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海什么时候“触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08: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北海什么时候“触电”

北海中山街的方形电杆。 许本明 摄

北海什么时候“触电”

北海电报局旧址。 (资料照片) “民国”年间,几名“滇军”士兵在北海看到亮晃晃的电灯,想用刺刀割下来带回家,被电得嗷嗷叫。

这是黄家蕃先生生前讲的“民国”轶事。老先生是北海的“百科全书”,说话时神情生动,眼睛闪闪发亮盯着你,语音含糊而急促,口吻不容置辩。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我查了一下,它应该发生在1922年左右,距今已经100多年。当时响应孙中山号召入粤平叛的“滇军”的确到过北海。他们戴的帽子嵌着红边,北海人称之为“红头军”。“红头军”割电灯证明了北海用电历史的悠久,这种口口相传的轶事,证明力比书本还强。不过这件事发生的地点,并不是现在留有方形电杆的中山街,那是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的。“红头军”到北海时,距离电灯成为城市公共照明工具还有很长的路。中国人知道电倒是很早。1879年(光绪五年),美国总统格兰特路过上海。他带来了一台小发电机,在上海外滩“路演”了两个晚上。四年后,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了“上海电光公司”,用一台16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点亮外滩的15盏碳丝弧光灯。上海和北海,都是“欧风东渐”的登陆点。作为《烟台条约》被迫打开的通商口岸,北海是广西最早用电的城市。起码在1910年之前,广西的第一盏电灯就在这里亮起。它同样也是“拜洋人所赐”。《北海市卫生志》称:英国教会医院北海普仁医院的第二任院长李惠来带来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做手术,安装抽水机,还带来了电影机放映默片。

李惠来1905年到北海,他担任了10年普仁医院院长,是否上任伊始就带来了柴油发电机,不得而知。有人回忆,1907、1908年曾在普仁医院看过无声电影,发电机应该在那之前就“引进”了。当时的发电机应用已经较为普遍。法国领事馆在草地发电给公众放电影。1900年高德“怡和公司”一家锯木厂,从英国进口了一台“格拉斯哥牌”(Glasgow)电动锯木机,能调整厚薄,一次锯出12块木板,轰动一时。相比之下,公共和民用照明用电要落后得多。没有电灯之前,北海人照明用的是蜡烛和煤油灯。设立通商口岸后,最早来到北海的洋人,也不能不“入乡随俗”。直到1921年的“税务司”《北海关报告》,仍然记载“侨居的欧洲人继续使用煤油灯照明”。因此,千万不要想象那时候的北海街晚上灯火通明,有什么夜总会、饮咖啡吃夜宵之类。教会医院可能自己发电举办过圣诞晚会,但国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没有什么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说远点,农耕社会的中国家庭往往孩子一堆,与夜里不得不“困”在家里不无关系。北海人用的煤油灯让新来乍到的洋人觉得新鲜,在他们的笔下,这种煤油灯“像一个陶制或锡制的小茶壶,灯芯穿过壶口,而能有十分好的灯光”,“它没有喷口,却很节约用油”。

大量煤油灯应用的背后,是当地人称之为“火水”的煤油大市场,它一直是当时的北海关大宗的进口洋货。北海的煤油原先主要来自俄国,1894年后被德国森宝洋行经营的苏门答腊煤油,还有美国美孚、德士古和英国亚细亚等公司进口的煤油代替。

