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4 21:07:00 来源:阿宅社会

今天9时45分

上海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这是上海今年第三个

高温橙色预警!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7℃,请注意防范强高温对工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确保生产、消防、用电等方面的安全。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今天“小橙”提前3小时上岗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今天早晨9点,全市大部的气温普遍来到了33度+,相对“清凉”的依然是东南角的临港等地。看起来今天的气温比昨天还要略高一点。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这是第几个高温天呢?

上海天气:应该是第9个了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明后天还会是高温!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酷热体感在本周五达到巅峰,最高可达38℃,甚至有冲击39℃的可能。周六起,副热带高压东撤到海上,高温略有缓解,最高气温下降至34℃左右,但最低气温依然有29℃左右。大家熟悉的夏日午后雷雨也将频繁出现,防暑、防雨两手都要抓!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当前气温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高温、高湿天气来袭,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9时55分分区预警

上海今年三伏天将持续40天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从7月11日起,今年40天加长版三伏天正式开始。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高温、高湿天气将频繁出现,北方“炙烤”、南方“桑拿”的酷热模式开启。三伏天里,如何养生备受关注,而这些养生谣言要澄清:

谣言一:感觉中暑时还可以“再坚持坚持”

今夏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或将超过40℃。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热射病”风险也在增加。很多人感觉闷热、头晕时会“再坚持坚持”,但这样做可能会要命。7月2日,北京一导游因热射病去世。当时,他在高温下带团游览颐和园近2小时。事后,其同事回忆,该导游在带领研学团进入颐和园1小时后就已经感觉到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他依旧坚持把团队的学生带上了园外的大巴车。

很多人误认为,在刚刚感觉不舒服时可以“再坚持坚持”,殊不知,暑热带给身体的伤害不是持续累积的,当暑热超出了自身调节能力,身体就会顷刻到达“崩溃点”,出现晕倒、抽搐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亡。头晕是中暑早期最早的表现,此时颅温已经升高了。因此,如果感觉头晕、突然蔫了、没精神,千万不能想着挺一挺再休息。此时,应迅速到阴凉处躺平、休息,适当喝点凉水,10-30分钟后若还没缓解,要及时就医。

谣言二:防暑降温只需关注温度

事实上,相比高温,高温高湿天气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暑。“感觉热”和“温度高”是两回事。天气预报的温度只是空气温度,而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叫“体感温度”,是气温、风速、湿度等综合影响下,身体感受到的温度。当湿度增加时,体感温度会明显增加。比如,当气温为32℃,湿度为30%时,人的体感温度大约为32℃;当气温依然是32℃,而湿度升高到60%时,体感温度会接近38℃;而当气温升高到35℃,湿度同样为60%时,体感温度可高达45℃!因此,除高温天气以外,高温高湿天气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暑。

因此,防暑降温,除了要避高温还要避高湿。避免烈日照射,不在高温或烈日下过多活动,在湿度大的天气里减少活动,有意识地控制环境中的湿度,适当开启空调“除湿”功能或除湿机。

谣言三:开空调就不开窗通风

高温天气让不少人开启了全天候的空调模式,关窗闭户在室内猛吹空调,但长时间待在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反而更易中暑,而且只开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也更容易致病。

夏季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应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避免在空调出风口吹风,出汗后应避免直接吹风,避免颈肩肌肉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至30分钟。即使是夏天,夜晚开窗睡觉也不要让风直吹。

谣言四:伏天只吃果蔬、冷饮可减肥

天气闷热,不少人天天以青菜瓜果和冷饮为食,但这种做法并不健康。只注重蔬菜水果,难以满足人体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多种基本营养需求。夏季气温高,人体代谢速度加快,蛋白质消耗量大增。如不及时补充蛋白质,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体质下降。夏季人体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大量食用冷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夏季也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夏季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在70克-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瘦肉、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此外,人在夏季出现的疲倦、食欲不振等不适还可能与缺钾有关。因此可多吃富含钾的大葱、芹菜、毛豆、草莓、杏等新鲜果蔬。冷饮要适量饮用,可以喝些酸梅汤、绿豆汤、金银花茶、薄荷茶或柠檬茶,但不要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不要贪凉。

