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书讯 |《漫邮记》:藏在邮票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8 11:00:00 来源:搜狐文化

邮票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内容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每套邮票的背后,从选题、设计、 印刷,再到发行的过程,背后是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并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大众生活史。

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选取名著、戏曲、园林、金花、年画和老行当六个主题,通过翔实的史料细节、大量邮票珍品图片资料,把邮票当做一种索引、一条路径、一把钥匙,带领读者在方寸之间、在细节中,一窥逝去的——我们的生活,以及留下来,沉淀至今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美学。

书讯 |《漫邮记》:藏在邮票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谭夏阳

文化学者、随笔作家。著有文化专著《李白来到旧金山:中国古诗的异域新生》《发明中国诗:汉诗传播的异域回响》(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出版)

【书籍目录】

卷一

前 言

名 著

戏 曲

卷二

园 林

金 花

卷三

年 画

老行当

【精彩书摘】前言(节选)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每套邮票从选题、设计、印刷,再到发行的整个过程,都隐含了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出来,串联起来,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化史。然而,在当今通信发达、邮票被逐渐边缘化的网络时代,出版一本关于邮票的书是否切合时宜?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持开放的态度,因为我不止于将它看作一本邮书。

首先必须承认,集邮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的收藏趣味,年轻人不喜欢集邮也成为既定的事实,这个世界的多样化导致了他们关注的东西必然丰富、纷繁。从这个层面上看,想以邮票再次掀起一股文化热潮确实不大可能。然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邮票的文化功能并未衰减。这里说的“文化”并不是指社会的某种表象,诸如“流行文化”之类,而是一个国吟诗、下棋、喝茶等,这些文化元素根植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既离不开也剔除不掉,更无法被外来的文化所取代。也就是说,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邮票,永远不会丧失其独有的魅力,甚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显得光彩动人 —某些东西已经融进了国人的血脉里。

所以,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名著、戏曲、园林、金花、年画、老行当等多个文化切面,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深挖邮票背后鲜为人知的趣味故事,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大多章节发表于《读库》上,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专题,以中长篇的体量进行深入挖掘,力求做深和做透,更对邮文文本进行不遗余力、不惜篇幅的深度探索。但这本书并不是《读库》“漫邮记”系列文章的机械结集,而是围绕“中国文化”这个主题重新进行了甄选与编辑。全书创作前后历时十四年,后期更补充了“老行当之美”一章,使整体结构看起来更加均衡和完整;此外,在原来的章节中加入了全新的内容和图片。在这十多年间,中国邮政又发行了多套相关题材邮票,因此本书算是《读库》“漫邮记”系列的升级版:不仅展示邮票,更通过邮票来谈中国文化,多个专题相互支撑,相互咬合,形成一个更大的系列,最终指向“中国文化”的母题——此为《漫邮记》的主旨。

《漫邮记》副标题为“中国文化之美”,这个标题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表现内容:第一个,“中国文化”圈定了一个范围,故笔者在《读库》所发表的非此类别文章,由于这个设定而被放弃,这是自然的事;第二个,强调了这本书的“美学功能”,接下来详细谈谈这个层面。

本书以彩色套印刊载了数百幅精美图片,包括笔者从多种渠道搜寻到的珍贵手稿和原始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邮票的创作过程,以及背后隐藏的艺术细节。全书图文并茂,只为呈现一场饕餮的视觉盛宴,这是本书的“美学功能”之一。

现在谈传统文化或许显得守旧、老套,但在美学上却不会过时,“好的东西,永远有它闪光的价值”,就像某些明代老家具,你会说它过时吗?况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一题材在邮票上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此我们便能看到在不同时代审美情趣与标准的差异。当然,不能说这个时代就好,那个时代就不好,只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如果我们通过邮票来区别各个年代的审美情趣,比如在 20世纪 70年代与 80年代之间,或 20世纪 90年代与 21世纪 10年代之间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并且越拉大时间的跨度,这种差异就显得越大。也许这就是集邮衍生出来的新的审美趣味。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内地(大陆),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亦有独特的表现。为展现海峡两岸香港、澳门文化的同根同源与不可分割,书中特地加人港澳台地区的同题邮票,与内地(大陆)邮票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最终相映成趣。另外,由于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许多国家发行过不少以中国事物为题材的邮品,将相关邮票放在一起展示和讨论,不仅增强了文化趣味,从中更能发现外国人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当然,这里同样存在着一种差异性,有国际化、潮流化的风格,也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色,两相对照,可以轻易分辨出来。而这一点相当鲜活,恰恰是吸引年轻人目光的缘由。这就是本书的“美学功能”之二让年轻人找到一个美学坐标,无论过去还是当下,无论国际还是本土,都有它们各自的审美特色,关键是如何融汇和吸收。

