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报告深读|强化创新引领,筑牢强鲁兴鲁之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15 09: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

聚焦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代表委员们及相关领域部门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

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正式获批;高速列车、燃料电池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围绕先进核能、半导体激光、工业软件等方向,推动布局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过去一年,山东高能级创新平台持续扩量提质,加速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是山东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布局的战略支点,是推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报告提出,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建国委员说,高能级创新平台就是要“建高地、创高峰、登高山、上高坡”,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在引领山东创新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储备科技力量。

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强市,立足当地深厚的农业基础和突出优势,省政府和北京大学在潍坊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农业研究院,目前已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申报了9项国际专利。刘建国以此为例建议,各地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

当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正发挥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领域优势,加大国内放疗资源协同合作力度,积极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看到报告中关于“争创1—2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部署,学校(院)党委书记韩金祥代表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高校而言,争创国家级研究中心能有效集聚、共享产学研各链条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这项工作我们要加快推进。”

高质量的平台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韩金祥说,围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总要求,学校坚持引育并举,计划加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的投入与项目建设,进而吸引和培育更多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倾心引才同时还要精心用才,学校在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普及推广同时,正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释放成果转化孵化活力。”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科技竞争战略主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报告提出,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推进10家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这让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代表感到振奋。去年3月,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正式揭牌,计划5年投入2.5亿元运行建设经费,以“真金白银”保障研究中心的高质量建设。

基础科学研究风险高、周期长,需要科研人员甘于坐冷板凳。在王英龙看来,要让“冷板凳”坐得住,必须出真招实招,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开展攻关。为此,学校(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形成了培新、培优、培英的基础研究培育模式,研究经费实行“包干制”,极大激发了科研工作者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在成果转化上推行“谁产出谁受益”,让科研工作者切实得实惠、强信心。

过去五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两番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8.3%左右,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国外垄断。采访中,一些代表委员表示,我省创新发展活力迸发,但一些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仍然存在,应当从内外双向发力,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标准制定权和行业发展话语权。

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吴承丙介绍,目前,山东已设立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32个,布局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30项,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和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成功争取IEC电力机器人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落地山东后,又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突破一批重点国际标准。

“聚力突破‘卡脖子’难题,今年,山东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将全面攻坚起势。”吴承丙说,下一步,将聚焦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落实“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部署,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山东标准体系,“作为标准化的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会积极引导、促进、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育企业、聚人才,挺起创新脊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董事长赵焕臣代表认为,报告强调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出实施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等,将有力激发我省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潜力。

5年前,岱银纺织专门设立了创新研究院,对中长期创新项目进行攻关,如今投资过千万元的“汉麻”项目已投入市场,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赵焕臣表示,今年企业将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科技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构建、科研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技型企业是极具活力的创新主体,是加快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处长韩绍华委员说,通过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去年我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数量达3.5万家,同比增长22.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新增超过6000家,新增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立足科技型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韩绍华说,我省将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花开满地、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梯次培育格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面对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县域如何在与大城市的差异化竞争中“筑巢引凤”,是寿光市市长李鹏代表重点思考的问题。

“要善筑平台打造‘安心巢’,立足当地优势产业,以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要课题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重点平台载体。”李鹏说,寿光拥有12家国字号种业研发机构、3个特色科技园区,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60家,已集聚高端科研人才115人,科研平台集聚人才的磁吸效应正在释放。在此基础上,还要为人才提供政策辅导、产业对接、普惠金融、个人发展、生活保障等惠才服务,为人才筑“舒心巢”,“通过打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让各类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把‘未来留在寿光’。”(李振 刘一颖 赵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1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备受期待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此出炉。2023年,山东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其中,围绕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山东将实施3000项企业技术创
2023-01-13 13:31:00
泰山科技论坛——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在潍坊成功举办
...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慧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本次论坛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潍坊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共同承办,打造了元宇宙界的
2023-10-04 16:12:00
济南市市中区:今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
...开幕,市中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孟庆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在提升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
2024-01-17 10:05:00
2023第38期泰山科技论坛在学院顺利举行
...限公司人事总监李宝青等多位专家学者做权威分享和专题报告,采取线下线上方式同步进行。论坛由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孙建俊主持,副院长王毅出席论坛,3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王毅在论坛致
2023-11-01 17:35:00
山东36家省属企业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日前在济南集中发布,这已是山东连续第四年发布省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山东省国资委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023-07-24 07:39:00
第四届泰山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潍坊召开
...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刘新旺为大会带来了精彩报告。毕思文做了题为《量子系列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其团队的量子遥感系列产品研发项目,并指出项目可以突破国外技
2023-12-17 21:03:00
数字人才缺口如何补?代表委员建言人才引育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战略人才引领作用,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提升重大创新平台人才效能。”在山
2024-01-24 14:04:00
山东省虚拟现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共同体成员单位授牌仪式。成立大会后,举行了7项专题报告,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腾讯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梁永全,虚拟现实共性技术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歌尔创客
2023-12-18 18:02:00
...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市要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用力,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更好转化为
2023-01-01 06:1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