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农村的知识青年很多人很厌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7 20:43:00 来源:戏说三国

“知青”是特殊年代的产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在理想主义指引下产生的。由于建国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一些新出生的知识青年,对于当年艰苦创业的岁月已经很隔膜,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习气,尤其是缺乏他们祖辈那种朴实和吃苦耐劳的的作风。因此,才希望这些知识青年重新回到他们祖辈开始创业的农村,一方面加强和工农之间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习工农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的作风。

我没有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个年代,但我的身边有非常多的知识青年,他们曾多次给我讲过关于知识青年的故事。我也因此很清楚这些知识青年们,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历练。

最早上山下乡的时候,他们是朝气蓬勃的,是斗志昂扬的。他们也确信,到农村广阔天地去,确实可以改天换地,确实可以大有作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梦。但究竟这些幻梦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不过激情在他们心中燃烧。比如,当时在选择插队地点的时候,很多知识青年都选择了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乡。因为我们那个偏僻的小山乡有个好听的名字——桃源。陶渊明写过一篇《桃花源记》的文章,陶渊明在文中描绘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而且那里的人没有争斗没有倾轧纯净得像清水一样。所以知青们才会看见“桃源”这个名字的时候,立刻就有了诗情画意的遐想,大家就选择了到我们那里去。

但是,当他们才走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很多人就后悔了。为什么呢?因为要到我们那里去,从平坦的坝上出发,中途有一个地方,叫做台坡。当时没有公路,后来这里修了公路,公路需要在这里绕十八次。连公路都要绕十八次,可见这是一个非常高峻的陡坡。如果从坡底走路往上爬坡的话,大约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爬到坡顶。所以,当那些知识青年们真正爬到坡顶,他们累得趴在地上的时候,很多人心里就后悔了。因为这里实在太远,回一趟家实在不容易。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最初的观感。

不过,那时候他们的内心,还是很有激情的。当他们开始种庄稼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是很兴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体育课,或者是课外活动课,尤其是到山上去搞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特别兴奋。可以说,当时的知识青年们,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和当地农民一起劳动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做课外活动一样,特别带劲。

再加上他们是知识青年,和农村青年比较起来,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把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对他们说话客客气气,给他们安排的工作也不会很重。

总之,这种优越感让他们在最初进入农村的时候,心里特别满足。

除了进行农业生产,他们还会利用闲暇的时间,一起读毛选,读语录,讨论各种革命道理,畅谈理想和人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总之,所有这些,都是比在课堂上更有趣,更轻松,也更让他们愉快的。

不过,很快他们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农村生活后,他们就厌倦了。厌倦的原因,主要是农村太封闭,他们无法获得更多新的信息,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青年人都是喜欢新生事物,喜欢热闹的。这种孤独寂寞同时又很封闭的生活,是他们非常不喜欢的。

再一点,农村的很多农业生产劳动,都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这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干一段时间后,就缺乏激情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喜欢课外活动。但是如果每天都让我们做同一样的课外活动,我们会觉得特别没意思,也会厌倦。

由于缺乏工作的激情,再加上农活本来就是很繁重的很累人的。因此,很多知识青年就开始偷懒。该出工的时候,他们不愿意出工,而是躲在家里睡懒觉。就算让他们干放牛放羊的活,他们也不愿意干。

那时候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也是要挣工分的,也是要根据获得工分的多少,来决定他们的收成的。有的知识青年,就算收成不好,也无所谓,因为家里会给他们寄一些吃的去。但是绝大多数知识青年,家里其实一样是很贫穷的,家里没办法给他们寄东西去。没什么给他们寄去的,因此他们就会挨饿。

当知识青年挨饿的时候,偷窃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我们村,就曾经发生过一起农民打死了知识青年的事情。这件事一度闹得很大,惊动了中央。最初的起因,是我们村里的知识青年好吃懒做,由于没吃的,因此就经常偷粮食,偷农民家的粮食,乃至于把农民家的鸡杀死烤来吃掉。而且这些知识青年手脚很麻利,偷了不少东西,我们村里的农民都没有抓到他们。

