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9 03: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珊瑚茶店铺开展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体验茶艺。(受访者供图)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 5月8日,在市第52中学,来自新疆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为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据了解,新疆博物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计全新的研学课堂和教育活动,流动博物馆也将走进更多大中小学校,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本报全媒体记者石磊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正在剪裁布料,准备制作新中式服饰。(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5月1日,游客穿着传统服饰来天山明月城游玩。(本报全媒体记者雷婷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馒欢喜中式馒头铺做的祝寿中式蛋糕。(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南湖北路的新锐艺术中心国风水墨展现场。(本报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 实习记者雷婷摄)

在乌鲁木齐,花样“国风”不断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一件衣服、一碗茶,都能为年轻人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如今传统文化元素正出现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行走在乌鲁木齐街头,身着新中式服装的青年,手捧一杯茶饮,感受味蕾上的东方美学。

书法、茶艺、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一张张青春面孔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年轻人在生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水磨沟区新开了一家中式馒头店,果蔬汁和面、黑豆红枣做装饰,走进店铺就能闻到笼屉溢出淡淡麦香,不一会儿国风馒头出锅了。福袋、锦鲤、元宝形态的国风馒头模样讨喜。

“我们开业才不到一个月,但生意很红火。”5月8日,店主尚文说,除了常规的枣馒头、胡麻饼这类面点外,店铺里的各类馒头几乎都是预订,尤其是最近推出的花饽饽“中式蛋糕”十分走俏,目前已有不少年轻人订购,准备作为礼物向母亲表达心意。

中式馒头受年轻人欢迎,这与开业前尚文的预期几乎一致。

“我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年轻人对传统之美十分向往,于是专门跑到山东跟着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学习了半年,原汁原味的技艺,回来后又结合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花饽饽的造型。”学成归来后,尚文拍摄制作了短视频,在线上推广,希望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可以引发年轻人的共情。的确,在后台不少人留言:“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在家蒸枣馒头,我守在灶台边等待的样子。”“过去春节老人会做花饽饽,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24岁的白菲英在店里看到“馒头花束”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真的是用面做的吗?太好看了!”白菲英说,看着造型精美的花饽饽,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温度的面点,吃进嘴里,让人念念不忘。

“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有时候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看到了传统之美。”崔娟在红光山路上开了一家名叫珊瑚茶的店铺,营造的一站式新中式体验,正成为年轻人下班后的休闲选择。

这里有静雅的茶室,也有安逸的休闲区,下班后三五好友相约,品茗闲谈、研墨挥毫,自有一派悠然自得的中式之美。

年轻人成为国潮的传播者、推动者

《只此青绿》一舞惊艳,青年心怀千里江山;《长安三万里》诗歌千古,少年一览大好河山。当下的年轻人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追随传统文化的行为也是自发的。

走进新疆博物馆,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文物原型图案设计的五星丝巾、五星领带、五星瓷器套装、冰箱贴、鼠标垫等多个爆款产品,紧扣年轻人的审美和爱好。

“现在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时尚、好看又实用,我很喜欢。”市民常卓依说,她时不时就会来新疆博物馆的文创区逛一逛,每次看到各式的文创“新品”都眼前一亮。

而一组以“班超”“张骞”“耿恭”“郑吉”的IP形象为主,结合当季流行的多巴胺色彩的软胶毛毡笔套装文创产品,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守望吧疆山“系列毛毡笔受欢迎,不仅是因其可爱的卡通形象,更因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今,美术馆、博物馆成了热门打卡点,正是年轻人“求美求善”的体现。

青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他们更希望成为新的创作者。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有一群学生,他们手绘张骞、班超等人物形象,制成软陶手伴,创业做起了“盲盒+文旅”项目。

团队的创始人刘鑫怡介绍,他们的初衷是用文创讲故事,因此设计了“疆遇良才”系列,同学们查资料、请教老师,最终选定了班超、左宗棠、张骞等8位历史人物,擅长绘画的马小艳负责手绘这些人物的卡通形象,并联系手工坊代加工制成软陶手伴,希望在打造国潮产品时做到“新中式与潮牌的结合”,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新场景”讲好中国故事。

国潮之下是“硬核”的文化自信

是什么让青年以国潮之美定义流行?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认为,在选择之时,文化自信已然成竹在胸。