并非年轻人不再关注邮票了,而是有太多因素转移了他们的兴趣和视线;也不是邮票没有好的元素让年轻人驻足流连,而是应该淘选出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再来为他们做推介与引导。当今社会太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美学教育了,“我们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此,我们才看到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的美学价值。虽然从邮票的角度切人,但《漫邮记》只是将邮票当成一个载体,希望通过它向读者呈现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盛宴”,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这才是本书创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漫邮记》是一本定位于年轻群体的文化美学读本,就像青春版的《牡丹亭》,而不只是单纯的一本邮书。

因此,我们并不想将这本书做得过于厚重,而是尽量将它往“轻”里做。“美学”在这里也指向两个价值层面:第一个是文化价值,《红楼梦》美不美?当然美;古典诗词美不美?也当然美。其实在“中国文化”这个选题上,本身就包含美学上的要求,年轻人也早就具备了这种美学素养。第二个是视觉审美价值。邮票的设计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但将它们分门别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同一题材的邮票竞然可以互动,可以唱和,合力形成的那种美感令人爱不释手。这是来自资深邮迷的体会。

而对于非邮迷来说,他们看什么?还是美学。本着“轻阅读”的理念,我们在封面、内页的设计上,采用年轻的视觉元素来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尽量让他们拿起书时感到轻松、惬意,没有思想负担,既可以把本书当作一本美轮美奂的美学画册来翻看,也可以当成一本文化故事读物来细读--《漫邮记》旨在讲故事、当导游,将史料、评介和背景故事熔于一炉,让读者享受由文字所织就出来的梦幻一般的艺术之旅。

