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它们都有用吗?据《解放日报》报道,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此类视频都是“伪科普”。
近视能逆转吗?权威医生早已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近视不可治愈,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那么“逆转近视”类的内容为什么还会大行其道?推广者无外乎看中两点——流量和收益。从报道来看,一些深谙平台推广机制的“伪科普”博主,利用大众对近视的关心,刻意设置议题、炒作话题,通过“标题党”等发布不实信息博眼球、用“算法”赋予相关内容更多的曝光度,以此来“收割”流量,甚至“带货”获利。
科普之益,在于其真。医疗类“假科普”不仅传播虚假信息,还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误导、延误治疗时机,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委就曾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制作、发布和传播的健康科普信息应经由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编写与审核,并符合有关要求;同时,宣传、网信、广电等部门将会同卫生健康、中医药等相关部门,引导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加强对发布和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信息的审核,及时删除虚假健康信息,防止误导群众。
徒法不足以自行。针对“伪科普”短视频在网上大行其道,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重拳出击,对于制作者要追根溯源、依法严惩,同时深挖背后的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依法让其付出应有代价。当然,各大平台也要加强内容管理、履行社会责任,优化科普类短视频推送机制,从技术上斩断“伪科普”的出路。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针对网络热点及时提醒纠偏,防止民众轻信“伪科普”。
只有综合施治、“打防”结合,才能“扶正祛邪”,让医疗科普回归本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