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9 03: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珊瑚茶店铺开展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体验茶艺。(受访者供图)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 5月8日,在市第52中学,来自新疆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为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据了解,新疆博物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设计全新的研学课堂和教育活动,流动博物馆也将走进更多大中小学校,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本报全媒体记者石磊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正在剪裁布料,准备制作新中式服饰。(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5月1日,游客穿着传统服饰来天山明月城游玩。(本报全媒体记者雷婷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馒欢喜中式馒头铺做的祝寿中式蛋糕。(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国潮风涌起 年轻人文化自信在这些细节里

南湖北路的新锐艺术中心国风水墨展现场。(本报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 实习记者雷婷摄)

在乌鲁木齐,花样“国风”不断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一件衣服、一碗茶,都能为年轻人打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如今传统文化元素正出现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流。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煜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行走在乌鲁木齐街头,身着新中式服装的青年,手捧一杯茶饮,感受味蕾上的东方美学。

书法、茶艺、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一张张青春面孔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年轻人在生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水磨沟区新开了一家中式馒头店,果蔬汁和面、黑豆红枣做装饰,走进店铺就能闻到笼屉溢出淡淡麦香,不一会儿国风馒头出锅了。福袋、锦鲤、元宝形态的国风馒头模样讨喜。

“我们开业才不到一个月,但生意很红火。”5月8日,店主尚文说,除了常规的枣馒头、胡麻饼这类面点外,店铺里的各类馒头几乎都是预订,尤其是最近推出的花饽饽“中式蛋糕”十分走俏,目前已有不少年轻人订购,准备作为礼物向母亲表达心意。

中式馒头受年轻人欢迎,这与开业前尚文的预期几乎一致。

“我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年轻人对传统之美十分向往,于是专门跑到山东跟着花饽饽非遗传承人学习了半年,原汁原味的技艺,回来后又结合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了花饽饽的造型。”学成归来后,尚文拍摄制作了短视频,在线上推广,希望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可以引发年轻人的共情。的确,在后台不少人留言:“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在家蒸枣馒头,我守在灶台边等待的样子。”“过去春节老人会做花饽饽,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24岁的白菲英在店里看到“馒头花束”时,第一反应就是:“这真的是用面做的吗?太好看了!”白菲英说,看着造型精美的花饽饽,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温度的面点,吃进嘴里,让人念念不忘。

“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有时候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看到了传统之美。”崔娟在红光山路上开了一家名叫珊瑚茶的店铺,营造的一站式新中式体验,正成为年轻人下班后的休闲选择。

这里有静雅的茶室,也有安逸的休闲区,下班后三五好友相约,品茗闲谈、研墨挥毫,自有一派悠然自得的中式之美。

年轻人成为国潮的传播者、推动者

《只此青绿》一舞惊艳,青年心怀千里江山;《长安三万里》诗歌千古,少年一览大好河山。当下的年轻人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追随传统文化的行为也是自发的。

走进新疆博物馆,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文物原型图案设计的五星丝巾、五星领带、五星瓷器套装、冰箱贴、鼠标垫等多个爆款产品,紧扣年轻人的审美和爱好。

“现在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时尚、好看又实用,我很喜欢。”市民常卓依说,她时不时就会来新疆博物馆的文创区逛一逛,每次看到各式的文创“新品”都眼前一亮。

而一组以“班超”“张骞”“耿恭”“郑吉”的IP形象为主,结合当季流行的多巴胺色彩的软胶毛毡笔套装文创产品,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守望吧疆山“系列毛毡笔受欢迎,不仅是因其可爱的卡通形象,更因产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今,美术馆、博物馆成了热门打卡点,正是年轻人“求美求善”的体现。

青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他们更希望成为新的创作者。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有一群学生,他们手绘张骞、班超等人物形象,制成软陶手伴,创业做起了“盲盒+文旅”项目。

团队的创始人刘鑫怡介绍,他们的初衷是用文创讲故事,因此设计了“疆遇良才”系列,同学们查资料、请教老师,最终选定了班超、左宗棠、张骞等8位历史人物,擅长绘画的马小艳负责手绘这些人物的卡通形象,并联系手工坊代加工制成软陶手伴,希望在打造国潮产品时做到“新中式与潮牌的结合”,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新场景”讲好中国故事。

国潮之下是“硬核”的文化自信

是什么让青年以国潮之美定义流行?汉卿阁中式服装私人定制(浩源御邸世家店)店铺负责人郭雪琴认为,在选择之时,文化自信已然成竹在胸。

“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服饰感兴趣,我由衷地高兴。”郭雪琴说,店铺精心打造了“锦衣盛唐”品牌,服饰在不改变传统形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更“飒”一点的样式。这类服饰既有古人意趣,又适应日常着装轻便美观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棵树,根深叶茂。”26岁的严娟娟说,日常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关于马面裙、旗袍的介绍,并通过服饰接触到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这些都激发了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在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看来,国风文化的盛行,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是一个好兆头。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聚焦于精神世界的享受和品质消费的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国风,说明年轻一代有需求、在思考、在探索,民众的文化热情被点燃。这是社会审美的共同选择,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文贯千年,潮涌东方。国潮风涌起,并不是偶然,中华传统文化氤氲五千年,早已凝聚成独特的东方魅力,相信在未来,“国潮”定能澎湃不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影视剧狂砸古风,年轻人终爱上修仙?
...清明上河图密码》《雄狮少年2》,一大批影视剧选择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文化热又回来了?电视剧里狂用古风元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影视剧齐刷刷玩起了传统文化。有的是将非遗
2024-12-23 11:58:00
进入2025的年轻人,爱上“动”起来的传统文化
...弘的古建筑,故宫始终以契合时代的方式,为人们诠释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涵。办展览、开发文创、做联名产品,让这座古老的宫殿频频出圈,人们也由此对这个古代最大的建筑群,有了崭新的认
2025-01-07 22:51:00
书讯 |《漫邮记》:藏在邮票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种传播介质、内容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每套邮票的背后,从选题、设计、 印刷,再到发行的过程,背后是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并串联起
2025-02-28 11:00:00
《长月烬明》打破了次元壁?不仅走进圆明园
...总监王晓楠坦言,根据数据分析,近五年来,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不断升温,也因此,优酷今年重点集中在“文化行旅”的选题上,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百样人,不断思考,不断讲述
2023-05-12 10:29:00
...》采用技术活化拼合成独特的合写版……近日,央视总台传统文化精品节目上新,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大会》甫一开播,诸多令人惊艳的巧心细节就溅起不
2023-06-20 17:42:00
...。“我们曾经想过在酒店办一场西式婚礼,但是我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又是同村人,协商了一下觉得办一场传统的中式婚礼会更有意义。”许婷说,在家里办中式婚礼,气氛较好,而且按规矩
2023-10-20 08:33:00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美国汉学家邰谧侠:京味文化怎样有效传承?
...有利于文化自然发展的空间。以汉服的活化为例,它便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创新发展。尽管与古代原貌有所不同,但汉服爱好者们仍能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这样的
2024-09-22 21:09:00
“中式变装”如何硬控“Z世代”青年
...,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的影响极大。)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一代表达态度和个性的方式。现代元素的融入,也给传统文化的表达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中式变装国风叙事塑造“中国
2024-07-10 10:08:00
呈现古画修复技艺魅力,红果短剧《墨韵新生》即将上线
精品短剧正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7月22日,精品短剧《墨韵新生》观影会在北京举行。作为首部聚焦古画修复的短剧作品,该剧由红果短剧、央视频联合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担
2025-07-23 1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