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5 18:23: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9年前的7月,遵义海龙屯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其历史文化价值及其考古成果的细节,倍受世人关注。

2012年4月,现任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时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飞开始主持海龙屯遗址的考古发掘。他带领一群年轻的考古队员进驻海龙屯,前前后后在囤上住了10年。

还原新王宫格局

“刚上山的时候,面对这么大一座山,工作从哪儿开始呢?颇有望洋兴叹之感。”李飞回忆。几经考虑,考古队选择新王宫作为突破口。他们对新王宫这个区域进行了连续3年不间断地发掘,同时也对周边很多地方进行了调查,有很多重要发现。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新王宫。

民间传说海龙屯新王宫的修建是由于以前的老王宫缺水,所以土司就把他的办公地点迁至新王宫。通过考古发掘,李飞和考古队员们发现新王宫确实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兴建的一处土司衙署。它的总共面积约2万平方米,格局非常清晰:通过中轴线,往上就是大门,然后是仪门,左右是东、西两厢,中间有院子,再往后是大堂、二堂。这一部分没有任何文字上的记载,但通过明代衙署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加上每一栋房子在整个遗址当中的位置、结构,结合里边出土的遗物,仍可以大致还原它在当时的功能。1600年农历六月初六早晨,土司杨应龙在新王宫内上吊自杀,自杀的地方是土司卧房。

李飞认为,杨应龙重修海龙屯,应是在固有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现存海龙屯的整体格局可能在南宋末年始建时便已奠定。它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城池有许多共通之处。最外是环绕的城墙,古代文献中称其为大城。东城垣自顶端逶迤而下,由城之东北向南包抄,在东南角与悬崖相接,利用山险形成类似瓮城的环闭空间。另建有小楼、仓库、水牢等,囤前设有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海龙屯的构造就像萝卜的‘卜’字,斜插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朝天关和飞凤关。

考究的青花瓷片

从新王宫的厨房里出土的青花瓷片一共有1万多片,考古队员们对绝大多数瓷片的出土位置进行绘图和编号记录,进入室内后按编号进行拼合,一共修复出200多件相对完整的瓷器。由此也通过考古学的手段还原了房屋因战火而坍塌,瓷片四溅一瞬间的情景。

出土文物修复的过程很漫长,有些碎片再也找不到了。这间厨房里出土的瓷器,绝大多数是来自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其中有一部分瓷器是官样瓷器,做工非常考究,里面出现了五爪龙纹这类的纹饰,是“官搭民烧”器。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最令李飞难忘的一件文物是公道杯,出土时是外壁写满铭文的几块碎片,一直堆积在文物架上。一天,李飞想证明公道杯利用的虹吸原理,于是找了个一次性杯子,在底部钻了个孔,插入喝牛奶的U形软管,往杯里注水,一点点倒,都盛在杯子里,而一旦水没过U形管的上端,水瞬间就流空了。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把这个公道杯修复了起来。中间端坐的老人身体内就是一根U形管,开的两个孔一个在老人的底部,一个在杯子的外底,形成高低落差。当水没过老人的肩膀,水就慢慢流空。

“这件明万历年间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虽然因缺失过多而有一点缺憾,但不影响这件文物的价值,更不影响我们从中体味‘谦受益,满招损’的人生哲理。”李飞说。

美食美器,享受生活

海龙屯被攻破之际,火烧一空。记录在案的是,官军缴获的“贼之家财”多为铜鼓、盔甲、鞍鞯、刀剑等。瓷器因为无人理睬,反而为今天留下了数万片青花瓷残片,其中有松、梅、竹、菊、兰、莲、桃、龙、凤、鹤、狮、虎、豹、狐、鱼、仙人、高士、远山、屋宇、亭榭的图影,细腻精美。根据器底年款,新王宫内所出青花瓷最早产于宣德年间,最晚是万历年间。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碾坊湾。

