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18 03:4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化在宁夏探索全链条盐碱地治理——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18日 第 11 版)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改良盐碱地上的玉米迎来了丰收。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改良盐碱地离不开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图为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德润农场数字化可视平台查看玉米地遥感图像。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图为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盐碱示范田查看玉米长势。

均为康浩源摄

连片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扫码观看视频

9月的宁夏,位于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1.75万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成熟的玉米和高粱让这方土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初来乍到的人很难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大片白茫茫的盐碱地。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排名世界第三,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其中,宁夏引黄灌区有约248万亩,土壤整体有机质低、中重度盐害碱害土壤占比大,普通农作物难以生长。

大片盐碱地如何变成高产田?科技工作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近日,记者深入当地进行了采访。

难啃的“硬骨头”

“以前这里要啥没啥,没想到现在靠着高科技,庄稼居然能长这么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祥河村村民秦继红指着即将收获的600亩高粱,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记者,自己务农30多年了,以前从没对这片撂荒的盐碱地抱什么希望。如今,经过改良,盐碱地“活了”!

像秦继红这样“没想到”的人不在少数。毕竟,盐碱地自身的基础条件,多年来确实很难让人乐观。

宁夏大学教授、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许兴介绍,宁夏南北狭长,地势大体上是“南高北低、西部高差大、东部起伏缓”。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盐随水来”容易,“盐随水去”却较难。特别是大武口区,“盐碱双高”的耕地约占当地耕地面积的六到七成,土壤盐碱使粮食产量受到很大影响,重度盐碱地几乎无法种植粮食作物。类型多、不好治、易反复,是盐碱地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从气象看,内陆地区降雨量少、水分蒸发快;从地形看,当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从地质条件看,这里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从人为因素看,以往农业种植灌排不协同,也容易加剧洼地积水。这些都是形成黄河流域内陆盐碱地的重要原因。”许兴说。

盐碱高、板结重、土壤瘦、排水难……记者跟随科研人员走进一处试验田,随机取了一捧未经改良的土放进仪器。不一会儿,仪器显示的pH值就高达9.17。这种条件下,如何让盐碱地成为“大粮仓”,着实需要科技工作者们费一番脑筋。

“中国可供开发的盐碱地资源超过5亿亩,但盐碱地综合治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性难题。相比于碳酸盐较高的东北苏打盐碱地和氯化钠较多的滨海盐碱地,宁夏的黄河流域内陆盐碱地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钠盐、镁盐、钙盐等通过虹吸作用纷纷向地表汇集,盐碱成分更为复杂。”沈阳化工研究院土壤修复研发总监李婷婷分析,换土抬田、土壤掺沙、灌水洗田等传统方法尽管可以在早期起到一定作用,但依然“治标不治本”。短期效果过后容易加剧养分流失,构建健康的土壤耕层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根治盐碱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因地制宜。

两把“金钥匙”

白茫茫的盐碱地究竟是如何变成适合耕种、实现高产的“绿洲”的呢?科研人员探索出两把“金钥匙”,破解难题。

第一把,采取多重手段改良土壤,力争“以地适种”。

“向盐碱地要粮食,最难的就是如何在作物生长全周期破解土地盐碱化。”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西北大区项目经理胡元峰举例说,盐碱地治理周期长、投入大,自己和同事们在“AT1示范田”采用工程、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使用了包括暗管排盐、遥感图像分析、水肥一体化、配套盐碱地种植技术等组合拳进行“去盐除碱”。比如,针对土壤结构差的问题,采取“深耕精平+合理使用调理剂”的方法改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缓冲能力;针对土壤肥力低的问题,采用增施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等措施提升地力。

胡元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技术人员已经构建了盐碱地土壤健康、耐盐微生物菌剂和抗盐促生生物刺激素等研究模型,有针对性地降低根际盐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这片原本像盖了“白被子”的中重度盐碱地块,土壤含盐量已降至36.5‰、盐度下降20%、碱度下降60%。“土壤耕层生态逐步恢复,中重度盐碱地正在转向轻度,大片曾经荒废的盐碱地种上了庄稼、重获新生。”他说。

