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9: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兔死狗烹的事情在古代历史上算是比较常见,但是像明太祖朱元璋一般的实属罕见!打天下的时候,他和功臣们称兄道弟,坐天下的时候,他把功臣们当仇寇,几乎给清洗了个干净。按道理来说,功臣作为他的战友,用他们比用新人总还是要信得过些。虽说功臣势大会危及皇权,但是其他人难道就不会势大了?

平衡功臣和皇权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办法,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不是说非得用最极端的办法,古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如此这般行事,且不说落下了个坏名声,对江山稳固也不利,比如靖难之变爆发后,建文帝手里无将无用。朱元璋好歹也是开国皇帝,他难道弄不清楚这里边的利害关系?如果清楚,那他为何还要这么干?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明太祖画像

一、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朱元璋的性格,我们可以用清朝史学家赵翼的八个字来概括,“雄猜好sha,本其天性”。性格的养成必然和成长经历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小时候受到过较大的打击和挫折,对性格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过得很艰苦,受过很多磨难,我们不知道他的那些经历对他的性格养成有多大影响,但是当他还只是牧牛童时,就展现出了很有攻击性的性格。

关于他放牛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人家放牛是让牛吃草,他可倒好,是他把牛给吃了,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只是因为他需要解决肚皮问题,可这个事往深处说,他难道对地主没有一丝报复心理?另外还有一则关于朱元璋当和尚的故事,他只不过是在工作时不小心被佛座绊了下,竟然拿起扫帚就打了佛像一顿,都已经是出家人了,每天都受佛音熏陶,依然有如此强的攻击性。这样的人一旦拥有了大权,可想而知他会做些什么事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朱元璋放得一手好牛

朱元璋入伍之后,因为他身上的这股锐劲,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随着他地位的上升,他追求的目标也越大,他接触到的思想理论同样也越多,比如他在攻取徽州时,就曾经向名气颇大的学者唐仲实请教,如何成就唐宗宋祖那般伟业?他得到的答案是“不嗜sha”,也就是心中要有仁义。虽然他读书不多,但是当时的他对这些以前没怎么接触过的思想理论是很有兴趣的,他愿意从中去收获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为了实现心中宏伟的蓝图,他不断压制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努力做一个仁义之主,让自己的部队成为异于其他诸侯的仁义之师。可这种压制对他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痛苦的事情,高兴的是他找到了正确的思路来谋略天下,痛苦的是他心中的“魔鬼”不断和他较劲。他能够以强大动力来束缚住内心的冲动,说明他对自己要实现的目标很笃定,但是一旦当目标实现后,他又拿什么来继续有效克制自己?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起家时的朱元璋:热情而友善

二、焦虑下的放飞自我

朱元璋对天下是否姓“朱”这个问题看得很重,他为了让朱家天下能够绵长不绝,花了很多心思,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他废除了丞相制,把原属于丞相的工作收回到自己手上,即使这样会让自己身心俱疲,他依然坚持。另外,他在儿子们的教育上投入相当大,尤其是嫡长子朱标,因为他知道,只有拥有一名优秀的继承人,朱家天下才不至于像秦朝一般二世而亡。

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朱标不负众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开国太子,可惜英年早逝。朱元璋不得不忍着巨大悲痛来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按他原本的思路,是立其他皇子的,可他又担心引发连锁反应,就最终采纳了部分大臣的建议,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位继承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了,在经历了丧妻、丧子之痛后,他的心理很不稳定。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朱标画像

朱允炆年龄尚小,阅历和能力尚差火候,而勋贵们却都健朗得很,如果勋贵们互相串联,必然会对朱允炆产生威胁。想到这些,朱元璋更是焦虑,他觉得自己必须为朱允炆,为自己打下的江山做点什么,思来想去,他内心里那种极具攻击性的心态再也压制不住了,先是找了些由头搞出一个蓝玉案,把胡惟庸案之后幸存下来的勋贵们几乎清洗了个干净。

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和蓝玉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傅友德和冯胜,这两名赫赫有名的明朝元勋也离奇去世,联想到傅友德和晋王,冯胜和周王的关系,也不足为奇了。用朱元璋内心里的话来说,这叫未雨绸缪嘛,甭管他们有没有搞事情的动机,只要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就是必须要清除的敌人。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蓝玉像

三、冲动之后的遗憾

朱元璋在刚坐上皇位的时候,其实并未想着要将功臣们搞得凄凄惨惨戚戚,他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不想做汉高祖,想做善待功臣的唐太宗。可因为环境、心态的变化,他的性格缺陷被放大,最终成为了比汉高祖还要汉高祖的皇帝,毕竟汉高祖还留下了张良、陈平等大批功臣。既然事情已经做了,他也享受了过程,他应该不会后悔吧。然而,当朱允炆问他,“诸王不靖,孰御之?”他慌了。

