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1月23日,记者从重庆市委金融办获悉,2023年,重庆金融业通过启动实施“智融惠畅”工程,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数智创新、开放引领、风险防控等关键能力,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支撑现代化新重庆跑出“加速度”。
截至2023年末,重庆金融业增加值2591亿元,占GDP比重8.6%;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万亿、5.67万亿元,同比增长8.0%、9.8%;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境内IPO上市公司数量排名西部第1;全市打非工作考评居全国前列,银行业不良率1.18%、较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
事实证明,重庆金融业2023年交出高分报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靓丽成绩单的背后,重庆做出了哪些努力?市委金融办作出专题解读。
以“智”促转,打造富有重庆特色的数智金融平台
据介绍,重庆围绕推动融资畅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打通信用数据“孤岛”,联合搭建“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链”、“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归集多维度数据和服务推送,引导50万家企业注册使用,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产品1340个,累计助力30万家中小企业获得信贷,初步奠定信用大数据赋能金融发展的基础。目前,按照市委“三个一批”要求,正在推动数智化金融运行体系立柱架梁,迭代升级“经济·地方金融综合监管”应用,开发建设“经济·数智金融服务”应用,推进各类金融服务平台多维集成、多跨协同,谋划全市企业上市服务“一件事”创新应用,最大程度激发金融对经济稳进增效的乘数效应。
以“融”增效,助力现代化新重庆迈出新步伐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谋划构建西部金融中心“四梁八柱”。成功在京召开金融系统座谈会,围绕5大核心能力、6项目标任务、7个重点体系形成“智融惠畅”工程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统筹推动36项赴京对接事项和21家金融机构总部战略合作协议取得实效,落地一批重大政策、功能总部。成渝合作共建实现突破,挂牌运营双城信用增进公司,合力推动金融政策、项目落地,金融机构、产权市场合作成效显著,金融股权互投规模超过160亿元。
以“惠”为民,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体系
据介绍,前三季度,重庆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714亿元,同比增长16.8%。同时,加大监管政策引导,要求大中型银行小微企业内部资金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推动银行将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占比提升至10%以上。创新服务下沉机制,建成36个首贷续贷中心和500个金融服务港湾。
从成效上看,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6年保持“量增价降”。加快贷款投放,近3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4.5个百分点。全年新发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4%、4.24%,同比下降0.28、0.33个百分点。普惠医疗保险“渝快保”保障人数突破620万人。
以“畅”触达,全面升级重塑金融服务生态
为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融资便利度提升,重庆首次制定《关于促进重庆市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融资便利度的指导意见》,首次发布《重庆市紧缺性数字金融人才目录》。
同时,重庆创新金融服务下沉机制,建立金融链长、金融顾问、产业专家库3项新机制,分类梳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名单,量身定制进企入户金融服务方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首次发布重庆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优秀案例、《数字金融创新产品手册》等。
总体来看,过去1年,重庆坚持问题导向,以净化信贷市场环境、提高融资便利度、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抓手,畅通金融资源配置,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前三季度,全市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2.9%、41.1%、22.6%。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