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20:2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自舞象(男子15-20岁)”“辄好为诗歌。”但终因国难,创作的大量诗歌遗失“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

幸存下来的为其被困在临门小岛时(1662年)整理的残稿,有诗词三卷,名《奇零草》。

而其散军后所做诗歌,被后人收集刊印为《采薇吟》。

这两部集子仅收集了他残存的部分诗歌,但我们仍能从这些作品中看出煌言诗的一些特点。

一:真人纪事,诗史本质

诗史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值风云易代的明末涌现了大批以诗写史的作家。

他们的诗作反映民间疾苦,描写反抗民族压迫的战斗生活,张煌言的诗几乎全都是这类内容。

其诗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尊重史实,作为一个抗清斗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用自己的史笔忠诚地记录了明末清初那段历史。

这些诗作甚至成为后世研究明末历史的重要参考史料。张煌言诗中的人物经后人的考略,证实多有其人其事。

“煌言作品被誉为诗史,首先在于其诗歌是一幅天然的历史图卷,许多历史事件都表现在他诗歌中。”

煌言诗歌直陈时事,再现了明清之际江浙一带抗清的史实。

清代全祖望就认为“尚书之集,翁洲,鹭门之史事所征也。”

顺治二年,清军攻陷南京,时为举人的张煌言与前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义。顺治九年,定西侯张名振围攻漳州,煌言作《我师围漳郡,余过觇之,赋以志慨》。

顺治十年,煌言作《闽南行》《入吴》。在前两次攻长江无果后,于顺治十一年会定西侯军第三次入江,掠瓜洲,《师次燕子矶》,但终因势单,还军与浙。

顺治十五年,煌言与郑成功联军八万从舟山出发,数战数捷攻破镇江。

顺治十六年,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两路攻入长江,《师次芜湖》,半月之内招降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四府,二十四县开城请降,《姑苏既下,和州、无为州,及高淳、溧水、溧阳、建平、庐江、舒城、含山、巢县诸邑相继来归》,军威大振。

但已亥长江之役终因郑成功部指挥失败,损失惨重,被迫退军,煌言孤军作战,拒绝投降。

康熙三年迫于形势,煌言解散义军,在抗清义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难才回到浙江宁海,滨海居民闻之《生还》皆痛哭流涕。后《被执过故里》终是遇害。

煌言的命运与南明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抗清复明的战斗过程即是南明王朝绝望的挣扎。

煌言诗的诗史本质,还在于他关注战乱流离时期,个人家庭和民族国家的命运。

诗歌描写战乱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铛釜原兼绝,机梭亦屡空”描写辛苦叹闺中的现状。《拟答内子狱中之寄》因自己连累妻儿入狱,感到惭愧,亦能见其柔情。

煌言极其推崇有诗史之风的杜甫,道“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要求自己的诗也要“思借声诗,以代年谱。”可见煌言已认识到诗歌的现实功用,自觉的以史笔来反映现实。

因此,他的诗更加血肉饱满,展现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煌言诗以诗记史,以诗证史,从这个方面来说,煌言诗堪与杜诗相媲美。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二:痛而不摧,郁而愈壮

煌言自丙戌浮海后,无时无事不“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描写民间疾苦,关注民族国家命运,反映抗清斗争为其诗歌的永恒的主题。

这些诗作慷慨激昂,表现了煌言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既是一部抗清斗争的血泪史,又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蕴含着动人的悲壮之美。

以《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亦舣棹海滨,春燕来巢于舟,有感而作》为例。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燕语问主人,呢喃泪盈把。画梁不可望,画舫聊相傍。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荡。自言昨辞秋社归,北来春社添恶况。一处靡芜兵燹红,朱门那得还无恙。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烟火萧条千里孤。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鹧鸪。只今胡马复南牧,江村古树窥娃鼯。万户千门徒四壁,燕来亦随樯上鸟。海翁顾燕且太息,风帘雨胡为乎。

“辛丑”即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人台湾,清为困成功,施行“迁海”政策,勒令江、浙、闽、粤近海居民内迁,一路烧杀抢掠,沿海几成废墟。

