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宜家餐厅里坐满了爷叔阿姨
宜家餐厅里相对安静的区域
如果你选择在周二下午来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店二楼餐厅,你会发现,能找到一个空座位变得很奢侈。
这一天,来自全上海的爷叔阿姨们就像是约定俗成,牢牢地将这里几乎所有的座位占据,来这里消磨辰光,更想要寻找爱情。
那么,在宜家餐厅里相亲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些爷叔阿姨们都有哪些爱情故事?在这里是否真的可以找到爱情?带着诸多好奇,《新闻晨报》记者前往宜家相亲角,试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最真实、生猛的“爱情江湖”。
爷叔阿姨们,周二来相会
9月初,和往常的周二上午一样,工作日的上海宜家家居徐汇商场店顾客并不多,入口处供人休息的迈步台阶上的坐垫还齐整地排列着,家具样板间里偶有顾客躺在沙发或是床上安静地小憩。
到了中午十二点,商场内的热闹逐渐涌向二楼餐厅。在一众年轻人中间,散落着偶尔四处打量的老年人。
就餐区内,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定,在桌上排开自带的茶水、瓜子和水果;付款队伍里,有烫着蓬松卷发、脖子上系着花色丝巾的阿姨点了插着瑞典国旗的小肉丸和其他招牌菜品,推着小餐车跟着队伍前进;饮料岛旁,几名爷叔正从玻璃罐头里擓了两勺砂糖加进咖啡里搅拌,然后驾轻就熟地穿行在步履匆匆的人流中。
他们正是宜家相亲角的主角,每周二,来自全上海的爷叔阿姨们相会在这里,等待着独属于他们的聚会开场。
午后一点多,过了午餐高峰期,为了用餐而短暂停留的顾客们散去,但是老年朋友们的聚会才刚刚渐入佳境。
一位戴着草编太阳帽、约莫六十岁的女士摘下墨镜,询问穿着黄色工服的工作人员相亲角在哪里,工作人员指了指餐厅里人声鼎沸的盛况对她说,“这里面都是的,你进去找他们就可以。”
中年的李娜是在宜家餐厅工作的外地人,她从其他本地同事那里听说,老年人们每周二聚在这吃吃东西聊聊天的历史已经有十多年了,起源于宜家之前可以免费领取咖啡的会员活动。
早在2016年时,相亲角的老人们曾因长时间占座、说话大声的原因和普通顾客起了冲突,宜家因此开始实行先购餐、后入座的模式,甚至还有保安在餐厅把守。
但是,刚来宜家工作几个月的庄瑞表示从没接到过禁止老人们外带食品的要求,“他们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没人管的,管他们的话要吵起来的。”李娜还说,“这些老年人每周二都聚在这里,但是没听说过几对成功的。”
“爱情对我来说最好一次性成功”
关于在相亲角很难找到老伴的问题,其实老人们各有各的故事。
一听说记者在了解相亲角的现状,王伟就热情地拉着记者坐下,“来来来,我跟你讲讲呀。”王伟今年七十周岁,身材微胖,头顶的头发少得几乎是光头,他来相亲角玩四五年了,“对于找个伴一点不抱希望”。他越说越激动,“这里的人找对象的要求都高得不得了,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样。”
他择偶看重双方能在一起过日子,对方要人品好、要有养老金,钱要一起出,男人可以多出点,女人少出点。王伟的妻子在2012年离世了,之后有过一段三四年的同居经历,但是后来觉得不合适就分手了,他说,“我们不可以结婚的,要么互相照顾搭伙过日子,要么好聚好散。”
王伟退休前是厨师,他认为宜家的饭不如自己烧的,“(在家)烧饭我愿意的,她做做家务,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到这里,王伟的脾气又温和地退了下去。
相亲角还有一位“红人”刘磊,他今年62岁,自称“在这里算年轻人,还有的等”。
退休前,刘磊从事的是机械工作,上学上班时也被人追过,但那时太心高气傲,没有把握住黄金时代,就从二十来岁单身至今。
刘磊对爱情持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爱情对我来说最好一次性成功,否则会损害自身对爱情的感觉,一次次的结婚又离婚,最终爱情变得像牛皮藓,让人麻木不仁。”
退休后,刘磊回到养老院去给比自己更年长的银发族说脱口秀,他将创作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刘磊的话中透露出一丝对爱情的不确信感,他说“人们在误解的时候结合,在理解的时候分离”,同时“真正的相爱和邂逅都在小说电影里,现实生活中都是谈房子和钱的”。
每到逢年过节的日子,刘磊不爱去人多的地方看烟花,相反,他喜欢跑到外环、跑到动迁的区域,去人烟稀少的地方看看别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尽管如此,他仍旧没有放弃追逐自己心中理想的爱情——高于物质,并且双方志趣相投、精神契合。
“男的想来找免费保姆女的还像十八岁一样”
虽然每位老人前半生的经历各异,但是关于找不到伴的原因,这里的老人们心里都门清。
何念把宜家相亲角称作自己的社会学堂,他每周二来到这里观察。何念笑眯眯地分享自己的心得,“我觉得年纪大的老人,男人就想找一个免费的保姆,女的还像十八岁想的一样,不仅是情绪价值,还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正和你们小年轻想的一样!”