不过,久走黑路必撞鬼。最终他们还是被抓到了。我们村里的农民非常愤怒,他们全部冲过来,围追那些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无处可逃,就跑到了一座房子的房顶上,把农民的瓦蹬下来,哗啦啦响。农民更加生气了,甚至拿出火枪,朝知识青年射击。最终就射死了一个知识青年。

这件事成了天大的新闻,我们那个小山村,本来没什么名气,就因为这件事,着实在全国火了一把。这件事,也集中反映了知识青年和农民尖锐的矛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那些知识青年去农村广阔天地,似乎不但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不但没有从农民身上学到朴实和勤劳的品质,反而由于缺乏理想信念,也缺乏劳动的激情和动力,再加上前途也不明朗。因此很多人,反而学到了坏品德。

知识青年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考虑回城的问题。

当时已经出现了各种回城的先例。不过,最早的时候,只有一些特殊的人才能回城,比如读大学。当然了,那时候读大学不是考,而是推荐,要推荐,就得当地的公社书记、大队书记、生产队长等等说他们的好话,推荐他们,政审比什么都严格。还有就是推荐当兵,其做法和推荐读大学是差不多的。

因为名额有限,又因为是个人说了算,因此那时候,就在知青中出现了许多尔虞我诈的事情。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为了争名额,迅速反目成仇。本来是诚实守信的朋友,也是因为争名额,变得阴险恶毒。

到了最后,知识青年全部允许回城了。不过,曾经那些在农村熬不住,迫不及待和农村姑娘结婚的,他们变成了农村户口,就失去了回城的资格了,这也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然而,就算知识青年回到城里,也并不是就重新回到天堂,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大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回城,城市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新的一波内卷。又产生了。

这就是我看到的我身边的知识青年们,他们的真实的生活经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6: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为什么没有工作?
在中国农村,上个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中,哪一代人的生活最苦呢?我认为,生活得最苦的,应该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类人。为什么说是这一代人呢?一、少年时代
2023-08-09 14:41:00
核心要点:90后农村青年正热衷返乡创业。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的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他们的创业足迹遍及县城、乡镇和村庄。和浩浩荡荡的创业人潮相
2023-06-11 15:14:00
银龄教师的故事|伉俪育桃李 追梦在边疆
...政法大学统数学院光荣退休。年轻的时候,周月梅曾经在农村中小学教过书,从那以后她就一直惦记着农村学生。2020年,周月梅与在退休前在武汉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的丈夫刘伟教授一同报名参
2023-09-06 15:27:00
从田野出发,平安“励志计划”助新青年开拓希望的田野
...平安“励志计划”的支持下,这一支参赛队伍立足于广大农村基层的生活细处,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缘何沦为‘晒太阳工程’”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广东省范围内各个农村角落开展了田野调查
2023-12-28 20:09:00
让更多青年学子“向农而行”
...,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现就职于高陵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的张皎,是从高陵区职教中心走出去的一名农村女孩。中考后,她踏进了高陵区职教中心的大门,“在职教中心的学习中,我逐
2024-04-09 05:19:00
...技能培训班,62名社区青年人才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村经济、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培训班采用理论授课、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现场实操的形式开展。授课老
2023-06-26 05:57:00
...民提供咨询服务。都昌、武宁、修水支行青年小分队走进农村,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防范电信诈骗。瑞昌、金鸡坡支行青年员工深入辖区单位,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息诱惑”
2024-05-08 07:19:00
共建“四点半”课堂  用心用情伴成长
...报共建“四点半”课堂 用心用情伴成长多部门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孩子们一起制作科技小作品。本报讯 奇妙十足的科学实验、趣味横生的手工制作、简易新奇的花卉种植……
2024-05-14 07:26:00
专家下乡为青年“传经送宝”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第二十一期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在镇江镇举办专家下乡为青年“传经送宝”人才赋能下高州成功创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杨森 摄日前,高州市关工委第二十一期农村创业青
2023-04-21 06: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