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邬思道为何不出手相救年羹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7 14: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公众利益,济“士”救民,忠君报国

从剧情来看,邬思道是一位传统读书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但他又是一位刑馀之人,在当时没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科举实现抱负,只能寄居四爷府发光发热。四爷的小目标是夺嫡,大目标是一心要江山图治,因此,两人的长远利益有一致性。邬思道要为天地立心,就必须先将胤禛扶上皇位,此乃公利。

站在邬思道的公利角度来看,年羹尧有“四不可救”。

邬思道为何不出手相救年羹尧

一、杀人如麻,无数生灵命丧其手,而且位置越高,杀心越重。用胤禛的话来说,“滥杀无辜”这四个字,就足够年羹尧死无数次。邬思道不救年羹尧,其实是间接挽留天下苍生。

二、贪得无厌,极尽敛财之能事。年羹尧贪的钱,全部来自普通百姓,却没有用于百姓,而是花在个人享受。不救年羹尧,可以减轻百姓负担。

三、结党营私,用“年选”打造个人小团体。天下缺额有定,而士子登进无穷,年羹尧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读书人的上升渠道。何况,小团体还会给朝堂生态带来副作用。不救年羹尧,可以还读书人一个公道。

四、仗着功劳,目无君上,威胁皇权。在古代,君权天授,神圣不可动摇,威胁到皇帝的权威就是自讨苦吃。年羹尧身为大将军,位高权重而不知收敛,他的种种作为,既危害朝廷,也危害皇权。雍正被年羹尧威胁甚至“羞辱”,邬思道为人臣者,自会君忧臣辱。

年羹尧在朝堂之上已经无药可救,邬思道又何必再救。

邬思道为何不出手相救年羹尧

个人利益,保住小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等到雍王爷成了雍正帝,准备兔死狗烹时,邬思道为了保命和生存,主动提出“半隐”,此乃私利,也是人最底层的需求。站在邬思道私利的角度,年羹尧同样有“四不可救”。

一、双方身份有别。邬思道是雍正的谋士,负责出谋划策;年羹尧是雍正的武将,负责领兵作战。这两人如果合作,完全可以翻天覆地,甚至架空皇帝。只要他们稍微走近一点,雍正必然会疑神疑鬼。如果邬思道为年羹尧保命而为其出谋划策,来自不易的“半隐”恐怕也会付诸东流。

二、两人非亲非故,交情也不深。邬思道自从进了雍王潜邸,与年羹尧几乎没有交流;想娶年羹尧的妹妹,结果被胤禛横刀夺爱。这是受形势影响,但也由此导致年羹尧与邬思道的关系永远不能成为亲戚、朋友,而只能停留于点头之交。既然交浅就不必推心置腹,更谈不上为别人的命运操心。

三、在雍正面前,邬思道已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过对年羹尧的不满。江夏镇事件发生后,邬思道就指出年羹尧瞒着上司私吞钱财,然后提议胤禛派人监视他;后来又借李卫之口,说年羹尧迟早会坏事。职场之上,特别忌讳反复无常。邬思道对年羹尧不满的态度既然已经摆上台面,如果再跳出来救他,岂不是给自己挖坑?

四、年秋月是胤禛牵住邬思道与年羹尧的线。只要邬思道与年羹尧任何一个有异动,胤禛就会“拉扯”秋月这根线。邬思道与秋月情投意合,胤禛虽然挡住两人朝朝暮暮却挡不住他们朝思暮想。年羹尧的嚣张跋扈,已经间接伤害了秋月。邬思道如果救年羹尧,万一触动了龙颜,只会让秋月的处境雪上加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逢是偶然,离别是必然。邬思道通过雍正,已经最大化地实现读书人的理想。两人相处十余年,一朝离别就再无相见。对邬思道而言,他与年羹尧、雍正的缘分已尽,早已成了外人,雍正与年羹尧的郎舅恩怨,也轮不到他来插手。

为了天下少一个“祸端”,为了自己由“半隐”顺利地变为“全隐”,于公于私,邬思道都不能救年羹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雍正为何让年妃一介女流“卸甲”
...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实施新政,甚至为此不惜得罪所有读书人和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是相当艰辛的。而雍正在年羹尧身上受到窝囊气,却在年妃身上发泄。更是突出了雍正继位以后治国的艰辛,
2023-07-25 22:30:00
为何说《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逃离”有多明智
...”大争无痕“之神鬼手段,一举将四爷推向了帝位,成为雍正帝。雍正登基后,回到潜邸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就是邬思道,如果没有他的助攻,雍正这个冷面王,根本无缘帝位。可当雍正要为邬思道施
2024-03-26 17:18:00
为什么清朝没有宦官乱政的问题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诸子百家的读书人,还有着其痛恨的对象—宦官。作为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宦官这一皇室家奴却曾多次祸乱朝纲。宦官,也就是许多人
2023-05-13 16:07:00
古代读书人的力量:操控舆论与左右评价
古代的读书人,也称为文人,他们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因为他们掌握着左右天下舆论,评判历代帝王的历史大权,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要礼让三分。清朝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到
2023-10-07 22:30:00
看懂雍正帝腰间挂着的钥匙,才明白他为啥会暴毙而亡
...酷吏!”要知道,连老十三胤祥都在劝他忍一忍,不要跟读书人较劲:“皇上,我不管您现在听得进去,还是听不进去,但是在这件事上,您还得忍下来啊!”可惜,雍正帝就是不能忍,最终百官跪
2024-03-26 17:26:00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不是威胁
...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思维固化。清朝为了便于控制那些读书人,于是采取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最大的弊病就是使得人们的思维固化。因此,清朝科举选出来的大臣,只会因循守旧,缺乏开拓精神。
2024-11-11 11:07:00
张廷玉稳当三朝元老,死后还让乾隆敬佩,靠这20字
...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则交者不败。这番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地位不会低贱。勤劳工作的人不会落到饥寒交迫的窘境,行善积德的人不会倒下,谨慎选择朋友的人不会失败。那么,这20字是如何
2023-04-18 08:05:00
李卫: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雍正朝名臣
...”但在清朝的时候阶级是十分严重的,虽然家中有钱但与读书人相比还是比不上的。就像是前文所言的,反正李卫家有钱,虽然李卫不爱读书,但是他的父母依旧花钱给李卫谋得了一个官。对于李卫
2024-04-13 06:44:00
邬思道给老十三胤祥出主意自保,为什么却不救年羹尧
...百官弹劾他是酷吏,雍正帝也拼尽全力去保,不惜跟天下读书人开战。还有老十三胤祥,历史上的雍正帝对待兄弟究竟如何,咱这里不分析。但是就《雍正王朝》里来讲,确实不咋地,连第一个冲他
2024-05-07 1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