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果今晚是苏轼坐在“大莲花”体育场看台上,拿起手机,他会写下怎样的诗句?
科技让想象力无限拓展,今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让我们把想象力拉满。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杭州是苏轼仕途中两次到任的城市,流传于民间的传闻讲道,苏轼游览寿星寺,刚进寺院就感叹,“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这里,为何觉得如此熟悉?”按照他本人的想法,穿越于前世今生,自己早已与杭州结缘。
时光再次穿越,当苏轼再次来到杭州,或许纵使文豪大才也想不到技术的力量能打造出一个如此充满艺术想象的景象。
上午,杭州下着蒙蒙细雨;下午,雨幕卸下,朦胧之中,开幕式场馆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就像是一只造型别致的“莲花碗”,碗里,众人依次落座,期待着开幕式的开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吹着雨后清凉的风,或许看台上等待开幕式的苏轼,也会有这样的感慨。
晚间8点,开幕式正式开始,一幅中式浪漫的画卷,随着时间推进一点点打开。
画卷的点睛之笔,是科技。
开幕式通过地屏、裸眼3D、AR+AI等技术,将历史、人文和美学“搬”到舞台中央,随着一幅鲜活的《富春山居图》在观众面前铺陈展开,此刻演员是画中人,观众是画外景,科技与艺术在此时双向奔赴。
开幕式的一大亮点是电子烟花表演,为进一步贯彻环保理念,烟花秀由三维动画、AR技术展现,在“大莲花”体育场上空绽放出绚丽光彩。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拿起手机拍张照,苏轼或许会发这样一个朋友圈。
最受外界关注的点火仪式,更是将科技与人文结合。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也是最具科技感的点火仪式——上亿人次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数字人手持火炬踏浪而来,和现场火炬手一起走到火炬台前,将主火炬点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法,亚运会始终向世界诠释着优雅博大、自信开放、活力奔涌的中国形象。
看着自己的数字火炬手形象完成点火,苏轼满意地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打开手机写下:心心相融,@未来。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刘力
编辑:杨虹
责编:孔令强
审核:吴忠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