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6:35: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景帝后元三年正月甲子日,汉景帝刘启驾崩于长安未央宫,十六岁的皇太子刘彻于当日灵前继位,是为汉武大帝,刘彻改元建元,从此,刘彻以他那特立独行的治国思路开启了半个世纪的皇帝生涯。

历史是会说话的,很多时候皇帝的性格和气质会折射到整个帝国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汉武帝刘彻与他的父祖不同,文景时代的稳定压倒一切的国策显然不符合汉武帝刘彻的处事风格。刘彻要的是大开大合、恢弘张扬的帝国新风格,这是他的性格所决定的,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这种性格有好有坏,发挥得当必将功垂千古,可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汉武帝即位之初发动的建元改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失败告终的!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年轻的汉武帝

“新皇帝”撞上“老国策”

大汉自立国以来,一直信奉无为而治的是黄老之道,与民休息天下繁荣。这对于刚刚从严苛峻法的秦朝解放的天下臣民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于是大汉帝国在秦末混战的废墟上得以迅速地恢复经济、发展民生、走向强盛,“文景之治”这段历史上的著名盛世也就是发生在这一时间里。

可是,相较于积极进取的儒家,黄老之道显得非常的因循守旧,黄老之道的这一特点应在汉帝国的身上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比如说,国防政策消极防御,自从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朝对北方匈奴始终采取“和亲”的手段去维持双边关系,即便强悍如吕后也不敢对匈奴人动刀兵,这是刘彻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他要改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上仅仅是国防政策,由于统治者的无为放任,地方豪强坐大开始与中央离心离德,行政效率低下等等一系列问题!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汉武帝刘彻

“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史记.货殖列传》

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局面,虽然汉朝经过数十年的“文景之治”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可是因循守旧的政治和孱弱不堪的军事等诸多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因此,年轻的汉武帝热衷于改革,致力于强兵富国的愿望是合理的,也是众多有识之士所期望的!

罢斥黄老、独尊儒术的汉武大帝

汉武帝决心改变汉帝国立国七十余年来的国策,他决定抛弃守旧的黄老之道,选择积极进取的儒家教化,在汉武帝看来,黄老之道所主张的虚静、守旧显然是不如儒家所主张的忠君尊祖、伦理纲常的。

汉武帝为人个性张扬,他也是个率性冒进的行动派,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汉武帝手下有两个最主要的大臣,分别是丞相-魏其侯窦婴、太尉-武安侯田蚡,这两个人都是刘彻的最亲近的人,一个是他的亲舅舅(田蚡),一个是他的表叔(窦婴)。这两人虽然政见不合,以至于最后大打出手,但是他们却都比较倾向于儒家教化,加上汉武帝的重磅加持,三人一拍即合,立刻行动!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史记.儒林列传》

王臧、赵绾皆是当时的儒家名流,汉武帝求贤若渴,以帝师之礼待之。不仅如此,他还让赵绾做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让王臧做了九卿之一的郎中令,这可谓是莫大的天恩浩荡了。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儒家弟子彻底翻身做了主人,这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发出的最高指令,儒学必将为之崛起!

聪敏的老师父与愚蠢的俩徒弟

王臧、赵绾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不仅有着重于形式色彩的建明堂、建制度、易服色、正律历、兴礼乐、行封禅、定军规等等,还有着重于实际的大政方针,比如重要岗位的人员调整,对全国各级官吏施政的具体指导等等。如此理论与实际双重结合,以期尽快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大汉帝国。

汉武帝及群臣听得如痴如醉,例如建明堂、行封禅这都是古制,都是一些强化君主集权的一些手段。所谓建明堂,就是仿照古制建一个专门朝见诸侯王的宫殿,以示庄重,其实也就是为了在诸侯们面前彰显天子的权威;所谓行封禅,封指祭天,禅指祭地,封禅也就是天子祭祀天地的意思,封禅大典本质上也是为了突出君权神授从而提升君主集权的手段。