“壬寅”是康熙元年,煌言由海路还师浙江,北归途中见沿岸屋宇坍毁,不禁感慨万分。

诗歌以燕子栖息无所开头衬托出沿海的荒芜萧条。“新燕”、“旧燕”对比,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对清军残暴的愤慨之情流贯全诗。

“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荡。…‘恨”、“叹”二字包含着诗人家国生世之感。“最怜寻常百姓家,荒烟总似乌衣巷。”一句以伤今之情反用唐刘禹锡的《乌衣巷》,仍教燕子作乌衣巷的见证人,蕴意更深。

由现实追溯历史,并站在这一高度,集中抒发对外族人侵,家国沦亡的悲愤之情。

“五胡乱华”是历史,“胡马南牧”却是现实写照,都给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对燕子的叹息是对人民流离、江山沦陷、民族历史厄运的慨叹。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社会的动荡不安,以五七言的抑扬顿挫,激荡出一股凛然正气。

煌言诗还揉铸了对江山易代之际人民生存处境的怜惜之情,展开了一幅幅“万户千门徒四壁”,“烟火萧条千里孤”,震撼人心的画卷。

他对苦难的人民充满了同情:“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哀哉失所天,人命不自保。”

但是,作为一位抗清的志士,煌言并没有因现实凄怆哀怨,而是掷地有声地高呼“万里阴霾犹未扫,霄汉飞腾奈我何?”“但留大义垂千古,敢问虚名到九重。”“山河纵破人犹在,试把兴亡细较量。”

这样的豪气横放,震古烁今,英雄的铮铮铁骨,忠肝义胆跃然纸上。

煌言诗是其一生战斗经历的光辉记录,无论是对民间疾苦,历史事件的叙述还是自身情感的抒发,都彰显出一种悲怆抑郁中的雄壮博发,孤立无语但却慷慨激昂之情。

这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底蕴正是从煌言浓厚的家国之感,忧国忧民的情怀孕育而来的。

全祖望有:“古来亡国之大夫,其音必凄楚郁结,……独尚书之著述,噌吰博大,含钟应吕,俨然承平庙堂巨手,一洗亡国之音。”

清人沈光宁更道:“夫公凛然孤忠,嗷如白日。……其诗痛而不摧,郁而愈壮。……实为有明一代存文字,与正气歌共垂千古耳。”这实是煌言诗歌特点的中肯之说。

三:用典无形,浑化无迹

煌言诗中多运用历史典故,化用诗句,不仅不显得突兀,生搬硬套,反而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契合.

且又将历史与现实对照,抚今追昔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煌言善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熔铸到自己的诗句中,用典自喻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被执过故里》为例: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

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

余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

诗人借用历史上,苏武被俘在匈奴牧羊,汉末管宁避居辽东,都是十九年,自己从顺治三年从驾南明鲁王到康熙三年被清兵所执也亦十九年,不同的是苏武、管宁最终都是全身而归,而自己回归故里时却成了阶下囚。

诗人在诗中既有对自己“生不辰”的感叹,对不能恢复故土,对“前贤”故里的愧念,更是借前贤勉励自己要不屈大义,不苟活于人间。

煌言也善于化用诗句,将前人的诗句意蕴融人自己的诗中,信手拈来,浑化无迹。

《白燕,次友人韵》“羽毛自爱天然种,不傍寻常王、谢飞。”化用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浮踪同含山感赋》中“天涯知己在”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

“犹自叹零丁”化用文天祥 《过零丁洋》中“零丁洋里叹零丁”。

《春江花月夜值微雨限韵》中“暗香疏影更相宜”化用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诸如此类诗句虽为化用,但并无模拟造成的呆板陈腐,读来含蓄有致,贴切自然。