*以上内容摘自《漫邮记:中国文化之美》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书讯 |《走向现代:西方艺术1789—1914》一部浩瀚的19世纪艺术史
在西方世界,19世纪堪称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工业革命、城市发展和殖民扩张集中爆发,各种文学、哲学和科学理论层出不穷,包括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理论、谢弗勒尔的
2025-04-09 14:48:00
书讯 |《灵蛇之珠》以世界各博物馆里的文物珍品为依托,从文明起源开始找寻蛇的踪迹
...也被后世借来代指珍贵的事物或者人的卓越才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是一种神兽,也被视为智慧和强大生命力的象征。作为“弦歌”图书品牌打造的“博物馆里的十二生肖”系列丛书之蛇年篇,
2025-05-12 15:18:00
书讯 | 《故宫新影:被镜头定格的历史风华》
...个伟大的建筑群组,更是一个充满历史感、艺术感的中国传统文化标本--的旧貌新颜。20世纪80年代以来,著名摄影家李少白坚持潜心拍摄故宫40年,用精湛的摄影技术,表达对故宫的热爱
2024-12-23 17:05:00
“欢乐春节”中国龙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在匈举办
...联系,凸显了双边合作的旺盛生命力以及中国意蕴丰富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匈中双方致力于加强文化交流的期盼。发行仪式上,龚韬大使、纳吉部长与鲍尔佐总裁、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共
2024-02-04 10:37:00
香港举办集邮文化校园展:方寸之间展现中华传统与现代科技
...张大大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展示了国家科技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祖国锦绣河山和文化体育。这是位于香港小西湾的中华基金中学,也是2022年中国集邮文化香港校园展的首站。集邮展由中国
2022-12-20 09:43:00
...发仪式并致辞。徐贤在致辞中说,此套个性化邮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邮政行业完美结合的典范。发行此套个性化邮票是宣传展示丽江丰富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丽江文
2024-03-21 16:28:00
《乙巳年》特种邮票首发!贵州同步举行首发活动
...活动,为庆贺蛇年新春拉开了序幕。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自1980年起,中国邮政已经发行了多轮生肖邮票,每一套邮
2025-01-06 02:41:00
“蛇呈丰稔、福纳百祥”——第四轮蛇年生肖邮票来了
...为中心,融合邮票、集藏、文创、图书等多种形式,尽展传统文化的魅力。生肖邮展区展示了历年生肖邮票,呈现生肖文化传承脉络;临时邮局区零售票售卖、特色邮戳服务俱全,属蛇者可免费领取
2025-01-09 10:23:00
《甲辰年》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济南举行,集邮爱好者排长队购买生肖邮票
...以丰富活动为内容,融合文化、集藏、文创多种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魅力,致力于为社会大众打造一场欢乐祥和、精彩纷呈的邮票贺年盛宴。 据了解,生肖邮票是每年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邮票,已成
2024-01-06 19: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贵州商品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省社科院发布2025年上半年贵州重点出口产品相关报告
9月1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贵州重点出口产品商情监测(2025年上半年)与预测报告》,系统梳理了2025年1-6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2025-09-10 23:15:00
参与网络答题 共筑枣庄辟谣防线
大众网记者 武甜莹 枣庄报道2025山东网络举报辟谣宣传周枣庄市活动已开启,只需识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参与答题。快来参与吧,一起成为网络辟谣小能手,为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贡
2025-09-10 23:51:00
听说了吗?最近不管是爱喝酒的,还是不爱喝酒的人都去酒博会了。9月9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举办
2025-09-11 00:18:00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2025-09-11 02:54:00
9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2025世界酒业发展峰会在贵阳隆重举行。逾200位来自国内外的酒类行业领军企业代表
2025-09-11 04:59:00
聚焦酒博会|西班牙酒庄庄主盛赞贵州白酒,称其最爱是茅台
9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2025世界酒业发展峰会在贵阳举行。逾200位来自国内外的酒类行业领军企业代表
2025-09-11 03:56:00
“霞客行”:再访万峰林
当数字化浪潮将整个世界浓缩于方寸屏幕,当“打卡式旅行”成为时代热潮,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旅行的向往?380多年前
2025-09-11 01:20:00
教师节,向所有老师致敬
从孔子“诲人不倦”的儒家仁爱到黄炎培“双手万能”的实干精神再到张桂梅坚守讲台的不懈坚持教育的长河在中国大地上奔流不息有教无类
2025-09-11 01:51:00
女童心跳呼吸骤停倒地 枣庄休假医生鞠文彬秒变“急救员”
大众网记者 张砚 通讯员 刘胜 枣庄报道近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鞠文医生彬正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休假时,忽然听到前方数十米处有游人呼叫
2025-09-10 23:59:00
当即墨古城的游客们通过AR技术“穿越”到田横五百士的悲壮场景,与历史人物“面对面”感受忠勇精神;当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内
2025-09-10 17:13:00
平度市人民医院精准放疗 重获新“声”——一位七旬下咽癌患者的求医之路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肿瘤治疗领域正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精准放疗技术的应用
2025-09-10 17:17:00
当九月的桂香漫过校园围墙,当粉笔灰染白又一批青丝,我们迎来又一个教师节。三尺讲台前,那双托起无数梦想的手,仍在黑板与课本间书写永恒
2025-09-10 17:17:00
东南网龙岩9月5日讯(通讯员 张思颖 梁丽珍)近日,一位陈姓客户来到工行龙岩东方支行,表示自己父亲有一张卡这个月到期。大堂经理拿过一看原来是代发工资单位工资卡
2025-09-10 17:17:00
贵州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即将启幕
9月10日,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新闻发布会在贵阳召开。会上介绍,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全国巡演将于9月12日在六盘水市凉都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
2025-09-10 17:21:00
东南网龙岩9月10日讯(通讯员黄俊榕)“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冒着大热天上门来帮忙,不然这存折密码的事儿真不知道要耽误到什么时候
2025-09-10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