谣言五:夏季锻炼要坚持到大汗淋漓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理念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不少人认为要坚持锻炼到大汗淋漓才能养生。夏季环境温度升高,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大量出汗。正常出汗有助散热、新陈代谢、保持体温稳定,汗液蒸发能够带走大量的热量,因此,出汗是人体解暑降温效率最高的方法。但出汗量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容易引起心脏病、脑梗等,中老年人一定不要在盛夏时节过度运动。

在暑热天气里锻炼,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促进汗液排放。一个成年人每天从皮肤汗腺排出的水分大约在500毫升以上,高温和运动时排汗量会更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夏季出汗后要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判断水是否喝够了,可观察小便颜色:呈浅柠檬色,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清澈无色,应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呈棕黄色,则需要及时补水。此外,刚运动完切记不要马上洗冷水澡。出汗后身体毛孔张开,血液处于高速循环状态,立马洗澡会对身体和皮肤造成伤害,应等汗收了再用温水冲澡。

谣言六:不出汗就能避暑养生

出汗时汗黏黏的、有异味,人不舒服,还会弄脏衣服。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设法不出汗、少出汗,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不运动或用止汗露,但这样做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其实三伏天里出出汗是人体最好的"补品",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出汗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功能,改善循环。适当出汗还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和热毒,人也变得精神抖擞。

