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人物速写
编者按
刘燕红的故事最先是从朋友那里听到了。一直想见见刘燕红,但没能兑出时间。石楼一次采访,时间比较宽松,就托朋友约了刘燕红。
再次听她的故事,而且由她本人自己讲述,又是另一番感觉。时而擦拭泪水,时而绵绵一笑,刘燕红不禁让记者心里一阵发酸。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平凡女人,为女、为妻、为母,但给人过多的是痛心、怜悯,甚至有对命运的嘶嚎。
读懂刘燕红,更读懂了她对生活的坚持,对人生的执着。
刘燕红不图所求,只图身边的亲人安然无恙,只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个女人有时候也想活出个样来。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王雅妮
太阳刚过山头,石楼县万佳超市内早已是人来人往。刘燕红一边清理货物,一边与记者闲聊。
头发梳成小马尾,上身一件白色简约西服,整个人看上去简单、干练。因为出生农村,再加上在家排行老二,刘燕红为自己开发的农产品注册商标时,起了个顺口的名字“山里的二妹子”。这样一来,石楼人知道刘燕红,也熟悉这个“二妹子”。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女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回顾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刘燕红在骨子里时时处处表现出“爱折腾”。
“爱折腾”,就是这简简单单三个字成为了刘燕红一路坚持下来的信念。
(一)
刘燕红不服命,医院已经为丈夫下了病危通知书,但她依然坚持,硬是让丈夫度过了一段奢侈的天伦之乐。
一个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嫁一个好老公。刘燕红算是最幸福的,她找到了一个自己愿意相知相守的伴侣,然而这段姻缘因为丈夫突发的一场大病终究没能延续下去。
刘燕红与丈夫霍玉平是同一个村子,从小一起长大,村中的河流边、挂满红枣的枝头下都曾留下他们嬉戏、追逐的童年,中学时,青春萌动间,霍玉平的机敏聪慧,赢得刘燕红的倾心,两个人中学毕业后,因为身居两地,经过一年多的书信往来,最终走到了一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年初,丈夫却被检查出“非典型性脑瘤”,这种病就是老话常说的脑瘤偏恶性化。面对噩耗,刘燕红大脑一片空白。她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爱人还那么年轻,怎么会患如此严重的脑瘤呢?但残酷的现实使她没有更多伤感的时间,经过省城医院治疗后作了脑瘤切除手术。手术后接着就是伽马刀照射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当年7月,刘燕红带着丈夫来到北京更大的医院。
经过专家会诊,丈夫被第二次推进手术室。手术后的几天里,丈夫的状态从明显好转到再次昏迷、送进重症监护室,刘燕红与丈夫咫尺距离,但她却只能孤独守候在走廊尽头。
时间已经到了年底,深夜的医院走廊彻骨的寒冷,但刘燕红却浑然不觉,守望中、徘徊中,她回想着与丈夫的过往点滴,时不时擦拭着眼泪。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燕红的回忆,医生表情凝重的递给她一张单子,白纸上赫然写着病危通知书,那之后的两天时间,第二次、第三次的病危通知接踵而至。“你丈夫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听着这句话,刘燕红还是不相信这一切。家里的亲戚朋友赶来了,大家商量决定,趁丈夫一息尚存,将其带回石楼家中,到时候也好按当地风俗土葬,这是一大家子能为丈夫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从北京回石楼的救护车上,刘燕红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自己的丈夫。她多么希望救护车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不要停下来,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守住丈夫的命。
进入石楼县城的那一刻,刘燕红突然改变主意,没有按原计划回村,而是要求司机把车直接开往县医院。她知道那些插在丈夫身上的管子是维持生命的希望,一旦回到村里,拔下这些管子,丈夫就真的没救了。
亲戚朋友拗不过刘燕红。刘燕红的坚持也最终让丈夫醒了过来,那一刻,刘燕红的泪水止都止不住。这之后,丈夫的病多少有些好转。2011年,刘燕红和丈夫有了儿子,还在坐月子期间,她就下了床,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经营起了自家的小卖铺。
噩运最终没能躲过去。2013年,丈夫因脑瘤复发做了第三次大开颅手术,术后样本化验,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刘燕红携样本只身前往北京做最后的鉴定。然而北京和太原两家医院的权威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恶性肿瘤。
“那个时候孩子想吃根火腿肠都得考虑再三。两个小孩特别懂事,觉得要节省每一分钱,为爸爸治好病。”
