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4: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夏安

1958年,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开建,当时打地基往下深挖数米,大会堂西南角施工的工人先是挖出了几块鹅卵石,继续往下挖没想到挖出了永定河古河道,大量地下水涌入了地基中,影响了工程建设。

古河道中尽是流沙和厚厚的淤泥,人们想出各种办法治服涌水、淤泥。后来在专家的建议下,采用混凝土浇筑井字梁地基的方式解决了在古河道上建大会堂的问题。凭借青年突击队的顽强精神战胜了涌水,保证了工程按期完成。但是这件事却给当时的领导和工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2年,北京市召开干部扩大会,市领导特邀请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侯仁之先生参加会议。市领导向他讲述了修建人民大会堂时遭遇到古河道的问题,想请他会同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探处开展北京城市地下古河道的调查研究,方便为之后的城市改造工作做基础准备。持续多年对北京埋藏的古河道的调查研究就此开始,北京也逐渐显露出它作为城市之前悠久的历史。

侯仁之先生晚年的助手,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岳升阳,从蕴藏在地下的“大地文献”入手,述说埋藏于北京老城中轴线地下的古河道、古湖泊,使人们对中轴线上的地理环境和河湖水系的组合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这本《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从都城中轴线的形成讲起,结合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开设“北京历史地理”课程的讲稿,最终引导读者了解埋藏在中轴线下古河道的各种实地考察研究成果。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北京湾示意图(马悦婷绘)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1961年50岁的侯仁之先生(侯仁之存照片)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古高梁河与前后三海及北京城中轴线关系示意图

永定河从哪儿来

北京中轴线上曾有多条古河道,有距今4000多年至距今2000年的古高梁河、距今2000年至辽代的高梁河、距今1800年至金代的“宫左流泉”引水渠、唐辽之前的珠市口南古河道、金代金口河、元代积水潭、元大都南护城河、元代通惠河和明清玉河等等古河道小沟渠。有的已经废弃被掩埋在城市之下,有的仍在使用。

如此多的河流汇聚在北京,这还要提到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西最高处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东南最低处的通州南部海拔仅为8米。北京的山地形成于中生代末,距今约2.25亿-0.7亿年,燕山在这段时期迅速隆起,形成北部、西部大幅上升,平原区大幅下降。所谓的“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就是在板块运动中挤压出了北京的山地风貌。

北京地区三面环山,就像一处天然的海湾,所以还被称为“北京湾”。三面环山的北京城正好坐落在华北平原北部突入山地的一片小平原上,其实处在这片小平原中间的是通州城,东、北、西三面距山各约40公里,而北京城则靠近小平原的西部,更为靠近西山。北京城为何选择坐落在这里?主要还是因为河流。

今天人们都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但是永定河造成的水患自古是数不胜数,甚至永定河这个名字也蕴含了人们希望它稳定和谐的意义。不过说起来没有永定河也就没有北京城,因为北京城恰恰是建立在永定河冲积扇的脊背上。

在今人的研究下,人们得知十几万年前,永定河来到北京小平原分为上下游两条河,上游由居庸关出山,下游由石景山出山,后来上下游贯通,合二为一,都由石景山出山。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这条河蔓延在群山之中,经大同南面,阳原、涿鹿、怀来、北京门头沟区,在石景山附近流出西山,来到北京小平原,这足足蜿蜒了1000多公里。

永定河流经黄土高原和山地,挟卷着大量黄土泥沙和砾石,出山后坡度骤减流速惊人。大量砂石、黄土沉积下来,填平了沟壑、洼地,在永定河不断无序地摆动中,它在京西的石景山前形成了一个冲积扇,这塑造了北京城下这片平原的基础。

“无定”的母亲河

永定河在历史上还有个称呼叫“无定河”。《水道提纲》称:永定河“废稻田为陆地,则洪水高涨提防竟兴,水灾渐多,循以南北,而雄、霸以北,无宁岁矣”。人们自金代,将永定河引水东流至城内后,补充了都城水源,成为金中都重要的河道。永定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北京作为燕山以南、长城内外的交通枢纽,永定河的贯穿恰恰便利了北京城的水路交通。《北京通史》记载:“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位置一直是在现在的北京城的西南部,即之前宣武区一带,直到元代才向东北转移。这与古代蓟城需要接近永定河卢沟渡口和利用这条河的水利有关。”

永定河的稳定至关重要,但环境的逐渐恶化,让永定河时常成为京西的危险所在。随着永定河上游植物被砍伐,流经黄土高原边缘的河道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积和改道的问题愈发严重,元明清时期,人们也称永定河为“小黄河”。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永定河的摆动和改道。

提到永定河的摆动,书中专门讲述了在1976年开始的北京市地震地质会战中的研究勘探成果。人们总结了三个因素:永定河受到全新世活动断裂带的影响,活动断裂带引起地壳的抬高或者下沉,这会影响到河流的改道;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河流会出现由北向南的顺时针摆动;河床因为淤积增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因为洪水决口而改道,这也会影响到永定河的摆动。这些因素都让永定河在北京小平原上反复摆动,反复堆积泥沙。

在作者多年勘察研究的数据来看,北京老城区的中心地带,200多万年以来,河流堆积地层厚达80多米,到了东边国贸一带,则厚达170多米。不管原来的平原如何起伏,如此厚重的泥土足以将一切抹平。正是永定河的塑造,才为北京的选址和建设创造出独特的地理条件。