可惜啊,话好说事儿却难做哇!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儒生、郎中令王臧

王臧、赵绾虽然讲的口若悬河,做起事儿来却一筹莫展。建明堂、行封禅这在古代用今天的话说都属于技术活儿,礼节繁杂事项众多,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操作得了的。比如,明堂如何选址?诸侯王朝见天子的礼仪如何?封禅大典的人员如何安排?皇帝祭天时说什么话?这都是有着极高标准的规则,就拿皇帝封禅祭天地时说什么话吧,这能随便说吗?古人那么迷信,万一天地神明听着话不顺耳,那不是害皇帝嘛?王赵二人为此急的团团转,大臣刻意逢迎、皇帝急于求成,怎么办呢?王赵二人只能搬出了一个人,只有这个人能把以上问题全都搞明白!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史记.儒林列传》

申公,山东曲阜人,孔子的老乡,王臧、赵绾的老师,时年已八十岁有余,这位老先生不一般。虽然长期隐居在偏僻的乡村,可是他对时局有着超级清醒的认识,平心而论,身为儒家弟子对于儒学复兴是非常渴望的,相比于王臧赵绾,恐怕他更希望汉武帝发起的建元改制能够成功。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儒生、御史大夫赵绾

可是,感情归感情,现实是很残忍的,申公明白汉武帝的这次改制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时机还不够成熟。因此,申公自从进了长安之后一言不发,无论是谁来请叫他,他都简单的打发了事,直到汉武帝亲自召见,申公才慢慢悠悠的说出了一句让年轻的皇帝难以理解的话:“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之后,申公一如往前一言不发,汉武帝非常无奈,花了那么大的代价结果请过来了一个“不念经的和尚”。那又能怎办呢?申公是王臧、赵绾的老师,王臧、赵绾又是汉武帝的老师,这么大一尊神,刘彻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给他个闲职让他故作神秘吧!

站在汉宫食物链顶端的女人——窦太皇太后

皇帝撑腰、百官拥护,他为什么认为时机不成熟从而不敢放手一搏呢?申公早年曾担任楚国太子刘戊的师傅,因此他深知大汉宫廷内部的政治生态环境,他认为时机不成熟的最大原因就是一个女人的存在——太皇太后窦漪房!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窦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虽然是个瞎老太太但是身体硬朗,不仅如此她还有着特殊的权力和地位,她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老祖母,大汉朝以孝治天下,因此即便是皇帝也只能对他俯首听命。窦太皇太后是崇尚黄老之道的主要人物,这也是汉初的倡导和支持黄老之道的主要代表,她文化程度不高却强势专断,因为在汉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即便是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在她的面前也只能俯首听命,她才是站在大汉宫廷食物链顶端的第一人!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儒林列传》

“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汉书.儒林传》

果不其然,正如申公所料,窦太皇太后早已对朝廷中的暗流涌动了然于心,经历过数十年的风云变幻,她早已看透了汉武帝刘彻发起建元改制的目的只有两个字——夺权!这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心里都是不可忍受的,窦太皇太后决不允许用儒家教化来取代黄老之道这延续七十年的国策,她下定决心准备给建元改制集团一招致命的打击!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窦太皇太后

三公齐罢,帝师惨死,建元改制迅速破产

当然了,窦太皇太后对自己的孙子汉武帝刘彻还是感情深厚的,她想要的是让年轻的皇帝一如既往的依偎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她恼怒的是那些鼓动、怂恿皇帝的大臣儒生们,比如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这些建元改制的幕后推手!

这些人很快就明白了一句万古不变的真理:天子一怒,血流千里!

窦太皇太后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她对时局有着十分清醒的看法,她明白即便是对待改制诸臣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那么如何既不伤了汉武帝的心,又能对政敌实施精确打击呢?丞相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本家侄子,他既是窦家中最能干的人才,也是汉景帝和汉武帝最信任的大臣,这个人窦太皇太后是不舍得杀的。太尉田蚡身份更加尊贵,他是汉武帝的舅舅、王太后的亲弟弟,虽然此人不学无术但是他是皇帝的血肉至亲,鉴于王太后和汉武帝与田蚡的关系,窦太皇太后是不敢杀田蚡的!那么,倒霉的只能是王臧、赵绾这些新晋的权贵儒生们了。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太尉田蚡

“窦太后大怒。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赵绾、王臧也是行为不检,居然被窦太皇太后暗中调查抓住了重大的把柄,窦太皇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汉武帝发了难!在窦太皇太后的绝对权威面前,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无论是王臧、赵绾,还是建元改制的总后台汉武帝刘彻,谁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攻守之策,迅速地败下阵来!

