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6 15: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制定官员俸禄一事上可谓是“用心良苦”,他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导致不少亲人都被饿死,朱元璋后来把这个原因归咎为贪官污吏,因此在做了皇帝后,为了防止官员贪污,他将官员的俸禄定的很低。

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明朝做官,别说在京城买房了,就连维持日常生计都困难,如果是做一个清官的话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明朝的官员们,可以说是每天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如果将明朝官员的俸禄换算成人民币的话,我们可以惊讶的发现,原来在明朝做官,居然可以这么穷!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朱元璋制定的俸禄标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官员的月俸禄标准制定为:正一品900石,从一品750石,而后根据官职品阶降低而递减,最低的从九品俸禄为50石。

这套标准并没有实行多久,之后朱元璋为了防止贪污腐败,多次修改了俸禄标准,直到洪武二十九年时,确定了最终的标准,具体为:正一品的官员,每个月的俸禄为87石,从一品为74石,而后按照品阶一次递减,最低的从九品官员月俸禄为5石。

可以看见,相较于明朝初年,官员的俸禄变为原先的不足十分之一,这笔俸禄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的话,一品大员的月工资基本在11000元上下,似乎一品大员的工资也不低,为什么明朝官员还不断哭穷?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其实这还要归功于朱元璋,因为这些俸禄中的将近一半,官员是根本拿不到的,而会被兑换成等价的绢、布等,甚至有时还会被换成一些零碎的东西,这么一来就算是一品大员,每月能够领到的俸禄,也堪堪只有5000元上下。

这么看来,这些官员的工资和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工资基本处在同一个水平,一品大员尚且只能拿到5000元,更何况是那些底层的九品芝麻官了,就更是艰难维系生计,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

洪武初年,以清正廉洁闻名的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虽然是朝廷高官,但是由于收入低下而买不起房,因此兢兢业业做官多年,却只能居住在郊外的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就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有一次来到罗复仁家,只看见两间破旧的瓦房中,有一名老者在刷墙,他大声询问罗复仁在哪?不料这名老者扭过头来跪下回道:臣就是罗复仁。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朱元璋大惊失色,朝廷大官居然住在如此破旧的住宅中,回去后当即赏赐给了他一座宅邸,方才使得罗复仁有了安居之所,而像罗复仁这样买不起房,甚至艰难维生的清官不在少数。

洪武二十九年的这套标准基本一直沿用到明朝灭亡,期间几乎未曾改动,这也为之后的种种问题埋下了隐患。

明朝官员收入低微的根本原因

上文说到,洪武二十九年的标准沿用了两百余年,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朱元璋制定标准时,是按照他所处年代的物价等因素来制定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就会导致过往的标准贬值,官员的收入反而变少了。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但是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并不是明朝官员收入低下的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源在于两个字上:折色。

折色就是将部分俸禄兑换成其他等值的物品的做法,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出现了折色,而到了朱棣时期,朝廷将官员的部分俸禄用大明宝钞代为发放,但是宝钞随着发展不断贬值,因此官员俸禄就在不断贬低。

而后在宣德年间,折色改为了绢布,虽然绢布相较于宝钞不那么容易贬值,但是绢布的折色价格,却是由朝廷说了算的,这就导致出现了市场上一匹布是一两银子的话,朝廷却会用一匹布折算官员十两银子,如此一来,官员的实际收入就大打折扣。

这还不是最荒唐的,绢布尚可算作实用之物,但后来甚至出现了用胡椒、苏木等来折色的,这种情况下官员只能打碎牙咽到肚子里。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因此明朝的官员,实际收入之低,可能还不及当下的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

另外,《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官员俸禄凡二,日本色,日折色,其本色有三,月米、折绢米、折银米,月米不论官职大小,皆为一石。

意思就是说官员的俸禄要进行一系列折色,最后以米、绢、银三种方式发放,而米则无视官职高低统一为一石,最重要的是折色的价格全由朝廷说了算。

这样一来,严重的时候官员甚至拿不到该有俸禄的一半,且还存在拖欠现象,这么看来,在明朝当官时真的难啊。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明朝清官实在难做

鉴于这样的情况,也难怪大清官海瑞即使身居高位也一贫如洗,就连趁着母亲生日出门买了两斤肉,都会被当做新闻写进《明史》里,足可见清官之难做,生活之艰辛。

海瑞自1558年担任知县起,到1587年在南京去世,一生为官近三十载,却始终是一个买不起房、生活清贫的官员,这与明朝官员工资极低的情况不无关系。

不仅如此,海瑞还时常挤出钱来接济亲朋好友,致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十分窘迫,本就不多的俸禄更显得捉襟见肘。

海瑞去世后,好友为他办理后事时,发现他的全部身家总计不到20两银子,就连办理后事的钱都不够,最终还是几位好友共同筹钱,才使得海瑞入土为安。

明朝清官有多难做

官员俸禄的低下,也催生了一些腐败,官员自己都吃不饱,怎么会有心思去服务百姓?海瑞只有一个,相当一部分官员因为收入微薄,而不得不铤而走险,这一点想必当初朱元璋始料未及吧。

