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不挑生源、不聚资源、不被分数裹挟,自1956年建校以来,开州区临江中学已然走过67载春秋。
67载,这片热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学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校如何守正创新,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10月25日,上游新闻走进开州区临江中学,看这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如何为高质量教育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开州区临江中学
陪伴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发展得更好
临江中学地处农村腹地,留守学生居多。如何才能让学生喜爱、家长放心,成为这所学校首先需要考量的问题。
对此,临江中学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陪伴教育。
6:40,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教学楼下的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们,他们与5500余名学子一道,共同开启奋斗的一天。
“每天早上都能在教学楼下看见老师的身影,有时是任课教师,有时是班主任,有时是年级管委会的老师。”学校学生常说,老师们比学生更早到校,看着老师们站在教学楼下,心里很踏实,总感觉“身后有人”,学习起来也自然轻松不少。
老师为学生讲题
不仅如此,班主任更是渗透到学生的一日生活中,除了常态化课程安排之外,从早间晨读、活力跑操,到有序就餐、安静午休,再到晚间自习、熄灯就寝,班主任都陪伴其中,时刻关注学生,有学习问题及时解答,有生活难题及时解决。教室里、走廊边、老师办公室、操场上时常能看到师生探讨学习的情景。老师们常笑称,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问题,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教室”。
有时晚自习下课后,还有学生追着老师让其答疑解惑。看着一批批勤学好问的学子,迎着曙光到校,沐着星辰回家,也一度成为了临江中学教师们“幸福的烦恼”。
特色课程
用科学素养奠基学生未来
家门口的学校到底好不好,德智体美劳,每个维度的考量都不能少。
数十载来,临江中学的学生们在各类科技比赛的舞台上,乘风逐浪,载誉而归。曾获第十三届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全国展示活动科学实验金质章;在第二届重庆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重庆市首届科技节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市第五届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第19届开州区科技创新大赛、第九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开州区选拔赛、第六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临江中学学生获得科学实验金质章
这些赛场上拼搏的少年,都是临江中学“五育并举”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丈高楼平地起,依靠的是坚实的基础。临江中学之所以能硕果累累,得益于该校常态化的科技教学模式,坚持科技活动和学科教学相结合,让科学知识渗透到日常课程中,将课堂“搬”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科学知识入脑入心。
如,语文课堂讲解科幻作文;地理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河流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课题,周期性记录植被、空气的变化;综合实践课堂上,师生们大开脑洞制作的“压缩式垃圾桶”“储物板凳”等,都合理地运用到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中。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科技社团,开展科普讲解、科普制作等活动,组织校园“科技小能手”“科技达人”评比,实施“校园植物行”专题科技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于日常活动中促进了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同学们在科技馆制作香绸扇
什么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开州区临江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垚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他常说,高质量的教育不能被分数裹挟,于是,“春季体育艺术节、夏季心理健康节、秋季劳动丰收节、冬季音乐文化节”也出现在了临江中学的校园里。学生参与其中,更乐在其中。这些活动也促进学生立大志、有大为、成大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回顾历程,临江中学在高质量办学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志在让“学在临中”成为临江中学发展的新名片。
(文/孟锐 图由临江中学提供)
编辑:骆丹责编:范圣卿审核:王广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