除此之外,他概括,在宜家相亲角,面对面坐下来聊的双方,就像在谈合同一样,谈不拢是常事。
除了何念,齐均自称为相亲角的活字典,他穿polo衫会解开两颗扣子,并把下摆整齐地扎进裤子里。在茫茫人群中,他能够认得出这里的新面孔,并一直在不同的桌边坐下和对面的女士攀谈。不过他清楚地知道在这里找到对象的几率很低,因此老人们来这里大多只是找人聊聊天,排遣一下寂寞。
齐均说,“哪怕能找到伴也不会结婚的”,因为婚姻的法律效益背后涉及到了复杂的财产问题,“结婚了以后,如果要分开,房子算谁的,钱又怎么分?”据他的经验来看,两个老人一旦要结婚,双方的子女都不会同意的,并且会尽量终止这段关系。
除了围坐在桌边热闹地聊天的老人外,也有一些老人在人群间来回走动,但是没有加入到大家的聊天中。
毛美玲就是其中一位,一直没有落座,偶尔跟别人搭搭话。她身材瘦削,戴着口罩和深红色的墨镜,脖子上系着一根白底红花的丝巾。
谈起自己的工作时,毛美玲很骄傲地说自己的工作是关于对外交流的,以前去过欧洲、美国甚至非洲。她的工龄已经有几十年了,明年是她工作的最后一年,毛美玲说,“我来这里是因为不知道退休后如何回到社会。”
朋友推荐她来宜家相亲角和其他老年人一起玩,但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她发现几乎不可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对象,因为她跟人家聊着聊着就聊到工作上去了,“我的情感寄托就是工作,但是我发现和这里的人聊一会就很难聊下去了。”
快到两点的时候,毛美玲因为工作要离开相亲角了,临走前,她对记者说,“其实我很羡慕有孙子或者孙女可以带的老人。”
“如果下周TA不来了或许就代表成功了”
在宜家餐厅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人脉圈,甚至固定的座位。哪几个爷叔坐在一起喝喝茶,哪几个阿姨们的下午茶聊天聚会吃什么,都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但每周还是会有许多新人不停地加入。
下午三时许,一位身穿一身大红连衣裙、精心涂抹口红的阿姨被一位红娘牵着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羞答答的笑意。红娘很娴熟地将她带到了靠窗边一个安静的座位,在座位的另一端,一位同样精心打扮一番的爷叔早已等候多时。由红娘精心撮合一番的相亲就在这里上演。
虽然,有很多相亲就在餐厅里其他老友的注目之下,但也有一些人选择避开所有人的目光,更倾向于“隐秘的角落”。
在二楼餐厅入口处的电动扶梯旁,一位身着白色衬衫、满头银发的爷爷正在和身边一位身材瘦高窈窕、戴着口罩的阿姨聊天,但是眼角的皱纹和斑点还是暴露了她的年纪,此时,爷叔压低了声音问道:“我没有小孩,你有小孩吗?”
顺着二楼餐厅往里走去,不少年轻白领选择将这里成为免费的办公室,埋头制作着下一个PPT。少了爷叔阿姨们热闹的讨论声,多了几分职场的严肃。但也有一些爷叔阿姨偏偏喜欢在这里相亲。一位戴着超大墨镜,把自己打理得像电影明星的阿姨,抿了一嘴咖啡后,问起了坐在她对面那位文质彬彬的爷叔:“你一个人住吗?”
下午四时许,爷叔阿姨们开始陆续地很有默契地散场,前来用餐的顾客变得越来越多。刘磊主动将自己桌前的垃圾收好,准备离开。一旁的老友调侃道他:“侬今天的素材又积累了不少,回去能写不少脱口秀的新段子。”他笑着回了一嘴:“下周二最好不要看见你了啊。”
这群爷叔阿姨们内心无比期盼着这一周一次的聚会,但也盼望着那些寂寞的老友有一天不再出现在这里,这或许就代表着他们相亲成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