想当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们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人物,一起保卫大明江山,他给了他们很好的锻炼平台,给了他们地盘、军队,他们的实力比功臣集团只强不弱,现在功臣集团的威胁是不复存在了,可他的那些儿子们该怎么办?难不成让他像对功臣那般对自己的儿子们?毕竟虎毒不食子啊。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朱元璋分封的儿子们

此外,他的那些儿子们早已成才,都是一方诸侯的存在,他虽然既是父亲,又是君主,可他要想把之前的这种分封制给推倒重来,难度不可谓不大,首先是他的年龄和精力允许吗?其次是功臣集团几乎全军覆没,他的底气允许吗?可问题摆在面前,不解决也不行啊,九十九步都走了,这最后一步怎么能不走?

具体到怎么走好这最后一步,他其实已经没多少信心了,如果功臣集团还在,他还可以想点措施,让这两股势力互相制衡下,可功臣集团已经不复往昔,他只能在一种极度疲惫和后悔的情绪中做一点自己以为有用的事情。他搞了一个《皇明祖训》,里面有很多约束藩王的制度,并且严禁任何人改动里面的任何一个字。有用吗?没用!

明太祖朱元璋视功臣如仇寇,是不是有“病”了

明成祖朱棣画像

结语

综上所述,朱元璋并非没想过和功臣们善始善终,只是他的性格、周遭环境的变化和他的精力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的性格具备很强的攻击性,一旦不能控制住自己,就很容易做出一些极其匪夷所思的事情。马皇后和朱标都还健在的时候,朱元璋虽也做过过激的事情,但是没有像后面那般频繁,尤其是朱标的去世,导致他需要考虑很多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他因为长期的过度劳累,精神状态长期欠佳,他没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控制自己了,只能循着内在的驱动力来自行其是,变得暴怒失常,从而做出很多暴虐的事情。他以为自己做的一切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可惜的是朱允炆的皇位最后还是被朱棣给夺了。或许他也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可这已经不重要了,他依然以自己独特的经历成就了一场关于逆袭的神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太祖朱元璋评论汉太祖刘邦一共有五次:《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14:汉高起自布衣,能以宽大驾驭群雄,遂为天下主。汉高祖皇帝以百姓之身起兵,以宽宏大量驾驱群雄,所以成为天下之主。这
2024-07-15 21:08:00
兔死狗烹?为什么秦始皇唐太宗不杀功臣,而汉高祖明太祖却相反
...狗烹的道理,把屠刀举向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也有学有样的,对着开国功臣大开杀戒,但为何秦始皇和唐太宗对于开国功臣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可能有着以下
2024-02-29 13:13:00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刘邦,朱元璋非要对功臣们赶尽杀绝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三位声名赫赫的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三位开国之君的处事方法并不相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却能善待所有的开国功臣,建菱
2022-12-13 17:03
...位而倍加警惕,即使打击面过大也在所不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原先亲密无间的战友,现在的开国功臣。他们都成了手握大权的国家重臣,明太祖担心他们尾大不掉,权重倾国,所
2024-06-22 12:37:00
...二史割记》中记载“明祖行事多仿汉高”。他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是汉高祖刘邦的铁杆粉丝。他的待人接物、治国理政的思想都是仿照刘邦的。不得不说赵翼的观点很有见解,刘邦确实有很多值得朱元
2024-04-23 19:48:00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要大肆的清除功臣们
...大一统王朝中,出身最低的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是不入流的小吏,早年更是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朱元璋家里是数代贫农,本人还因为生计做过和尚和叫花子。除了出身最低
2024-06-22 14:37:00
开国皇帝屠功臣,为什么他还能留下了一世英名
...,许多人都认为,屠功臣最著名的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但事实上,刘邦徒有虚名,刘邦跟赵匡胤是一档,朱元璋真是拔尖,因为刘邦只屠一个,还有一个弄死八个仅次朱元璋,而刘秀呢,
2022-12-25 20:35:00
从个人领袖气质和魅力出发,谈谈到底哪位帝王的“人格魅力”更高
...人素质和魅力,是人才归附的重要因素。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都是卓越功勋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创业时都是网罗天下人才,团队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今天我们就从个人领
2024-05-14 21:50:00
为什么朱元璋会杀戮功臣,赵匡胤未杀一个功臣呢
...有趣的现象: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会有大肆杀戮功臣的现象。而并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唐高祖李渊杀功臣的现象非常少。最和
2024-06-12 16: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