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通讯员 张睿
4月23日,在实验室里,站在砂轮磨盘前的李裕杰,反复调整手指按压力度,打磨岩石检测样品。
如此精雕细琢,如同打磨一件精美玉器。
李裕杰是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的岩石制片师。在实验室,他要将手中的岩石切片磨成0.03毫米的薄片,然后交给地质师放到显微镜下观测,分析是否有油气显示。
这些岩石来自地下数千米,是从地层深处取出来的岩芯,它们已在准噶尔盆地“沉睡”了数亿年。
在打磨岩石薄片前,岩芯已被切成了石片。按照行业标准,石片要磨成0.03毫米的薄片,才能用来观测油气踪迹。
0.03毫米薄片有多薄?
生活中,大家见的A4纸已够薄了,而要磨成的岩石薄片,厚度仅A4纸的三分之一。
将岩芯磨成薄片,要经过13道工序,其中最难的工序是磨岩石薄片,完成这道工序,不仅需要精湛的工作技能,更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
为此,李裕杰经常在砂轮磨盘前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工作现场,粘了石片的玻璃在飞速旋转的磨盘上就像刀片,稍不留神,手指就会被磨破流血。
“磨片的时候,手上得使巧劲儿。”李裕杰说,“力道轻了,磨出来的石片太厚,矿物不能显示出真实的样子,影响下一步分析的准确度;力道重了,又会磨掉矿物,同样会影响下一步分析的准确度。”
站在飞速旋转的砂轮磨盘前,李裕杰每天都在聚精会神地与石片较劲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啊磨,这一磨,就磨了35年,总共磨出6.9万片符合标准的岩石样品。
摊开双手,李裕杰的无名指已磨得不见指纹。
“磨了35年岩石薄片,总结出窍门了吗?”记者问。
“没有窍门。如果说有的话,窍门就是细心和耐心。”李裕杰回答。
正是靠着这份细心和耐心,李裕杰和他的团队创造出了品牌影响力,磨出了行业权威。
作为第一起草方,李裕杰和其团队曾参与了岩石薄片鉴定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中国石油技术秘密2项。
磨片35年,李裕杰多次助力科研人员准确认识油气储层,获得油气发现,这些成果包括世界最大砾岩油田——玛湖油田和10亿吨级吉木萨尔页岩油油区的发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