永定河的一条分支古高梁河,至今仍是北京最为显著的地标。相比较其他支流,古高梁河整个贯穿北京城,永定河向东出石景山后,迎面遇到数十米的老山,这座北京小平原上的残丘成为永定河的分水岭。古高梁河就是经由老山分流向东北方,经流紫竹院、积水潭、后海,转而向南,经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天坛东、亦庄等地,形成数百米宽的河道,前文提到的人民大会堂地下就是古高梁河河道。这条古河道恰恰和北京城的中轴线完美搭配,部分深埋地下,部分又显露出来,成为北京城市建设中的水系组成部分。这为都城中轴线增加了轻松与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永定河的第一本说明书

在另一本《图说北京水系变迁》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舆图组组长白鸿叶和研究员成二丽,根据馆藏珍贵资料,对北京的水系变迁进行了最直观的讲述。以图为线索,展示河流地理位置、河道变迁、河道工程的历史发展。

也是通过地图,我们发现西边的永定河竟然和北京东边的京杭大运河有所关联。元朝建大都时,一方面将永定河的支流引入城内,成为京西皇家园林水源的重要来源。而元朝统治者将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后,大运河不经洛阳直接北上抵达京师。在元明清这条运河成为京城重要的交通要道。

北运河和通惠河是漕运至京师的最后一段,北运河水主要来自上游的潮白河、温榆河。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水源补给线,这就是永定河。永定河的一条支流由东北转东南,穿过北京城后至通州张家湾汇入北运河,这条河就是今天的凉水河。而这条河补充了北运河的水量,让漕运得以顺利通行。永定河虽然隐患不断,但只要利用好,就完全能理解它作为北京母亲河的地位,对永定河的治理与改造也同样凝聚了人们的聪明智慧。

永定河的治理虽然历代都有,但到了清代,永定河的问题成为京畿地区最大的隐患。康熙皇帝为此开始反思永定河的河道治理体系,设置官员专门治理,将永定河的治理制度化。康熙年间,清廷设置永定河南北岸分两司,沿河划分南北岸各分8汛,共有正副36位汛员,专门负责永定河的河务管理。随着永定河治理任务的加重,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为了加强对永定河的管理,清廷设置永定河道,置于河道总督之下。这样永定河成为与山东运河道、江苏淮徐河道、淮扬河道并列的专任河道之一。这足以见得永定河的重要性以及治理它的难度。

治理永定河建立起制度后,河务官就将治理河道的经验记录下来。讲述永定河系统治理的第一部著作《永定河志》就诞生在乾隆年间。其中记载了永定河河流概况,历朝历代永定河的治理情况,皇帝的谕旨诗文,河工建设和维护,相关的开销,历史河患以及救灾情况。这些都被记录在册,让《永定河志》成为关于永定河的百科全书,后续继任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研究之下继续编写河志。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负责永定河治理工程的陈琮,除了编写《永定河志》以外,还向乾隆皇帝进呈由他绘制的《永定河全图》,其中包括《永定河简明图》《永定河源流全图》《永定河屡次迁移图》《永定河沿河州县分界图》,这些地图清晰地将永定河宏观地标示出来,在史料中,水形地图配合《永定河志》,让人们快速理解永定河的历史变迁和今昔现状。

这两本书中都配有珍贵的地图、图片史料、手绘示意图,相比只讲地理地质、河流线路,书中的图形指引言之有物,逻辑清晰明了,内容通俗易懂,帮助读者了解城市设计以及河流水系搭配的意义。

推荐阅读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道》 岳升阳 著 北京出版社

永定河塑造出的“北京湾”

《图说北京水系变迁》 成二丽 白鸿叶 著 文津出版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永定河有过十多个名字?《永定河史话》带你了解北京的“母亲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永定河史话》新书分享会暨永定河文化系列丛书签约仪式,近日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永定河史话》。主办方供图永定河被誉为北
2025-01-11 21:11:00
...京官厅水库出库流量由每秒3立方米调增至每秒10立方米,永定河北京段全面启动2023年春季生态补水工作。2023年,北京计划统筹引黄水、上游集中输水、官厅水库水等本地水、南水北
2023-02-24 19:48:00
永定河北京段启动春季补水 计划生态补水4.3亿立方米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3年2月26日,永定河北京段春季补水途径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永定河山峡段。近日,官厅水库提高闸门,清澈的水流卷起滚滚浪花,顺着河道向下游奔涌而去。本市全面启动
2023-02-27 09:47:00
2023年北京永定河半马举行 北京冬奥公园打造跑马文化
...: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李春宇)2023年北京永定河半程马拉松赛22日在北京冬奥公园举办,约3000名选手参赛
2023-04-23 09:46:00
...报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贺勇)记者从12日举办的首届永定河绿色发展论坛获悉:随着近年来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河流连通性显著提升,地表地下协同修复,生物
2023-07-13 06:13:00
永定河“抛石”护左堤 正稳定进入退水期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永定河“抛石”护左堤 正稳定进入退水期目前拦河闸已从18孔全开转成只开8孔 数日后可恢复至生态补水时的状态昨日9时许,从永定河18孔的拦河闸沿着永定河左堤而行
2023-08-05 00:26:00
东侧有永定河河道的蜿蜒曲折、西侧有稻田水库里听取的蛙声一片……昨日(18日)上午,艳阳蓝天下,北京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骑行道上,三三两两的骑行者,或快或慢地行进着,一幅惬意场景。北
2023-04-19 10:43:00
探访永定河清淤:确保降雨行洪安全 防范传染病风险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题:探访永定河清淤:确保降雨行洪安全 防范传染病风险中新社记者 徐婧督导挖掘机清理淤泥、手捡河道里的垃圾……这几天,刘金鹏的工作地点转
2023-08-18 02:13:00
2024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昨天在首钢园三高炉开幕。开幕式上,大型沉浸式主题叙事音乐会亮相首钢园三高炉,音乐会融入歌曲、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市民呈现超震撼的视觉效果。华灯
2024-09-29 10: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