2016年,丈夫霍玉平还是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刘燕红。丈夫走的那天,刘燕红一个人呆在那里,没有言语,有的只是眼泪。
(二)
丈夫的离开一度让刘燕红萎靡不振,但骨子里的坚强让她又振作了起来,瘦弱的肩膀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丈夫得病8年欠下50余万元外债需要还,两个孩子需要养,刘燕红想办法找出路。
2015年,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债务加身的刘燕红被确定为精准贫困户。“那段时间,帮扶干部一次次来我家里送米送面,嘘寒问暖,不断地鼓励我。”刘燕红满怀感激地回忆到。2016年,刘燕红被列入易地搬迁户,得了县城60平方米的一套移民房,从原来的农村土窑洞搬进了县城的楼房。常年在外打工租房子住的刘燕红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一开始是很担心的,担心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生活压力大,可身边很多人帮我出谋划策,在大家的鼓励下搬到了县城。”在自己不断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不久刘燕红经营起了“万佳超市”,开启了创业脱贫之路。“刚开始反对我创业的人也不少,可我不服,就算是赔钱我也得试试。”刘燕红坚定地说。
2017年正月的一天,刘燕红给两个孩子包饺子,一边包一边想着新的出路,说干就干,就这样开始了纯手工饺子的新营生。刘燕红回忆自己十多年来都没睡过午觉,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得起床调制不同味道的饺子馅。刚开始包饺子需要手工切葱,把两个孩子呛得眼泪直流,就只能等到孩子睡觉后,自己关上门切,就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因为饺子味道可口、分量足,很快刘燕红的手工饺子就在当地群众赢得了口碑,打开了市场,站住了脚跟。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刘燕红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就把村里的贫困户姐妹叫到店里帮忙,大家伙一起创业。店铺前面是超市,后面住人,二楼又是包饺子,每天虽然累但好在有希望。经过两年的“战斗”,刘燕红还清了外债。如今,“刘燕红手工水饺”在石楼当地卖得很火爆,喜欢吃刘燕红饺子的人越来越多。从做饺子用的肉、菜、面、油及各种佐料的精挑细选,到洗、切、剁、包、煮每一道工序,刘燕红都力求做到完美。从一开始的单一馅到慢慢地不断创新,推出牛肉馅、羊肉馅、野菜馅等十几个品种的特色农家风味饺子。顾客对饺子蘸料的连连称赞也让刘燕红开创了新的产品,那就是做辣椒酱和西红柿酱,为坚持做无添加的酱料,刘燕红回到农村种植辣椒和西红柿。“小地方也要让大家吃的放心”,为了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刘燕红一次又一次来回奔波。
一个女人经营一个超市不容易,但刘燕红就是爱折腾,又一次的折腾让她的饺子生意也有了市场,让跟随她的一些妇女姐妹们有了赚钱的门路。
(三)
也该歇一歇了。
就在大家以为刘燕红就要好好歇一歇喘口气的时候,“爱折腾”的她一直思谋着今后的大生计,把目光投向了绿色农产品上。“去地里挖苦菜的时候,就想到自己可以加工苦菜,这样城里人也能吃到健康美味的营养苦菜。”刘燕红说,刚开始是从网上买种子,可长出来却是油麦菜,2018年没有试种成功,于是2019年就改变方法,去地里把野菜采摘回来,然后摘根进行培育,秋季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培育成果。这些年刘燕红在村里种植蔬菜,而且还办起了加工厂,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现在已经走上了苦菜、西红柿、辣椒、槐花、红薯等多种农产品种植和加工。
苦菜虽苦,但刘燕红现在心里甜着。看着5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自己的加工厂以及越来越多父老乡亲开始脱贫,刘燕红充满干劲和拼劲。
“想这些年一路走来,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大家的帮助,让我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助咱穷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刘燕红一直心怀感恩,2017年加入了爱心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利用自己理发技能义务给老百姓理发,无论平日里多忙,刘燕红六年来一直坚持每月走村入户给老人们免费理发。多次荣获“吕梁市优秀志愿者”“吕梁市孝老敬亲青年楷模”等奖项,还在多个创业比赛中获得奖项。
岁月和磨难赋予如今44岁的刘燕红坚毅的眼神、自信的笑容和干练的气质。谈到今后,刘燕红想把农产品做的更好更精细,把营养、美味、健康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的生活。
人就应该有一股折腾劲,刘燕红对自己如此,对生活如此,对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心劲也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