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15日 05版)
赵春青 绘
“我不想让任何一条生命在眼前消失,遇到需要救援的情况,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一跃而下。”望着眼前奔涌而去的嘉陵江水,“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杨兴安对记者说。
1971年11月出生的杨兴安是重庆168义务救援队队长,他的本职工作是渝中区嘉祺户外用品经营部的一名个体工商户。
挺拔的身材、黝黑的皮肤、齐整的短发,杨兴安给人的印象是干练、沉稳、踏实。“起初只是爱好户外运动,后来就一头扎进了公益救援。”近年来,他与同伴一道先后救起13名落水者,仅2023年,就挽救了6条生命。
2023年3月,正在江边锻炼身体的杨兴安突然听到“有人落水了”的呼救声,他转头一看,不远处,一名年轻女子正在江水中沉浮……没有半分犹豫,杨兴安飞奔至江边一跃而下,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虽然是枯水期,落水者离岸仅10米左右,但正处于江心边缘地带,再往前一点就是暗流和漩涡。”杨兴安回忆说,江水寒气逼人,尝试抓住落水者肩膀失败后,他赶紧调整姿势,将左手肘环在了女子的脖颈处,使尽全身力气把人往岸边拉。
救援途中,他多次完全沉入江水中,几乎命悬一线,靠着一份不放弃的毅力,才终于在体力耗尽前的最后一刻,将落水者成功救援上岸。此时,他已几近虚脱,全身被冻得发紫,前来帮忙的同伴赶紧拉他上了岸。
杨兴安英勇救人的背后,是家人的担心与忧虑。“爸爸,早点回家,不要在江边待久了”“遇到情况最好用工具救援,不要自己跳下去”……多年来,家人时刻心系杨兴安的安危,每天总要等到他回家吃晚饭才能安心。
水下环境复杂,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2017年,为了汇集更多力量,杨兴安发动身边的桨板、跳水、冬泳等运动爱好者成立了168义务救援队,在重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至牛角沱轻轨站沿岸,长期开展公益救援。
日前,记者来到168义务救援队训练基地,20多平方米的桥下空间,摆放着一个沙包、几对哑铃,墙角的置物架上,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救生用品整齐摆放。“为了能在救人时保持最佳体力,每次游完泳后,我们都会到基地进行力量训练。”杨兴安说。
目前,救援队员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20多人。大家不仅自掏腰包购买了10余支桨板,学习桨板救援技巧,还坚持每天在江边开展救援演练。眼下汛期将至,大家每天轮班义务巡逻,为往来群众科普防溺水知识,先后劝阻野游嬉水者数千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