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3月11日电 (蔡敏婕 胡颖仪 孙冰倩)约两年前,早产儿岚岚(化名)出生时体重仅560克,且先天发育不良。如今,经过医院和家属的细心照顾和培训,这位“巴掌宝宝”已能自主走路,且智力已赶上了正常发育水平。
对于早产儿,一些潜在高危风险因素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婴儿的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一旦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期,以后再治疗,困难也将不断增加,甚至可能耽误孩子一生。”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余韶卫表示,若孕产妇有妊高症、孕期感染、分娩前胎心异常,或是剖宫产、早产、过期产、低体重、巨大儿、宫内发育迟缓等情况,都需要特别关注,尽早进行孩子的神经发育干预。
2021年5月中旬,刚出生的岚岚便遭遇重度窒息,经过医生的复苏抢救,她开始了自主呼吸,但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单脐动脉、发育迟缓,且臀位足先露合并产伤致左股骨骨折等多重高危因素,像一座座大山,压得这位“巴掌宝宝”喘不过气。
经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副主任罗立荣专家团队100多个日夜的救治,岚岚左股骨对位基本吻合、与右股骨长度基本一致,眼底检查基本正常,在快满4个月时出院。
“对于早产儿,不仅要考虑当下能活下来,还要考虑到她未来的健康成长发育,尤其是大脑智商发育。”余韶卫说。“巴掌宝宝”出院诊断是“缺氧性脑损伤、生长发育迟缓”,说明除了从新生儿期已开始干预的营养脑神经,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治疗都已刻不容缓。
余韶卫带领儿童康复团队为岚岚制定了康复方案,在康复训练的过程,岚岚也是历经考验。
每天坚持训练,光是练习“坐好”,就花了3个月。但打好基础后,岚岚逐渐实现自主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和通过规范的早教训练,智力发育也开始赶上同龄孩子正常水平。
“岚岚第一次在门诊做训练,还没够五分钟,渐见脸色发绀并出现‘三凹征’(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疑似胃食管返流致气道阻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康复师麦凤娇说,医技护团队经过体位管理、拍背、高浓度吸氧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岚岚很快转危为安,“经此一次,我们重新为岚岚调整康复计划,严格控制她每节课的治疗强度,稳步提高她的运动能力”。
麦凤娇说,即便是正常新生儿,也应重视发育行为评估。科学儿童保健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尽早得到最大的发挥。建议0岁~6岁儿童应定期进行发育行为评估,测量孩子的发育商和智商水平。(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2 2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