“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服饰感兴趣,我由衷地高兴。”郭雪琴说,店铺精心打造了“锦衣盛唐”品牌,服饰在不改变传统形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更“飒”一点的样式。这类服饰既有古人意趣,又适应日常着装轻便美观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棵树,根深叶茂。”26岁的严娟娟说,日常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关于马面裙、旗袍的介绍,并通过服饰接触到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这些都激发了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在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看来,国风文化的盛行,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是一个好兆头。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聚焦于精神世界的享受和品质消费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国风,说明年轻一代有需求、在思考、在探索,民众的文化热情被点燃。这是社会审美的共同选择,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文贯千年,潮涌东方。国潮风涌起,并不是偶然,中华传统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相信在未来,“国潮”定能澎湃不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影视剧狂砸古风,年轻人终爱上修仙?
...清明上河图密码》《雄狮少年2》,一大批影视剧选择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文化热又回来了?电视剧里狂用古风元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影视剧齐刷刷玩起了传统文化。有的是将非遗
2024-12-23 11:58:00
进入2025的年轻人,爱上“动”起来的传统文化
...弘的古建筑,故宫始终以契合时代的方式,为人们诠释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涵。办展览、开发文创、做联名产品,让这座古老的宫殿频频出圈,人们也由此对这个古代最大的建筑群,有了崭新的认
2025-01-07 22:51:00
书讯 |《漫邮记》:藏在邮票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种传播介质、内容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每套邮票的背后,从选题、设计、 印刷,再到发行的过程,背后是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并串联起
2025-02-28 11:00:00
《长月烬明》打破了次元壁?不仅走进圆明园
...总监王晓楠坦言,根据数据分析,近五年来,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不断升温,也因此,优酷今年重点集中在“文化行旅”的选题上,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百样人,不断思考,不断讲述
2023-05-12 10:29:00
...》采用技术活化拼合成独特的合写版……近日,央视总台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上新,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大会》甫一开播,诸多令人惊艳的巧心细节就溅起不
2023-06-20 17:42:00
...。“我们曾经想过在酒店办一场西式婚礼,但是我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又是同村人,协商了一下觉得办一场传统的中式婚礼会更有意义。”许婷说,在家里办中式婚礼,气氛较好,而且按规矩
2023-10-20 08:33:00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美国汉学家邰谧侠:京味文化怎样有效传承?
...有利于文化自然发展的空间。以汉服的活化为例,它便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创新发展。尽管与古代原貌有所不同,但汉服爱好者们仍能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这样的
2024-09-22 21:09:00
“中式变装”如何硬控“Z世代”青年
...,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的影响极大。)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一代表达态度和个性的方式。现代元素的融入,也给传统文化的表达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中式变装国风叙事塑造“中国
2024-07-10 10:08:00
呈现古画修复技艺魅力,红果短剧《墨韵新生》即将上线
精品短剧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7月22日,精品短剧《墨韵新生》观影会在北京举行。作为首部聚焦古画修复的短剧作品,该剧由红果短剧、央视频联合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担
2025-07-23 1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
组图: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临沂展出
“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近日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金色海昏”为主题,展出了西汉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120余件(组)珍贵文物
2025-08-29 14:42:0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5-08-29 16:39:00
郑玄与岳镇海渎:最早提出五岳四镇的具体指称
鲁网8月29日讯(记者 王玉龙)岳镇海渎是古代国家祭祀的“山川神”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详尽的注解
2025-08-29 17:14:00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引发热议。孙女士认为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建议修改;而众多热心人士则通过“12345市长热线”等渠道发声
2025-08-29 19:38:00
救命!福州怎么全是“神仙CP”
宝子们好!👏大家今年七夕怎么过呀?小编可是有点难过!(因为在上班过)大家发现没今年各大城市大屏由甜蜜蜜变成了“显眼包”图源
2025-08-29 20:10:00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贵州晴隆,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过战火与生机的跫音。近日,援华名医林可胜(Robert Kho-Seng Lim)的孙女Shawn Lim Mottley 与 Mirah Lim Todd
2025-08-29 06:34:00
抗战中的太原:四桩惨案遗址的历史诉说
晋阳堡“11·8”惨案纪念馆(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岁月流转,晋阳堡的残碑、籍营村的焦窑、边家庄的断壁、河家庄的窨子
2025-08-29 07:02:00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