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扎根沃土 守业逐梦
褚建南如愿成为“新农人”
本报记者 赵猛佳
褚建南正在收获稻田蟹。 赵猛佳 摄
眼下,正值农闲,但家住德惠市五台乡卢家村的褚建南却十分忙碌,每天都会有洽谈新米订单、流转土地、技术咨询的人前来找他。6年前,在他乡漂泊的褚建南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因回乡种地而发生转变。作为“90后”的他如今已成长为种粮能手、农业技术员,并成立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新农人”成为其人生新的标签,扎根沃土,“守业”“逐梦”。
6年前,褚建南在外打工,做过工人、服务员、司机,生活始终没有安定下来。迷茫中,当他看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时,他决定回乡创业,在黑土地上大展拳脚。
从耕种5公顷土地起步,一点点摸索实践,让褚建南从种田“生手”变成了“能手”,也激励了他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2017年,他报名参加了长春市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这次培训也成了他创业路上的重要转折,在他心里埋下了发展绿色农业的种子。
2018年,褚建南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公顷;2019年,成立建业家庭农场,托管耕地面积60多公顷,并购置现代农业机械设备20余台(套);2020年,尝试稻蟹综合种养,并获得成功。通过连续三年实施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稻米品质不断提高,去年种植的小粒香米每公顷增产近500公斤;仅4公顷的大眼幼体就培育出1200多公斤扣蟹,同时,稻田里养殖的成蟹,公顷收获量达200公斤。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多公顷,同时稻田蟹喂养应用无人机技术,整个农场全部实现科技现代化,年收益也达到了50多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水稻种植户尝试稻蟹综合种养。他的农场被评为吉林省水稻产业“创新驿站”;他本人被相关部门聘为基层农业技术员、获评长春市乡村振兴人才中级职称……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褚建南表示,最喜欢大家称他为“新农人”,他要继续前行,用踏实肯干、不懈奋斗,将绿色水稻产业发展下去,扎根黑土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7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