第二把,积极研发培育适合当地推广的耐盐碱作物,做到“以种适地”。

“AT1示范田”这个名字的由来,就与耐盐碱作物的种子选育有关。据了解,2023年,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带领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发现并完成验证的耐碱相关基因“AT1”。“尽管盐碱地经过科学改良可以耕作,但毕竟和正常耕地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我们选育耐盐碱且具有经济社会价值的作物进行育种和耕作。多项实验数据表明,利用‘AT1基因’能够使高粱籽粒增产20.1%,全株生物量(青贮用)增加近30.5%。”谢旗说。

据了解,先正达集团中国紧密围绕“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进行探索实践,建立了温室苗期耐盐、耐盐碱测试体系和耐盐碱作物田间筛选标准圃,通过玉米、高粱、燕麦草、大豆等多品种试种试验,选择更耐盐碱的作物及品种,开展AT1基因在不同作物的耐碱机制工作,筛选出耐盐碱新种源21个。

“在播种前,大家还为种子穿上‘第二层种衣’,提升其在盐碱环境中的适应性。”胡元峰说。

破“碱”成“蝶”

盐碱地治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如何做到可持续?多位专家认为,除了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还需要在产业推进和商业发展上做文章,真正形成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当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时,看到工人们正在有序操作装载机、裹膜机等设备进行玉米青贮饲料打捆加工作业。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卷1吨重的饲料下线。

“这些牧草和青贮饲料就是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出来的。”该公司董事长韩千说,在和盐碱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企业最初想法只是单纯的治理、利用盐碱地,但实践多了才发现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无法人为消除的。要想获得长期效果,必须放宽视野、顺势而为,把盐碱地当作一种资源来利用,从产业链的角度谋划发展方向。

韩千说,在农业领域素有“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说法,意思是说肥沃的土壤容易实现增产丰收,盐碱地等贫瘠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慢,但也更容易产出优质农产品来。枸杞、红枣、滩羊等宁夏知名特产,就是盐碱地里出来的。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开始尝试在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上种植耐盐碱牧草。牧草本身卖不上价,我们就改造成人工牧场直接进行放牧,最终提升每亩土地的经济附加值。”韩千说,企业目前每亩地的载畜量可以达到5至7只羊,亩均产出每年可以达到上万元。

从产业链角度谋划盐碱地的改良、开发与利用,既是企业的现实诉求,又是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山西陈醋品质好,既得益于制作工艺,更离不开那里优质的高粱。这为培育高品质耐盐碱高粱种子提供了思路和动力。现在,已经有科研人员开始研究口感好、耐盐碱的新品种高粱,争取让这里的高粱能像其他健康粗粮那样端上百姓餐桌。”谢旗举例说。