出土的青花瓷片中有一批署“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器物,考古工作者将碎瓷逐一清洗、晾干,再按纹饰分作若干类,一片片缀合。这是极其考验耐心的智力拼图。李飞说:“我曾花费3天时间细细拼合一件绘有凤凰图案的精美高足杯,硬币大小的数十片青花,均仅有一个位置属于自己,须将其严丝合缝地放回原处。青花瓷碎片上确有许多龙凤图案,这是规制和装饰上僭越之嫌的证据,还是偏安一隅的土司应有之物,尚难断定。”

住在海龙屯里的土司吃什么?据李飞介绍,在新王宫的清理过程中发现了3处厨房遗迹,砖砌的灶台已残破不堪,若非四围散落的灶灰、炭屑、破碎的器皿以及经过琢磨的精美石盆,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是厨房。“在一个房间里,除上述物件外,灶台旁还发现了铁锅碎片,其形制与今天的带把炒菜锅相同。我们还发现了残留的食物,大米、小米、黄豆等,更多的美味唯有借助对器皿上或偶尔溅落于地的残余物进行分析识别后才能知晓。”考古工作者们已提取了厨房内所有土壤的样品,以便检测后尽可能复原400多年前土司舌尖上的美味。从考古角度而言,这些发现可以成为“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的重要课题。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考古,复活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

绣花楼。

土司自然也要喝酒品茶,享受生活的。厨房紧邻之地可能为土司寝宫,内中许多器皿精美雅致,只有新王宫的主人才能受用。“从餐具看,土司餐桌上美酒自是不可或缺,饰有龙纹的高足杯、带流的执壶正是为此准备的。泡菜坛子则表明,腌制食品也是不可少的。还有许多较酒杯略大的杯子,可能为茶具。酒足饭饱,在茂林修竹间的阁楼里品茗下棋,再惬意不过……”李飞从考古人的视角,还原着土司在海龙屯里的生活画面。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赵怡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 | 海龙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
9年前的7月,遵义海龙屯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沉睡了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古迹,呈现在世人面前。 该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
2024-07-15 18:23:00
一砖窥千年|贵州·海龙风云起,险峻间觅土司遗城
...稿件、部分视频素材均由AI生成)【延伸阅读】《文化,中国行!一砖,窥千年!11地媒体AI联动带您感知文化的力量》《一砖窥千年|贵州·海龙风云起,险峻间觅土司遗城》《一砖窥千年
2024-05-18 14:14:00
...学界惊叹的黔北宋墓。”海龙屯考古再现400多年前土司的生活方式9年前的7月,遵义海龙屯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
2024-07-19 06:21:00
天眼影像 |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镜头里的10年
《历史丰碑——海龙屯》2013年5月12日 申家信 摄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娄山关的隘口,三十六步天梯的石阶上便镀满了700年的光阴。10年前的7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槌声在德
2025-07-04 22:23:00
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申遗成功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汇川区举行
多彩贵州网讯 7月3日,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申遗成功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汇川区海龙屯景区举行。发布会就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申遗成功十周年保护与利用成果情况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世界文化
2025-07-03 16:55:00
【文化中国行】现场直击!2024海龙屯LEAF PARTY现代音乐派对全国总展演火热进行中~
多彩贵州网讯 近日,Leaf Party现代音乐派对2024全国总展演在海龙屯土司小镇开演。走进小镇,一个色彩炫丽的演出舞台映入眼帘。赛前,工作人员忙着调试音响设备,参赛选手抓紧
2024-08-12 23:13:00
文化中国行|玛瑙山营盘遗址:清代山城的代表性遗存
遗址简介:玛瑙山营盘遗址位于凤冈县绥阳镇,是清代政府倡导、乡绅主持营建的一处自卫性山地营垒,由当地乡绅钱青云倡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是数量庞大的清代山城的代表性遗存,也是
2024-05-07 23:21:00
...与威宁中水遗址的发现,基本回答了今人对夜郎的追问;海龙囤与新蒲土司墓地的发现,呈现了因俗而治的羁縻土司制度;大松山墓群则描绘了西南边疆古代民族1400年的历史画卷,是中华文明
2024-04-12 06:06:00
遵义市博物馆VR展厅正式上线!带你身临其境了解土司文化
...湖北土司,以及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遵义海龙屯联合申遗历程为主题,展现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土司文化。一审:余从源二审:王信三审:唐全寿
2024-05-16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