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环保为志 以志立命
——访衡水环保专家王书秀
落叶终归根定心创环保
王书秀,1939年10月生,河北武邑人,1968年南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硫酸厂,目睹了化工行业对环境的污染。1976年,王书秀调入新组建的衡水行署环保办任治理组长,使命在肩,他日以继夜,忘我工作,研究的以《芦苇对氰化物净化功能》为代表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化工环保》等刊物发表。1983年机构改革,环保办成为环保站,身为站长的王书秀带领全站同志出色完成从国家环保局争取的《董庄生态农业现状评价与调整方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获省、地科技进步奖。王书秀任市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他心急如焚,挥笔写下“治恶水除固废降黑龙,还我碧水绿地蓝天”的誓言,以明心中鸿鹄之志!保护环境一靠执法,二靠技术,三靠工程。为强化执法,首先健全地县环保机构,率先实行“柜台式收费”,创建“环境稽查”机制;建立环保技术研究所;谋划并启动以“滏阳河衡水市区段退污还清工程”为代表的八大环境工程,其中“衡水市区集中供热工程”“衡水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工程”“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示范工程”,就是由王书秀领导环保局直接建成的。因成绩突出,1989年、1996年他两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1993年,国家环保局、人事部授予衡水地区环保局“全国环境保护先进集体”,授于王书秀“全国环保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其业绩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其论文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
岁月年年增壮心日日强
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995年,王书秀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有机食品种植示范基地。1999年底,王书秀从市局党组书记兼总工程师岗位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有机食品种植中。经过6年辛劳,碧绿蓝牌有机苹果通过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以高出3倍价格进入上海有机食品超市,备受京沪杭“金领”青睐。王书秀并没有停下科研脚步,开始棉麦循环种植技术研究和著书立说,呼吁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众所周知,粮食和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支柱。但粮棉互相争田,经常出现因价格以粮排棉或以棉排粮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王书秀在市科技局支持下开始攻关。他利用秸秆粉、锯末、粉煤灰、湿污泥、地沟油研制成全降解、高肥效、低成本、降解时间可控的育苗钵,用其春季育苗,麦后整体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成功解决了北方麦棉循环种植的难题。可保障粮食供给,稳定棉花生产,多种废物资源化,消除春播棉“白色污染”和秸秆焚烧危害,还节水、省种、省肥、省油,是典型的低碳农业种植技术。2012年获中国国际专交会金奖,2014年获“2013年度可持续发展最佳技术创新奖”。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王书秀奋笔疾书,历时两年半,一部解疑释惑、近百万字的资料文献《碳释》于2011年底问世。全书共有碳、低碳、固碳等八部分,归纳为碳知识、碳政治、碳经济、碳生活四项内容。全面阐释了“碳”作为当今世界核心价值的机理、态样和带来的新方向、新律章,对控暖减排、“双碳”战略实施具有重大借鉴和指导价值,为碳经济、碳生活提供了一部百科全书。
择事终一生不忘根于农
2012年初,王书秀做了食道癌和贲门癌切除手术,肋骨摘除一根、折断一根,元气大伤。休养一个多月后,他不顾家人劝告,在一无资金、二无团队、三无实验室的处境下,初心不改,殚精竭力。
棉麦循环种植技术的成功备受关注,央视“农广天地”来衡录制从制钵到收获全过程纪录片。在育钵苗时王老盖了一层地膜,出苗时,天气突然升温,未来得及破膜放苗,烧死四成多幼苗,迫使录制中断。他懊悔至极,静后深思:地膜不只是“白色污染”,还会带来“灭顶之灾”!对农民来说,就是毁了一年的收成!我是农民之子,党和人民培育了我,解农民之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污水处理厂和江成环保科技公司支持下,2015年他主研的“污泥骨架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国际先进,获中国循环经济优秀专利二等奖,在科技部拍摄的专题片“科技与应用”栏目播出。该技术是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达标后,加腐殖酸粉和微肥等研磨成胶体“母料”,多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配成“子料”,使用时调配成溶液,喷在土壤表面,具有增温、保墒、控制盐碱、抑制扬尘、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多项功能,破解了污泥安全、高效、高值资源化世界性难题。经改进后的“母料”是多功能腐殖酸水溶肥,需求量极大。此后,王书秀又利用畜禽粪便、沼渣等有机固废研制成地膜和腐殖酸水溶肥,分获中国科学家论坛“发现·2017科技创新发明技术”奖、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铜奖、中国科学家年会“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利用有机固废(污泥、畜禽粪便、人粪尿、沼渣等)生产液态地膜和腐殖酸水溶肥技术,有效弥补了当前推广的干化焚烧、好氧堆肥、厌氧制沼气等技术的养分流失和排放温室气体的缺陷,只有施入土壤后才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其产物C02变成“气肥”,温室气体“零”排放;腐殖酸水溶肥可替代化肥,据联合国气候组织报告,施用一吨氮肥就排放21公斤N20,N20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其致暖系数是C02的298倍,相当于排放6.2吨C02!该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环保产业跃升为“双山”产业的重大抓手。该技术2023年12月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会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国内领先。
他还研究出固体粉末扬尘抑制剂。2019年衡水市生态环保局组织多个技术部门,对其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青岛中平产品进行对比试验,结论是:抑尘效果相当,实施费用低廉。
“六位一体无墒播种保全苗技术”浮出水面,即通过六大新技术的有机组合,仅用1立方米的水就可出全苗、壮苗,与造墒播种相比,节水率高达98%。经模拟和2017年大田实验,切实可行。
王老还非常关注本市的控暖减排工作,经大量调研,2022年提出了以我市自然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基于自然的气候方案”为导循,在确保完成“碳中和”使命的同时,实现我市全面振兴的建议。对全市的“双碳”战略实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2018年,王书秀被评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先进个人,2018年中国科学家年会组委会授予他“中国年度科学家”荣誉称号。其业绩载入2022年《中国科学家年鉴》。
王书秀这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杖朝老人,择事终一生。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让华夏神州实现碧水绿地蓝天是我最大心愿!”(来源:《当代科学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