结语

清官难做,好官难当,这一点在明朝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堪堪维持自身生计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在官吏的位置上做出成绩,考验着每一个官员的本心,海瑞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名垂青史,成为整个明朝276年间,最为著名的清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6 1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瑞作为大明朝清官,因买两斤肉成“网红”,为何能娶三妻两妾?
...员,那可是出了名的“穷”,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比较底层,特别讨厌那些贪官。你想,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自然希望手下的官员能廉洁自律,得不希望再出现贪污的现象了。朱元
2024-12-15 17:08:00
聊聊古代最惨的清官曾秉正
...事情发生在明太祖洪武年间,明朝刚刚建立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皇帝,见多了残暴的统治者,压榨百姓的贪官,作威作福的污吏,所以他即位后除了采取轻徭薄赋等惠民政策,最主要的就是整
2023-08-12 16:16:00
明朝中后期清官生存现状:海瑞贫穷到无钱养家
...是在中后期,若是当一个纯粹的清官,那基本就得要饭,朱元璋制定官俸的时候,是对当时的情形进行了一定评估的,对市场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估算,朝廷所分发的俸禄是足够官员正常生活的,而且
2023-11-15 14:51:00
明朝反腐斗争的背后:朱元璋的决心与官员的艰难处境
...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而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做到皇上后,下定决心惩治贪官污吏,所以制定了严苛的法律,但凡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要遭
2023-10-01 08:57:00
明朝清官回乡缺钱,做了什么朱元璋震怒
...养家了。但是这种在我们看来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却出现了意外。一位正三品的清官竟然因为过于廉洁,回乡拿不出盘缠,被朱元璋极刑处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朱元璋剧照
2023-08-12 16:19:00
明朝哪位清官没钱回家,于是卖了女儿做路费
...明朝的官员的日子就不太好过,其实都是因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太过于小心眼的原因了,朱元璋在年幼的时候居无定所,后来成年之后还是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最终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打下了江
2024-10-17 12:52:00
明朝正三品的清官没有钱回家,为何还被处死
...码也应该给他充足的路费,让他能够回乡过日子吧。然而朱元璋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个官员是在作秀,他觉得每个月35石的俸禄已经不少了。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那些俸禄里面的水分很大,根
2023-07-23 15:38:00
明朝最悲催的清官,穷得回家没路费
...的清官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人并没有得到善终。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就出了这样一位“清官”。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明朝的“清官”里最悲催的了。他就是原朝廷三品大员——曾秉正。以“万言
2023-03-15 22:08:00
朱元璋的清官曾秉正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时值混乱,百废待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出现了一位名叫曾秉正的清官。他的一生堪称一段凄凉而又动人的传奇。朝廷之中,风云变幻,异象频现。一天,天象异动,朱元璋
2023-08-05 17: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郑玄与酒礼:只敬两杯,成礼不为过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
2025-08-28 15:00:00
四代人的守望:79年守护一座烈士纪念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梦媛 李海涛 赵旭正午的阳光洒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运粮河畔陈户烈士纪念园,守塔人王建亮弯着腰,正仔细清理砖缝里新长出的杂草
2025-08-28 15:38:00
郑玄与服虔:功成不必在我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郑玄与服虔都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尤其在《春秋》和《左传》的研究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25-08-28 15:40: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8旬老兵义务守墓57载 希望孙辈继续守下去
大皖新闻讯 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有一处烈士墓。今年89岁的退伍老兵王茂贵已经在这里守了57年。8月28日上午
2025-08-28 15:53:00
日照市莒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鲁网8月28日讯 (记者 谢文明)翰墨忆抗战,丹青敬先辈。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8月27日,日照市莒县在莒州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绘同心”书画展
2025-08-28 16:12:00
陈壁生在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鲁网8月28日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欢迎大家来到潍坊
2025-08-28 16:12:00
免费!今起开放!就在福州西湖!
好消息!今起,西湖桂斋重新对市民开放啦!在福州西湖公园西南隅、荷亭旁藏着一座福州市级文保单位——桂斋,它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在榕的林则徐与福建布政使程含章
2025-08-28 17:25:00
王纪卿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以宏阔的史学视角,将中华民族1931年至1945年的抗争史精心提炼
2025-08-28 18:09:00
快板再现抗战奇迹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创作快板书《夜袭阳明堡机场》的灵感源于抗日战争时八路军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创造的军事史上经典战例。1937年10月19日
2025-08-28 18:09:00
好“豫”知时节·七夕丨打卡!以爱之名
大河网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千年以来,七夕的月光静静流转,映照中国人心中最柔软也最执着的浪漫情结——它不只是鹊桥相会的缱绻传说
2025-08-28 21:4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抗战中贵州有一座“战时故宫”——访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安顺华严洞
从安顺城区出发,向南3公里处,有一天然溶洞,世人称之华严洞。洞口,印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华严洞故宫文物南迁存放旧址”字样的石碑矗立
2025-08-28 22:44:00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