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今年5月下旬,张无相在抖音发布一支短视频,封面写着“CFA持证人,失业六个月,跑外卖的第一天”。标签切合了网友的某类想象,很快引来不少关注。
在和张无相的交流中,他坦言,当时也隐约觉得会有人关注,但反响这么大是没想到的。视频发布后,不少人质疑其真实性,有CFA证书还会跑外卖吗,是不是为了博流量赚钱?工作经历也是假的,二本怎么可以进私募?
CFA即“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是全球投资业最为严格的资格认证。CFA协会认为,CFA项目所学知识等同于研究生水平的课程,可与MBA的含金量媲美。
CFA持证人、外卖骑手、前私募从业者、二本学生、深漂……众多标签构成了张无相的身份认同。标签之下,既有底层生活的艰辛,也有中层问路的隐忧。
张无相将外卖视为过渡时期的谋生方式,他一周送五天外卖,每天跑五六个小时,能赚100元左右,刚好覆盖他一天的餐费,其余两天则用来集中投简历。
失业半年,张无相面试近二十家公司,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他再次意识到,二本学历对求职造成的阻碍,不是一纸CFA证书可以跨越的。
新晋骑手
5月23日,深圳市连续发布多条暴雨黄色预警。傍晚,深圳天气微博消息称,预计出现30-50毫米降水,全市处于暴雨戒备状态。
这天,张无相刚从朋友手上买到一台二手电动车,准备第二天正式上岗美团众包骑手。晚上回家时,他在楼下看见一位外卖骑手,拎着十几单外卖,行色匆匆,从他身边小跑而过。
下雨如下财,每到雨雪天气,外卖订单总是纷至沓来。张无相心念一动,现在一趟可以接这么多单,为什么不赶紧去送?上楼收拾完自己,他骑着电动车仓促地出发了。
在决定成为骑手之前,张无相也做过行业研究。他认真考虑赛道问题,到底是跑外卖,还是开滴滴?
他的结论是,深圳网约车已经相对过剩,每小时赚的钱无限接近于30元,一天在线时间10个小时,大概到手300块钱,很辛苦。他在深圳也没有车,而送外卖时间相对自由,整体比较轻资产运行。
第一次跑外卖,张无相连路线都不会看,平台就接连派了好几单。因为网购的手机支架没到,他只能带着耳机听语音导航,隔一段时间就要停车看路线。
深圳路网星罗密布,张无相出师不利,第一单就迷失在罗湖的巷子里。他记得,订单显示的是麻辣烫,但他在导航终点的地方转了三五趟,给店家打了四次电话,始终没有找对地方。最后被店家的人叫住,原来在一家生活超市里。
也许是新手运傍身,这一单他没有超时,收入5.6元钱。但运气转瞬既逝,从第二单开始,张无相几乎单单超时,由于道路湿滑,他还摔了一跤,摔掉一只电动车后视镜。
开局第一天,张无相爬了快40层楼梯,觉得“巨累无比”,想着要是有别的班上绝对不跑了。他算了一下账,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五点,跑了一个通宵,上半夜收入13.16元,下半夜收入71.2元。中间吃了一顿夜宵,花掉25元。
第一天送外卖的收入
看着晨光熹微下的深南大道,他有感而发,拍了一支视频上传抖音,并将封面设置为“CFA持证人,失业六个月,跑外卖的第一天。”心里隐约觉得,有CFA这个title或许会受到一些人关注。
后面的几天,由于仍然不熟悉路线,张无相总是来来回回跑很多冤枉路,有时候前一单在龙岗,后一单跑罗湖,来回二十公里就跑了一单。
逐渐进入角色后,张无相理解了为何外卖骑手总是闯红灯。在取餐、送餐时,经常需要等十几分钟电梯,想要不超时,只能在路上压缩时间。
他所在的系统群,站长经常提示大家注意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一位骑手建议,让站长直播一天送外卖,试试完全遵守交通规则会不会超时,站长无言以对。
张无相逐渐认识到,如果完全遵守交通规则,想要准时送到是不可能的,除非一趟只送一单,而一单40分钟,只能赚3-5元钱,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大部分骑手都会5单以上同时送。
最累的一天是6月3日,他感受到一股由内而外的疲倦,在车上就特别不想跑,大概跑到第20单的时候,整个人精神恍惚,如果不是车速慢,差点撞到路边花坛上。一位顾客打赏了2元钱,算是这天的开心事。
晚上十点多回到家,张无相觉得自己特别惨,在沙发上躺了半小时,才打起精神出去吃饭。
私募五年
“你找不到工作送外卖是正常的,之前能进私募我觉得不可思议。”一位网友在张无相视频评论区留言。对于这类评论,张无相经常觉得无从回起。
2019年,张无相毕业于福建某二本院校经济学专业。上学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想,什么行业最容易赚大钱,最容易让他“翻身”?结论是互联网和金融。文科出身,他自认不是当码农的料,金融或许可以一试。
张无相的CFA证书
大二开始,张无相陆续考下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听说CFA证书在金融行业含金量很高,毕业工作后,他又花三四年时间考下CFA三级,前后耗费6万元左右。
从毕业到失业,张无相始终在小型私募圈兜兜转转,主要做光伏、传媒行业研究。经历过三家公司,最短半年就辞职,最长的接近三年。
第一份工作,张无相月薪6000元,在一家小型私募做行业研究,公司全部员工不超过10个。老板是国内一线券商出身,张无相由此入行,工作两年,学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这一年,公司基金收益率跑到行业前10%,但出于一些个人问题,年轻气盛的张无相一走了之。
第二份工作,张无相月薪涨到1万元,公司管理规模仍然不到一亿,资金全部来源于老板本人。老板是个“牛散”,炒股三十年,赚了不少钱。刚入职时,张无相就被告知,自己尽可以去挖掘新股票,但老板不会买。
老板专注于深度价投,永远只跟踪几只特定的蓝筹股。张无相每天上班8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待了半年,张无相发现自己与老板投资理念不合,专业上也没有丝毫用武之地,于是又离开了。
失业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张无相入职的时候,公司还没有私募牌照。老板是一位九零后,招了几个人分别做价投、量化和短线打板。
到去年年底,公司基本上每一个方向都在亏钱。虽然张无相亏损已经算少,但老板决定只留下几个人做短线,其余方向全部撤掉,张无相就这样失业了。
本科毕业时,张无相已经24岁。那时他还没意识到,二本学历将成为他的“原罪”,即便考过CFA,此“罪”难消。
刚失业时,他并没有着急找工作,想着自己是CFA持证人,一股底气油然而生,先旅游再说。今年年后,张无相开始正式投递简历,到现在为止面试了大概十五家,私募有三四家,但一无所获。
当初报考CFA时,张无相觉得这份证书的含金量、企业认可度都很高。而在最近半年的求职中,他再次意识到CFA证书对他用处不大,金融行业只认第一学历。
他仍然只能投一些不正规的小私募,而小公司更不会在意证书,只在乎能不能立马赚到钱。
有一段时间,张无相病急乱投医,投了一些专业无关职业,比如晚上11点下班的销售、初中数学老师,还有一些政府的编外单位。奇怪的是,这些他随便投的岗位,反而很多都通过了面试。
当这些Offer到手,他思考再三却没有入职,总觉得自己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金融行业了。
(应受访者要求,人物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6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