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工匠、痕迹检验民警娄岩——
拨开案件迷雾,让现场蛛丝马迹“开口说话”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祝东秀
放下现场勘查箱,戴上一次性蓝色帽子、白色手套,再套上鞋套……准备工作完成后,娄岩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整个现场。
日前,记者跟随南京工匠、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痕迹检验室主任娄岩,亲身体验了一次模拟现场勘查的过程。只见他仔细观察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从门把手到窗户边缘,从地面到墙壁,甚至是天花板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深知,每一个细微的痕迹都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
模拟现场是一个入室抢劫杀人案的“犯罪现场”,地面上散落着一些“证据”。娄岩蹲下身,打开手中的手电筒,一束强光瞬间照亮地面,原本不明显的鞋印在灯光下清晰地显现了出来。
鞋印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物证之一。娄岩俯下身,指着鞋印说:“通过分析鞋印的形状、大小、磨损程度等特征,可以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大致的身高与体态等信息。”
紧接着,他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对鞋印进行了详细测量,并进一步解释道,鞋印的深浅可以反映嫌疑人的体重,而鞋底的磨损情况则能揭示嫌疑人的行走习惯和步态特征。
随后,娄岩又转向一张被“翻动”的桌子,将手电筒贴近桌面,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桌面上残留的指纹。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照亮了桌面,他轻轻地移动手电筒,寻找着可能的指纹痕迹。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个微小的指纹上。这个指纹位于一本书的封面角落,几乎被忽视。他小心翼翼地用棉签蘸取一些特制的粉末,轻轻地涂抹在指纹上。随着指纹粉的涂抹,原本模糊的指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这个指纹的纹路清晰,中心部位很完整,可以判断出遗留动作。不过,现在还无法判定这枚指纹是何人所留,需要带回实验室进行比对。”娄岩边记录边说。
除了鞋印和指纹,娄岩还展示了对其他痕迹物证的处理技巧。他拿出一个小型显微镜,对现场发现的一根绳索进行放大观察。他解释说:“绳索断头的形态、新旧程度、线条等特征,都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作案工具的重要依据。”
和公安部门其他岗位比起来,娄岩从事的痕迹检验工作虽没有“刀光剑影”,但他通过勘查比对、录入分析和查档维护,可以让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开口说话”。
2005年入警以来,娄岩时刻要求自己要处处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截至目前,他共勘查各类案(事)件现场千余个,受理检验痕迹物证上万个,为案件的侦破和诉讼提供了有力支撑。
刑事科技不但在侦破大案要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生小案中也能大显身手。在刑科所的锁具研究室,就摆放着不少门锁和开锁工具。
“比如前段时间,有市民报警称家里被偷了几万元现金,经过现场勘查,我们判断案件属于入室盗窃,同时分析出作案人是通过技术开锁的方式进入室内。”娄岩将锁芯卸下进行检验,发现锁芯里有一些异样的填充物。后经过数据检索比对,最终明确了作案人身份,案件当天就顺利告破。
“永不放弃、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是娄岩的工作秘诀,他强调说:“尽管如今的勘验科技手段已经十分发达,但一名警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还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能否准确有效地选择勘验工具和完好地提取证据,因此,勘验工作需要有工匠精神。”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娄岩工匠创新工作室已在刑科所成立,为全市痕迹检验民警搭建了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平台,不断提升现场勘查、物证检验的能力和水平。“新型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也是人民警察的职责。”娄岩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