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我们要把街道两旁的墙壁全部美化,打造文化一条街。”9月16日,站在村里新修的主街上,茌平区信发街道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玉春说。
孙玉春的脚下,6米宽的柏油路横贯村庄东西,路面整洁得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路上还画有醒目的交通标志线,颇有城市道路的模样。除了这条街,村里还修了两横一纵三条街,修建标准与主街一样。这四条街,与整齐的房屋建筑一道,构成了孙庄村的建筑格局。利用无人机从空中观看,村庄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宛如一张大棋盘。
街道两旁,是新修的下水道。钢筋混凝土盖板上,一道道排水孔沿着街道向远处延伸。说起下水道,刚从地里忙完准备回家的村民孙其昌来了精神。“现在大变样喽。”孙其昌坦言,之前这里是一条修了近30年的柏油路,路面损坏严重,到处坑坑洼洼。“开车从路上过,一路颠簸,村民运点粮食什么的都绕着走”。让村民苦不堪言的,除了路难走,还有路两旁的排水沟。
以前,这些排水沟是露天的,互相之间也没有连接,到处是杂草,还有村民种的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孙玉春回忆,“每逢下雨,排水沟不仅不能排水,反而会积水。”村里的雨水排不出去,就存在沟里等着渗下去。冬天雪水结冰,严重影响村民出行;夏天污物漂流、蚊蝇滋生,被村民称为“龙须沟”。
去年,孙庄村的几条路修好了,修建下水道一事也排上了日程。“龙须沟”能够换新颜,得益于信发街道于今年4月份实施的辖区16个村下水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像孙庄村一样,信发街道部分村庄存在排水系统不完善的现实情况,因排水不良带来的各项农业问题和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项目建成后,信发街道辖区内各村能够逐步实现田块成方、沟渠成网的大农业格局,便于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现代化管理,有力地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的整体发展。
新修的下水道宽40厘米,深50厘米,材料为水泥和砖,并加盖钢筋混凝土盖板,底部铺10厘米垫层……这一项目建设标准高,同时也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环保的原则。以孙庄村为例,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升级改造道路两侧排水沟及配套设施,胡同口及居民门前混凝土铺装破除,路两侧新修水泥路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实施了以工代赈,用工时农村劳动力优先。项目实施前,街道工作人员进行了初步摸底,有意愿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共150人。以普工为例,每天工资120元,能够大大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
如今,孙庄村的下水道已经修建完毕,项目总体也即将完工。届时,16个村总长度23千米的下水道将展现出新农村的新风貌。
孙玉春向记者介绍,村里还有一宝——农民画家孙印昌,他们打算修建文化一条街时让孙印昌参与,为村里再添一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