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关关难过关关过 步步难行步步行
——早产宝宝出生后要闯的十大关卡世界卫生组织把出生孕周不满37周发生的分娩定义为早产,在孕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即自孕妇最后一次正常月经的第一天起到259天前或者受孕后245天前出生的新生儿定义为早产儿。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育越不成熟,出生后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目前,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7.1%,居世界第二位。虽然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能够存活,但这些本应在母亲温暖的子宫中长大的宝宝们却要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与医生护士一起过关斩将经历一系列的关卡,才能够顺利出院回家与爸爸妈妈团聚。
关卡一:体温
早产儿,尤其是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由于皮肤又薄又嫩、发育不完善,加之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关卡就是体温关。低体温直接影响宝宝呼吸循环的稳定,甚至威胁生命。为了帮助宝宝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护士会提前预热好抢救辐射台、暖箱和毛巾帽子等一切宝宝接触的物品。宝宝一娩出,医生就会立即把宝宝放在温暖的辐射台上擦干、戴上帽子,并用毛巾包裹。如果是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医生会将宝宝放进食品级的塑料袋或保鲜膜中包裹,防止热量和身体水分的散失。待呼吸稳定后,宝宝会被抱入预热好的转运暖箱,由医护人员护送到NICU,再被放入已经提前预热好的暖箱中。如此一来,宝宝的体温就可以稳定在36.5~37.5℃的正常范围。宝宝住院期间,护士每天都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和日龄来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
关卡二:呼吸
早产宝宝的呼吸中枢和肺组织发育不成熟,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并且帮助肺扩张的肌肉,如肋间肌等也发育不成熟,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使早产宝宝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畅快呼吸。因此,早产宝宝出生后面临的第二个关卡就是呼吸关。如果这个关卡闯不过,会直接导致死亡,并且出生胎龄越小,风险越大,死亡率越高。目前,国内外专家已经达成共识,为帮助宝宝闯过呼吸关,医护人员会在宝宝出生时用T组合器帮助肺扩张。待宝宝转运到NICU后,给宝宝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再根据宝宝呼吸困难的程度使用无创呼吸机(比如,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无创高频通气、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等)或有创气管插管的呼吸机来维持和稳定呼吸。另外,为了刺激呼吸中枢,维持正常的呼吸冲动,医生还会给宝宝使用药物,如咖啡因,避免呼吸暂停的发生。
关卡三:循环
早产宝宝出生后要维持生命的稳定,就必须维持循环稳定,即维持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保证组织器官正常灌注。因此,每个早产宝宝出生后要闯的第三个关卡就是循环关。由于早产宝宝心脏功能和肾功能还不成熟,医生每天给宝宝开具的输液量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计算,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液体补充多了,会导致心功能衰竭、肺出血;如果补充少了,不能保障身体重要脏器的代谢,导致脏器损害。因此,医生和护士每天都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心率、血压、皮肤弹性、尿量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决定输液量,并进行动态评估,每6~8小时对输液速度和剂量进行调整。由此可见,每个宝宝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精细化地照顾。
关卡四:喂养和营养
出生后,妈妈和宝宝之间通过胎盘、脐带输送营养的通道就中断了,而早产宝宝的消化功能发育还不成熟,不能经口摄入足够的营养供自身发育,容易导致生长迟缓并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早产宝宝出生后还需要闯过喂养和营养关。为了帮助宝宝摄入充足营养,在宝宝出生后会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如进行脐静脉置管,给宝宝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一旦宝宝生命体征稳定,护士会给宝宝进行初乳涂抹口腔及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一方面,是让宝宝摄取母乳中的各种免疫保护因子,如溶菌素、巨噬细胞、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乳铁蛋白和干细胞等,帮助宝宝建立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今后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是尽快促进宝宝吸吮、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利于尽快达到经口喂养。随着宝宝日龄的增长,肠道功能日益发育成熟,医生会逐渐减少肠外营养,同时谨慎地增加进食的奶量。但早产儿非常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胃食道反流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问题。因此,在乳类的选择上医生会首选母乳喂养。母乳有许多配方奶不能替代的优点,如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降低败血症发生的概率等。如果母乳不足,可选择捐赠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达到全量喂养后,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母乳中添加强化剂,以便补充蛋白质、维生素、钙和铁等,让宝宝更好地成长。
关卡五:脑损伤
早产宝宝面临的第五个关卡是脑损伤。脑损伤的发生风险与出生胎龄成反比,出生胎龄越小,脑损伤的风险越大,尤其是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主要与脑血管以及脑白质的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损伤有关。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为颅内出血与脑白质损伤。宝宝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采取精细化的医疗护理措施,如注意保暖、母乳喂养、避免声光刺激、集束化护理和发育支持性护理,尽量减少对宝宝的搬动和不必要的刺激等,并定期进行脑超声检查。宝宝出院后还需要进行随访,了解远期神经精神发育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治疗和矫正。
关卡六:感染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发生败血症仍是新生儿期死亡和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血循环中的母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低、调理作用和补体功能低下)、上皮黏膜屏障未成熟(皮肤和黏膜屏障薄弱)、较多侵入性装置(如中心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以及胃管等)以及全胃肠外营养等,导致其感染发生败血症的风险增加。为了降低宝宝感染风险,医护团队会制定严格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如检查宝宝前认真落实手卫生,宝宝的物品专人专用,尽量减少接触宝宝,动态评估宝宝的情况,减少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和留置侵入性装置,定期进行空气、暖箱、物品的消毒,谨慎使用抗生素,倡导并积极推进母乳喂养,积极开展“袋鼠式”护理等。
关卡七: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由于红细胞半衰期很短,肝脏酶学系统发育更不成熟及肠肝循环增加等因素,使得有更多胆红素产生,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生。由于早产宝宝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侵犯大脑,引起胆红素脑损伤。为了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医生每天都会对宝宝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无创经皮胆红素的测定,并据此及时对宝宝进行蓝光治疗。
关卡八:贫血
早产宝宝的红细胞寿命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较低,特别是在生后前几周,其生长速度快,血容量扩张快,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都会导致宝宝贫血。铁是人体造血必需的原料,胎儿期铁的储备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由于早产宝宝提前出生,导致体内铁储备不足,加之住院期间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抽血检查,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为了减少贫血的发生,医生通常在宝宝出生的时候采取延迟脐带结扎、微量血化验等措施,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如果宝宝发生了贫血,根据相关指征,在必要时进行输血,纠正贫血对宝宝病情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达到全奶量喂养后,宝宝要补充铁剂2~3毫克/千克体重·天至出院后1岁,还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E。
关卡九:早产儿视网膜病
极低或超低胎龄的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因病情程度不同,对氧的需求不稳定,如机械通气、全身感染、输血、脑室内出血等,这些因素都导致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的风险增高,严重者可致失明。根据国家规定,眼科医生会对胎龄<34周、体重<2000克的宝宝或临床上发生视网膜病高风险的宝宝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及时发现异常,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关卡十:听力损害
早产宝宝发生听力损害的风险与足月儿相比更高。为了及早发现早产宝宝是否发生听力损害,在住院期间或出院之前,医生会对宝宝进行听力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宝宝就需要到五官科复查或进行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听力损害。
尽管早产宝宝出生后面临层层关卡,但相信在NICU专业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爸爸妈妈不离不弃的关爱下,这些娇嫩的小生命一定能够成为最坚强的小勇士,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一路过关斩将,勇往直前,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0:59: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