱高煦的书信后,第一时间冲向皇宫,将朱高煦造反的罪名坐实。

朱瞻基在拿到证据后,第一时间召集张辅、杨士奇,夏原吉、杨荣等人商量,张辅的意思是“陛下只要给我两万兵马,我便能将朱高煦活捉”。但是,“三杨”之一的杨荣却不这么认为,杨荣分析形势,最终给出四个字的建议:御驾亲征!

杨荣为什么一定要劝明宣宗御驾亲征?这是有深度原因的。27年前,靖难之役爆发后,南军之所以失败,本质上还是建文帝偏信耿炳文和李景隆等人。所以,同样是藩王之乱,这一次,皇帝谁也别信,御驾亲征才是最好的良方。

事实证明,杨荣是正确的,因为朱瞻基的御驾亲征,这场战争很快平定。《明史》记载:

及闻亲征,始惧。时有从乐安来归者,帝厚赏之,令还谕其众……前锋至乐安,高煦约诘旦出战。

朱高煦看似志在必得,实际上是个色厉内荏之徒,他听闻朱瞻基竟然亲自前来,在气势上先弱了几分。接下来,有叛军投降了朝廷,被朱瞻基厚赏,朱高煦军心登时大乱,一时间,很多将领弃城逃走,主动投奔朝廷,大战未打,朱高煦身边的将领已经走了一半。待朱瞻基来到乐安城北,朱高煦只得关闭城门,不敢出战。

接下来,朱瞻基下令围而不打,继续施展攻心计,城内叛军自知不是朝廷的对手,竟然打算活捉朱高煦献给朝廷,以图戴罪立功。朱高煦大惊失色,只得烧毁信件,选择逃跑。在逃跑无望之后,朱高煦果断认怂,宣布投降。

很多人喜欢把“朱高煦之乱”和“靖难之役”相提并论,实际上,笔者认为,不管是从战争规模还是从发起战争的藩王的能力来看,前者和后者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朱高煦被抓后,群臣上奏要杀之,朱瞻基将大家的奏折拿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罪臣罪该万死,一切都听皇上旨意。”

在班师回朝之前,朱瞻基并没有杀掉二叔,只是下旨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押回京城看管。所有参与叛乱的主谋皆被处死,余则不论。

在《明史》等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朱高煦的最终结局,但是在《国朝献徵录·汉庶人传》中,朱高煦之死颇为另类,书中记载: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

意思是,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到牢里去看望二叔朱高煦,待朱瞻基离开时,朱高煦突然伸腿将朱瞻基绊倒。朱瞻基大怒不已,认为二叔其心可诛,于是命人取一口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勇猛异常,差点顶缸而出。朱瞻基怒火中烧,下令在铜缸外生火,可怜明朝初代汉王朱高煦,最终被活活烤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3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历史:杨士奇从幼年孤苦到内阁首辅的逆袭人生
...炽的误会。杨士奇兢兢业业,辅佐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一、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江西泰和县人,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出生
2024-01-09 18:42:00
杨荣谏言平叛乱,明智决策定乾坤
...中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臣。尤其是在宣德朝,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杨荣的个人威望在朝中达到顶峰。在朱瞻基刚刚继位之初,对于杨荣这样一位前朝忠臣,给予很大的尊重,将其提拔为太常
2024-02-12 10:12:00
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朱瞻基,即明宣宗,号长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在位共十年。他是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
2024-06-23 22:10:00
大明皇位争夺战:朱高煦的反叛与朱瞻基的应对策略
...老迈的朱棣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立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为皇太孙。朱棣此举一方面是想,让皇位在朱高炽一脉平稳传承三代。一方面是想借此警示朱高煦:你就做个逍遥的藩王吧,不要再想
2024-03-21 06:19:00
明宣宗朱瞻基:稳定朝政的能手与智勇双全的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其父是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一不小心胖死的那个),母亲是张太后。朱瞻基朱瞻基自幼就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与赏识,在永乐九年,也就是公元1411年就被立为皇
2023-10-13 14:55:00
同是皇太孙,都被“清君侧”,朱瞻基为何能碾压堂叔朱允炆
大明王朝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建国,到明宣宗朱瞻基,就像是一个轮回。因为不停的有相似的事情发生,仿佛是在上天特殊的安排,也像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和儿子朱棣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但是论看人
2024-06-12 16:16:00
明宣宗朱瞻基在历史上能力被严重低估
...皇帝中文武双全的一世英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明玄宗朱瞻基就是其中之一。本期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历史上能力被严重低估的明宣宗朱瞻基。一三九九年三月,朱瞻基出生于北平燕王府,就在他
2023-02-21 20:32:00
明宣宗朱瞻基:文如李世民,艺赛宋徽宗,他是好皇帝,却毁了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这位皇帝的历史评价,总是让人又爱又恨。有人说,他的文采堪比李世民,艺术修养比得上宋徽宗,堪称一个“全能型”帝王。但他能登顶,也能翻车。他治国理政不差,可偏偏做了一件
2024-12-03 09:47:00
汉王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出生于贵胄之家但受其父所累
...心思又活络起来,似乎自己又有机会登大位了。然而宣宗朱瞻基的手段远甚于自己的父皇,御驾亲征直接在乐安擒获了朱高煦。而且宣宗的心也比自己的父皇狠毒,他并不愿意朱高煦在囚禁中度过余
2023-02-20 20: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