“总体看,贺兰山脚下的盐碱地改良既包括了平整土地、暗管排盐、浅埋滴灌等前期基础工程,又包括土壤改良、种子选育、根际微域健康土壤环境等中期举措,还包括科学种植、农事管理等后期维护,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项目。它用一整套的‘技术串’‘服务串’,带动了全产业链发展,让荒芜的盐碱地变成致富增收的绿洲。”李婷婷说。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区委书记汤瑞说,“下一步,我们将在更多土地盐碱较重的区域推广这些举措,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业,破‘碱’成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度盐渍化耕地分别占比56%、30%、14%。如何利用好这些盐碱地,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攻坚的难题。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作物选种培育、土质改良等方面持续攻坚。盐碱地治理是一个复
2023-05-19 08:11:00
...她精心培养的一批功能微生物。“这都是我和团队成员从盐碱地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根内分离筛选出来,用于研发盐碱地微生物菌剂产品和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指着眼前瓶瓶罐罐中的微生物,李凤
2023-01-05 06:55:00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盐碱地,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那么有哪些作物适合在盐碱地里种植呢?据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土地资源与精准农业研
2023-05-19 08:10:00
盐碱地里种葡萄 “不毛地”变致富田
...。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在不适合庄稼生长的盐碱地上种葡萄显然更难,但来自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的科技成果破解了这个难题。近年来,宁夏林权服务与产业发
2022-12-21 09:19:00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盐碱地治理和利用,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事业终于得到认可,干事的信心更足了。”连续8年坚持在盐碱地种植藜麦改良土壤的吴夏蕊说。吴夏蕊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
2023-05-19 08:10:00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吉林西部地区有盐碱地上千万亩,近年当地探索河湖连通、以水改土、科技赋能、引资奖补等绿色治理措施,让一度生态恶化的西部重现水草丰美、候鸟翔集的生态底色,实现
2023-06-01 06:08:00
近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双城镇万亩盐碱地水稻收割完毕,亩产突破570公斤,比科技部2030年耐盐碱水稻亩产目标高出270多公斤。中国水稻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2023-12-05 07:50:00
谁说盐碱地种不出高产油菜?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谁说盐碱地种不出高产油菜?——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镇油菜创新团队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的代称。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竟然长出了金贵的油菜
2024-06-18 09:35:00
水稻丰收季,盐碱地养大螃蟹
...消息: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能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就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加稳固的保障。
2023-09-24 00:3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手术前为何必须严格禁饮禁食?
手术前严格禁饮禁食对患者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极为重要,但不少患者及家属对术前禁饮禁食规定感到不解。笔者将从专业角度讲解手术前为何必须严格禁饮禁食
2025-11-04 07:09:00
儿童体检不能走过场!这些项目真不能省
儿童身高、体重以及发育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定期体检不但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持续监测,了解儿童的生长轨迹
2025-11-04 07:09:00
血常规检查里的“小秘密”:从红细胞到血小板的健康信号
每次体检拿到血常规报告,密密麻麻的数值和上下箭头总让人一头雾水。其实,这张看似复杂的化验单,藏着身体最直观的健康密码。从运输氧气的红细胞
2025-11-04 07:09:00
糖尿病胰岛素注射:家庭操作的6个“坑”,你踩过吗?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依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掌握家庭注射技巧无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
2025-11-04 07:09:00
如何科学减重不伤身?代谢健康是核心!2025年十大减肥产品深度解析
在当今社会,“健康塑形”已然从一种个人选择,演变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和普遍的社会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背后,也催生了巨大的“健康焦虑”
2025-11-03 14:33:00
认识“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是什么?
您可能听说过牙痛要命,但您能想象一种疼痛,如闪电划过脸颊、如刀割、如电击,让每一次微笑、每一次进食、甚至一阵微风都变成一场酷刑吗
2025-11-03 14:33:00
儿童DHA藻油推荐:客观解析诺特兰德等五款产品
在儿童营养补充领域,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因其对大脑和视觉发育的潜在作用而备受关注。面对市场上众多的DHA藻油产品,家长们往往希望了解产品的核心成分
2025-11-03 14:35:00
生诺泰:从“细胞根源”改写血糖管理逻辑——一款前沿控糖产品的全维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血糖异常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杀手”。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数据,全球约5.37亿人患有糖尿病
2025-11-03 14:38:00
聚焦出生缺陷话题,达巢达精等品牌亮相河北省重点生殖会议
10月11日至12日,2025年河北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传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数理医学学会、河北省康复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暨河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工作会议在石家庄顺利召开
2025-11-03 15:47:00
澜之教育基金会“关爱生命健康科普专项基金”在京启动
2025年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上,由澜之教育基金会与健康中国50人论坛合作
2025-11-03 15:50:00
紫琪尔20周年:智慧科技成就女性健康之美
二十笃行,远“健”未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廿载深耕,紫琪尔健康管理集团植根华夏大地守护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持续精研专业不断升级服务勇于探索创新矢志引领
2025-11-03 16:02:00
秋冬养肺正当时!济南南郊医院王言森教授提醒:肺结节人群需关注这些信号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走低、空气干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对于肺结节人群而言,季节变化可能影响肺部健康状态,更需要科学管理
2025-11-03 17:02:00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开展脑卒中科普义诊,守护居民脑健康
在第20个世界脑卒中日来临之际,为积极响应健康号召,提升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与防治意识,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对外医疗服务部联合神经内科卒中中心
2025-11-03 18:13:00
冬季干眼高发!南昌普瑞眼科:用专业守护,让双眼告别“干”熬
当凛冽寒风席卷冬日,空气变得干燥刺骨,不少人的双眼也开始陷入“干”扰——眼干、眼涩、异物感如影随形,看屏幕久了更是酸胀刺痛
2025-11-03 18:16:00
无惧时光守护银龄,十一月启冬护视界!南昌普瑞白内障防治指南:让「飞白」为清晰护航
当十一月的寒风渐紧,落叶铺满路径,不少长辈的视界也随季节更迭悄然“褪色”——白内障如同蒙在镜头前的薄雾,让冬日的阳光失了锐利
2025-11-03 1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