1909年是北海电力供应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北海保兴商行与英国人合办了一家保兴电灯公司,开始商业化运营。与煤油灯相比,既方便又亮堂的电灯,差别之大,大概跟手机与座机一样。电灯照明像张飞的丈八蛇矛一样,是一个“抵挡不住”的诱惑。从1918年起,北海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年,北海土货出口额达到15年来的新高,达143万两。贸易活跃带动了城市建设。1919年,老街(珠海街)的商户不断增多,商埠建起了一批“结构华丽”的大楼,地价也因之飙升。(“本口近来颇有富庶之象,新建筑之广厦数楹,结构华丽,地价因之昂贵”)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灯广泛应用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当年北海几名商人集资1.5万元,将“中外合资企业”保兴电灯公司盘下,改名“廉北电灯公司”。他们期待“划时代”的电灯照明能换来滚滚财源。但这些本土老板没有弄清供电的原理,他们接手的保兴电灯公司的发电机,是原来教堂所用,只有区区10马力,根本无法“点亮数目大得荒谬的电灯”。廉北电灯公司只好斥重金购进了一台新发电机,但电力仍然有限。直到1931年以前,北海的街道照明,当时靠的是一种“大光灯”。“大光灯”就是汽灯。它以煤油为燃料,使用时往灯内打气加压,汽化的煤油喷射在点燃的纱罩上,发出炽白的亮光。北海的“周升发汽灯店”从香港购买了30盏德国产的汽灯,大部分被警察局租赁,用作照明的街灯。

1931年,北海电力供应进入了新阶段。归侨赵丽泉会同北海商人集资开办股份制的珠光电力公司,从德国购买一台150马力的西门子发电机。赵丽泉与北海名建筑商陈兆衡签约,在中山路等几条主要街道建造电杆,供电从此成为了公共事业。珠海路、中山路、文明路等主要街道晚上开始亮堂起来。一些老街坊回忆,当时的供电时间从下午5点半至晚上11点半。

世上的事物,越是必不可少,越是熟视无睹。对于人类伟大发现的电,人们像空气和水一样无感。只有回过头检索,才能辨认出走向现代化的深浅足迹。毕竟,北海街头人们每日与之擦身而过的那些方形混凝土电杆,它们自己并不会说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海市电力变迁:见证从点点星光到万家灯火
...定,停电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如同家常便饭一般。82岁的北海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村民陈能建说:“几十年前,村里的夜幕曾频繁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村民们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讲着白天的
2024-10-18 21:17:00
煤油灯的记忆
...的记忆要追溯到40多年前,那时我还小,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母亲就从墙旮旯提出我家那盏满是油腻的油灯往灶台边的炕头一放,“刺啦”一声点燃火柴,小心翼翼地把油灯点亮,然后就开始在
2024-04-25 08:15:00
...(1888年),慈禧准备还政光绪帝,退居西苑(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附近)颐养天年。时年上半年,清政府从祁罗弗洋行,购买了蒸汽直流发电机及电灯材料,将其安装在仪銮殿西墙外的盔头作胡
2024-03-22 02:02: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北海台企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成功记者/冯辉 通讯员/蓝宇本报南宁讯 (记者/冯辉 通讯员/蓝宇)12月29日,记者从广西台办获悉,北海台企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
2023-12-31 07:24:00
北海顺应储能材料制造基地、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高新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北海讯(记者 韦宏宁岑琴)“明年6月我们的产品投产后将给电力汽车、绿色储能及周边钢厂等企业供货,可有效降低成本,有望解决我国镍钴行业的卡脖子问题。”12月5日
2023-12-06 07:57:00
广投北海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广投北海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吴凯摄2月6日12时58分,广西能源集团控股建设的广投北海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圆满完
2024-02-08 09:56:00
投资60亿元,国能广投北海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启动
...:人民日报客户端​周洋 通讯员黄娴8月31日,国能广投北海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启动仪式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举行。项目动态投资60亿元,采用国内技术领先的高参数、超超临
2023-09-02 08:08:00
岁月深处的煤油灯
...炫耀,引得爱花的女生们羡慕不已。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乡建起了一个小水电站。一位杨姓的叔叔从部队复员回来后,负责发电工作。由于电机功率小,仅能为小镇上的每户人家提供一个1
2023-11-25 09:27: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本报北海讯 2月1日,笔者获悉,去年北海电网全额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19%
2023-02-05 07: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