因此,每天要给身体一些主动出汗的机会,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当环境不是特别闷热时,应关掉空调电扇,享受大自然最真实的温度。三伏天养生虽以避暑为主,但也要进行适量运动,伏天锻炼时要避开高温,在阴凉的地方、凉爽的时间进行,可快走1个小时、慢跑30分钟或游泳30分钟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今日入伏:三忌、三宜,澄清三伏天的5个养生谣言
...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不适合晨练。澄清三伏天的5大谣言每年入伏,都有一些人盲目养生,以下针对常见的几大谣言进行澄清: 1.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当天气热时,比如三伏天,人出汗是
2023-07-11 08:24:00
今日辟谣(2023年7月20日)
2023年7月20日谣言:扫描二维码领取“高温补贴”? 真相:伴随着连日高温天气,各大单位开始陆续发放高温补贴,但此时,一种新型谣言骗局也出现了。例如,骗子会发送一封备注为“领
2023-07-20 22:04:00
今日辟谣(2023年7月12日)
2023年7月12日谣言:杭州因举行亚运会将于9月10日至25日放假? 真相:近日,有网友发帖提问“杭州亚运会到底放不放假”。对此,有答主称“根据杭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告,杭
2023-07-12 20:44:00
...气最容易生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引发旧疾。在阴晴不定的“三伏天”,老年人该如何调养身体、修身养性,一起来听听浙江省中医院皮肤整形美容科主治医师林
2023-07-29 09:17:00
大暑养生,得要从这些细节出发
...的时间,那么如何才能安然无虞的度过大暑呢?很多注重养生的朋友,已经开始收集相关的养生妙招,希望自己可以在大暑节气,不被外界的高温所困惑。大暑养生,得要从这些细节出发1、做好防
2023-11-10 09:49:00
热在三伏!2024加长版三伏天开启,大数据看哪里三伏高温最多
...最低气温都在26℃以上,热意贯穿全天。“三伏天”科学养生 避开这五大误区“三伏天”防暑降温是重中之重,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但并非适合所有人,避开以下五大误区,助你科学养生。
2024-07-15 13:40:00
燥热难耐!济南连续高温,中医养生推荐吃这些食物
...到达36℃。夏至时节,面对燥热难耐的天气,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呢?不妨听听中医的建议。多食用消热利湿食物冬瓜、莲叶、薏米烧汤喝《内经》指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
2023-06-25 17:08:00
大量饮水、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应对高温健康养生有诀窍
...时节。昨日入伏,市民网友间开始流行起一种“零成本”养生方式——晒背。这种养生方法真的靠谱吗?晒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昨日,记者就此走访我市多家医院的中医科,请医生解答。晒背,
2023-07-12 10:42:00
...高温的影响比较小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三伏天养生做好“8个一”一个温度——26℃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
2025-07-19 00:0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服务细节暖人心 锦旗彰显农行情
鲁网10月31日讯近日,一面印着“服务热情周到,业务精湛高效”的锦旗送到农行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支行,市民赵先生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
2025-10-31 12:19:00
博兴农商银行:一袋“霉变”辛苦钱 一场暖心“复活记”
鲁网10月31日讯10月22日清晨,一位满面愁容的大姐提着沉甸甸的塑料袋,急匆匆地走进博兴农商银行纯化支行营业大厅。原来
2025-10-31 14:10:00
广西防城港交警:一小客车与重型半挂牵引车发生碰撞 致5死1伤
中国网10月31日讯据“防城港交警”微信公众号消息,防城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发布警情通报:10月31日,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
2025-10-31 14:25:00
休宁县烟草专卖局:精益管理见微知著促增效
精益管理首先是一场意识革命。休宁县烟草专卖局通过张贴节能标识、开展主题活动、将能耗指标纳入三级考核等方式,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
2025-10-31 14:55:00
鲁网10月31日讯近日,蒙阴农行岱崮支行迎来了一位情绪激动的客户。这位客户因银行卡被扣款600元,误以为是银行的原因,心中满是疑惑和不满
2025-10-31 14:56:00
近期,景德镇一位“鸡排主理人”意外走红网络,他的摊位前,游客排起长队,不为名瓷古窑,只为六块钱的鸡排和摊主金句频出的“情绪价值”
2025-10-31 15:01:00
客聚三秦 侨连五洲——“长安与唐人街对话”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部署。2025年于10月31日
2025-10-31 15:34:00
小叶医探 | 胎心监护反复异常,元凶竟是罕见脐带“双真结”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名怀孕35周的准妈妈在产检中发现胎心监护反复异常,背后元凶竟是脐带上两个方向相反的真结,这一罕见的“隐形杀手”随时可能夺走胎儿的生命
2025-10-31 16:30:00
大皖新闻讯 购买10万元黄金后竟要快递至垃圾桶旁?近日,芜湖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接到辖区金店报警,成功拦截一起“邮寄黄金”刷单诈骗案
2025-10-31 16:30:00
暖心!公交司机冒雨救人,三位乘客“追到”公司送表扬信
鲁网10月31日讯近日,荣成公交集团客运物流站迎来三位特殊的访客——经常乘坐公交的孙阿姨和她的两位老姐妹。她们专程前来
2025-10-31 16:47:00
大皖新闻讯 秋日深夜,芜湖市繁昌区某工厂外围,一道鬼祟身影翻入围墙,熟练剪断车间电缆、迅速卷起装袋……近日,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通过所队联动
2025-10-31 17:05:00
滨州:社区康复有“蜡”招!家门口的蜡疗,帮居民解疼痛、焕活力
鲁网10月31日讯“以前膝盖一疼就不敢动,做了几次蜡疗,现在走路利索多了!”在滨城区梁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刚结束蜡疗的王先生一边收拾东西
2025-10-31 17:25:00
鲁网10月31日讯日前,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所属“北海救111”轮载着石岛人民医院两名医护人员,历经约9小时、往返航行逾100海里
2025-10-31 17:26:00
近日,三明市建宁县气温持续走低,山区电网即将面临严峻覆冰风险。为防范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保供风险,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提前谋划
2025-10-31 17:35:00
“龙亭2回福芦分线014#杆发现紧急情况!大小瓷瓶掉落,导线搭落在杆塔上,需立即处置!”10月28日,国网福清市供电公司龙田供电所无人机飞手余叶洪操控无人机开展日常线路巡检时
2025-10-31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