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胶东在线11月2日讯(记者 吴雨昕)“中国的文化可不是像‘小孩子的游泳池’那样简单,而是一片深邃的大海。”这是在中国生活了十一年的白俄罗斯小伙普罗特科•阿列克谢的切身感受,他还有个入乡随俗的名字——安磊。曾经,安磊也像很多外国人那样,“成龙、功夫、中餐”就是他对中国的全部了解。而如今,安磊已经走遍华夏50多个大小城市,是个会做炒饭、爱唱汪峰的“中国通”,并与中国和中国“海”都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中国梦,缘起“一见钟情”
本科期间选修了中文课程的安磊,本来只打算将中文作为爱好,但汉字字形演变的魅力却让他对中国文化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中文老师告诉他,若想深入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生活,融入语言环境。从那时起,“去中国留学”的想法便在心中扎了根,安磊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修中文,一边通过兼职积攒留学资金,最终在2012年,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环境管理保护硕士学位。
“刚来中国的时候一天只有12块钱生活费,从家里带的巧克力舍不得吃,只能每天晚上切上一小块。”刚到中国的日子颇为艰苦,好在半年后,他通过努力获得每月1700元的奖学金补助,既让留学生活轻松了一些,也给了他更多见识中国大好河山的机会。
2013年的一天,安磊与同学们乘坐轮渡从大连来到烟台旅游。彼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个给他留下惊鸿一瞥的海滨小城,在10年之后,将会成为他在中国的“家”。
“一带一路”上,结缘中国“海”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来自沿线国家的安磊曾多次受邀参与相关主题的论坛和会议,因此他对“一带一路”颇有感触:“对我来说,‘一带一路’一个是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第二个是也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白俄罗斯就通过‘一带一路’得到了中国很多帮助,比如汽车制造,土木建设,还有很多工厂来到白俄罗斯。因此我们非常感谢。”
成长于内陆城市明斯克的安磊,在大连度过留学生涯后,不仅一直工作在海滨城市,从事的行业也与海洋密不可分,可以说与中国的“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目前,安磊在烟台迪普泰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担任国际业务开发部总经理,主要从事卫星通信服务与制造、大数据服务以及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制造等业务。“我之前就听说烟台的海洋经济非常发达,所以才选择来这里工作。”走进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他在展览厅的船舶模型前,手舞足蹈地介绍着。
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由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管委、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三方合作,按照“两国双向孵化”模式共建,致力于成为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交流、科技合作和产业协同创新的典范。
“我认为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想在这里呈出一份最现代化的海洋发展答案,通过我的努力助力‘一带一路’取得成功。”安磊继续说。
爱上烟台,着眼绿色未来
“我没想到烟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成了一个如此现代化的城市。”回忆起再遇烟台的那天,安磊依旧很吃惊。“烟台的海水、街道、沙滩,都特别干净。夏天的时候沙滩上大人孩子很多,但当人群散去,一点垃圾也没有留下。”
作为留学生,安磊的同学遍布世界各国,在分享了彼此的近况后,安磊认定,“还是在中国的生活最好。这里太方便了,不管是出门打车还是在家点外卖,几下就能搞定。”优美现代的城市环境,加上便捷舒适的日常生活,让他深深喜爱上这个山海相依的地方。尽管来烟台的日子并不长,安磊已迫不及待地邀请国外的亲朋好友来烟游玩,甚至是考察外贸商机。“当时我只是发了两张烟台海边的照片,他们就决定要来看一看。”
爱上烟台,不只是爱上此刻的美好,更是着眼于潜力的未来,安磊认为他和公司所聚焦的海洋领域、低碳领域在烟台都大有可为。“烟台的经济是十分绿色的。别的城市想要发展绿色低碳领域,烟台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广告。如果可以,我想一直待在烟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