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王荣 王抒滟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8日  第 10 版)
唐儒箴是镇江唐老一正斋药号创始人唐守义的八世孙女。因幼年父母双亡,年长18岁的胞兄唐萼楼对她倍加关爱,不仅让她生活上衣食无忧,还供其读书学习。唐儒箴出嫁时,唐萼楼将位于镇江文昌坊的近30亩土地当作嫁妆。1902年,唐儒箴的丈夫许建候病故。唐儒箴携子女回到镇江,将奁田(陪嫁的田产)辟为菜园,雇工耕作,以佐生活。
镇江的丘陵地貌十分适合发展养蚕业,但要在全国蚕桑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就需要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唐儒箴受新思想的影响,决意举办女学,且愿捐赠唐家的菜园为桑园以作半工半读助学经费,并商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部主任黄炎培来镇江兴办女学。唐儒箴又联络镇江商绅冷遹、陆小波、胡健春、葛敬中、包俶青等共同筹办。1925年4月,唐儒箴将位于镇江市文昌坊的27余亩田产捐给中华职教社,为社办女子职业学校用。
1926年10月,黄炎培、冷遹、唐儒箴等人创办了以蚕桑科为主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学制三年,注意教学与实践结合,利用唐儒箴捐赠的奁田作学校桑园基地,自办蚕场供学生实习,创办之初,有学生73人,教学仪器、标本、图书较完备,不收学宿费,膳费只收一半,经费来源大半靠售蚕种收入,其余靠捐款。该校还编印《养蚕浅说》,传播和普及养蚕知识,学员们后来充实到蚕桑事业的各个岗位,使镇江的蚕桑事业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自1927年至1937年历届毕业生共1168人,其间还办过医护班、师范班、会计班等。
唐儒箴辞世后的1935年1月10日,江苏省会(镇江)各界举行许唐儒箴女士追悼会,黄炎培为主祭者之一。同年,镇江工商界、教育界合力出资修建唐儒箴故居,命名为“箴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