双方交锋的结果就是,窦太皇太后取得了完胜,汉武帝刘彻瑟瑟发抖,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罢官,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被下狱。窦太皇太后紧接着下令,以柏至候许昌为丞相,以武强候庄青翟为御史大夫,由此二人组建新的政府班子施行政务。汉武帝深知窦太皇太后不会善罢甘休,即便是王臧赵绾入了狱她依然会一查到底,一旦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大事则不可知了!

为了保住汉武帝,为了日后的再次改制,王臧、赵绾只能选择自杀了事,二人皆死于狱中。

建元二年,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汉武帝刘彻、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人发起的建元改制就宣告以失败告终。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齐罢,帝师惨死,汉武帝也为他那率性的冒进和张狂的个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汉武大帝的建元改制导致三公齐罢,帝师惨死,迅速失败

汉武大帝刘彻

建元六年,历经四朝的窦太皇太后寿终正寝,蛰伏数年的汉武帝刘彻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终于有了绝对的权力和至高的威信,以儒家教化取代黄老之道势在必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彻底走进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大汉帝国的国策发生了天翻地转的改变,中国历史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结语

建元改制的迅速破产其实与汉武帝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刘彻的性格兼具高祖刘邦的英豪、文帝刘恒的沉毅、景帝刘启的果决还有最重要的是源自于刘彻母亲王娡的工于心计。遍观此次建元改制,刘彻由于不安现状而热衷于折腾改革事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百官和儒生顺应天子号召大兴革新,改制过程中刘彻又急躁冒进、好大喜功,对于大儒申公的隐晦劝谏不屑一顾,最终得罪了以窦太皇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搞得轰轰烈烈的建元改制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世宗,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
2023-01-03 20:17:00
投资5000万的《汉武大帝》,拍摄困难重重,陈宝国直言不再演皇帝
...痞气、儒生气兼备的汉武帝刘彻。这一幕发生在电视剧《汉武大帝》开拍前,也正是因为陈宝国对角色的如此负责,对剧本疯魔的钻研,才成就了如此经典的一个角色。作为2005年的开年大剧,
2024-03-01 10:40:00
...所谓“中朝\",直接越级施政,根本不把大臣放在眼里。汉武大帝剧照对他有用的人,他破格重用,犯了他的忌讳的,就毫不手软地予以诛杀,这可从他喜欢杀丞相一事,获得印证。按道理说,丞
2023-03-14 11:59:00
韩嫣深得汉武帝刘彻的宠信,他是怎么死的?
汉武大帝刘彻是汉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为什么用了之一呢,因为还有一个开国皇帝刘邦,开国皇帝的功绩是不容许抹去的,所以只能说刘彻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现在我们说起来这位孝武皇
2023-05-17 11:44:00
汉武帝即皇帝位过程中,汉景帝做了哪些铺垫?
...汉景帝这次派出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有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剧中把这位公主描述成了汉武帝的亲姐姐,倒也是能说通。公元前151年,九月份皇后薄氏因为始终没能生育出儿子被废,
2023-01-26 19:55:00
汉武帝刘彻凭啥能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少了这四个人真不行
...地,有的扬威异域耀国威,正是有他们有力辅助,才有了汉武大帝一朝的赫赫功绩。名留青史,汉武大帝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他的母亲王娡原是普通的农妇,再婚侍奉景帝刘启被封美人。
2024-02-28 21:18:00
汉匈之战:汉武帝四大战役定乾坤
...,眼都不眨一下。但是,作为一位代表中原文化的皇帝,汉武大帝刘彻的中国心值得赞赏和褒奖,正是他改变了几百年来靠修长城抵御外侮的历史,也正是他开疆拓土,让汉朝版图东至朝鲜、南至云
2024-02-21 20:41:00
汉武帝刘彻晚年为何要选择废太子
...甚至年老体衰从而糊涂,猜忌多疑。作为曾经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他还是有着最基本的判断能力,所以废太子刘据这个想法,哪怕是有过,也只能是一闪而过难以实现。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巫蛊之
2023-06-18 19:58:00
汉武帝的统治: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实施
...史上的汉武帝真如电视上演的那样雄才伟略吗?电视剧《汉武大帝》将汉武帝刘彻演得神乎其技,那么在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且往下看。汉武帝刘彻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太子的命,当时的太子是
2023-11-28 15: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