四:意象丰富,质朴内敛

煌言诗中多种意象反复出现,例如剑、梦、客等,流露出风云变幻之际,爱国志士波动不平的内心狂潮。

全祖望辑云,煌言少“扛鼎击剑,日夜不息”。而日后从军,无论是提师北伐,亦或是避虏南征,剑都不离其左右。

剑不仅是煌言克敌的兵械,更是其忠贞爱国之心,匡时济世之愿的寄托。

因此,煌言诗中不仅有“雄剑携来空顾影”,“孤剑苍茫十载余”孤立无援的哀叹,也有“安得一剑扫天狼”,“话到英雄看长剑”,“剑气终当开日月”慷慨纵横的英雄豪气。

更有“正为君恩留一剑”,“一寸丹心三尺剑”忠君爱国的热血忠肝。

“梦”意象在煌言诗中也是层出不穷,既有以“梦”入题的《梦内》,又有以“梦”入诗的《三过沙关》《杂感》。

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试看《忆西湖》:“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参得新坟一座无。”

诗人先虚写梦中游西子湖,继而回到现实中:西子湖边葬有当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和抗击瓦刺入侵的于谦,诗人敬仰这两位先贤,鼓舞自己抗击外族侵,略,希望也能葬在西子湖边,诗作在虚虚实实中实现了梦与现实的统一。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客”也是煌言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本身充满了漂泊不定,流离之感,与煌言经历非常契合。

“稳载客愁愁千斛”,“客愁似泻广陵潮”,“孤屿苍凉沁客心”,这句诗,句句愁,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抗清道路上的凄凉和孤苦飘零。

煌言诗中“孤”字运用很普遍,孤城、孤岛、孤洲、孤胆、孤燕、孤鸿、孤雁、孤鹤、孤竹、孤影、孤军、孤忠、孤掌、孤踪、孤舟、孤情、孤剑,等等。

在煌言笔下,几乎所有的物象都可以冠之以“孤”,这自然和他的心绪密不可分。

孤燕、孤鸿可以是作者的自比,孤竹、孤影俨然就是诗人自己,这些词表面是写燕鸿,写竹影,却个个都是诗人人生道路上孤独身影的写照。

此外,煌言诗中还有不少冷色调的意象,如白鸥,白草,白发,黄衣,黄云,黄沙,青雀,青山,青云,等。

这些词干净爽利,凄冷苍凉,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又能唤起人们的联想,给诗作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煌言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有《张苍水集》传世,内有《奇零草》、《北征录》、《采薇吟》、《冰槎集》等集子。其中
2023-06-08 15:38:00
...松江境内跨塘桥时突然投水,以死自沉殉国。 观陈子龙一生,少年时是文士,中年时是志士,晚年时是斗士。他出生官宦世家,幼承家教,发奋读书,及长,“才高天下,其学为经史百家无所不
2024-06-04 06:24:00
李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性和深沉的诗歌才华被誉为“诗仙”。据史料记载,李白一生一共创作了超过一千四百首诗歌,是位高产的诗人。这些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传世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3-10-12 22:45:00
古诗中的增城千年史
...增城创办或重修了明诚、莲洞、甘泉、读岗四间书院,其一生创办了近四十个书院,九十五岁时仍坚持讲学。此外,湛若水还制定乡约,重农恤商,对增城经济、文化的提升助益巨大。正是湛若水的
2023-10-26 17:58:00
散文名家宋濂以诗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展现明朝初期的风貌
...诗、题画诗、山水纪游诗、送别诗等等应有尽有。由于他一生比较坎坷,年过五旬才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因而他部分诗作是感叹人生失意、生命短暂为主。他对书画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因而题画诗数
2023-10-03 14:29:00
唐朝文人为何能够名气这么大
...集,他的许多诗都提到了诗筒,如《醉封诗筒寄微之》。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未死又邻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
2023-04-19 21:15:00
...现实感又富有文化深度。例如张枣《镜中》:“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诗中自然融入历史典故,创造出古今交织的艺术效果。仅用“落满”二字勾勒梅瓣纷飞的动态,“南山”
2025-06-27 08:47:00
聊聊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
2024-10-18 20:24:00
诗集《月光村庄的妈妈》连获诗歌大奖
...从无尽怀念到深深忏悔,从失去后的绝望到冷静中对妈妈一生回顾的真诚感恩,字字句句,带着体温,热烈而又悲催,让人同情,令人落泪。龚学明诗歌中的妈妈是一个立体形象。她性格刚强热烈,
2023-12-26 22: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